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是人口大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依托廉价劳动力的优势,成为“世界工厂”。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观念的改变、计划生育政策以及其他因素,我国的生育率持续下降。同时,随着医疗水平的进步,人均寿命延长。2000年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2015年我国的人口抚养比达到最低点,转而上升,我国人口红利逐渐枯竭。我国进入经济新常态中的一个方面,就是人口新常态,主要是我国的人口结构发生了巨大转变,表现在劳动力市场上就是“民工荒”等问题,这也是劳动力供给状况发生转变的表现。劳动力作为经济增长的要素之一,面对我国人口结构的转变,如何维持经济发展速度?
积累的社会结构理论提供了一个中间层次分析角度。让我们可以把马克思抽象出来的社会矛盾,经过积累的社会结构理论重新认识现实社会的发展。在本文中,生产力体现为劳动力以及劳动力供给问题,生产关系体现为积累的社会结构中的不同制度集。如何对我国的人口红进行二次开发,进一步挖掘可供给的剩余劳动力,首先就从制约人口红利的制度分析入手,从而找到方向。
本文依据“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运用积累的社会结构理论,从影响劳动力供给的社会制度入手,分别从两个不同的社会结构层次展开分析,最后总结相应的政策含义。主要分为五章进行理论分析和阐述:
第一章,导论。引出问题,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我国经济社会的内外部条件都发生了结构性变化,其中暗含了人口的结构变化问题,尤其是在环境约束加强的条件下,如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相应的对于劳动力素质,劳动力技能提出更高的要求。同时指出了本文研究的意义与目的以及创新点与局限。
第二章,文献梳理与理论基础。通过文献回顾的方式,总结了国外学者对于人口红利的研究成果,也梳理了最近国内不同学者从不同角度对相关问题的研究。各国学者对东亚国家,非洲国家的劳动力供给以及人口红利进行了细致的研究,证实了在发展过程中,特殊的人口结构对经济产出的巨大贡献,即人口红利。同时,国内学者对于我国劳动力供给研究也是由来已久,尤其是对人口红利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从不同角度进行了计量分析。但是,分析较为零散,没有统一的框架,局限于某一方面,例如,人口结构优势对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优势;对于出口相关产业的优势。
理论基础方面,从马克思的社会结构理论到Gordon对于积累的社会结构理论的创立,再到科茨对于积累的社会结构的重新定义,总结出积累的社会结构理论的概念与理论框架。随着资本主义社会的更多实践,为理论分析增添了更多的分析素材,尤其是新自由主义在世界范围的泛滥,科茨进一步总结,积累的社会结构是以劳资矛盾为核心矛盾,与劳动者-劳动者之间的矛盾、资本与公民矛盾以及意识形态矛盾相融合的一系列社会制度的总和。并且,积累的社会结构不一定能够保证较高的社会积累水平,而是维持较高的利润率。并且具体介绍了应用积累的社会结构对美国的具体分析。制约利润率的因素,很大一部分也是制约劳动力供给的因素,因此,运用积累的社会结构理论对制约我国劳动力供给的制度因素进行分析具有合理性。
第三章,指出我国目前人口现状——人口新常态。主要通过数据分析了我国人口结构,劳动力供给的变化趋势。首先,分析了劳动力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人口红利意味着充足的劳动年龄人口供给,较高的储蓄率,即劳动力资源与资本投资这两个影响经济增长的双因素均得到满足。同时,运用数理模型进一步确定了人口红利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巨大贡献。其次,通过人口出生率,死亡率以及人口增长率等指标分析我国总人口规模的变化趋势重点分析了劳动年龄人口的不断下降的趋势。最后,分析了我国的老龄化趋势,并且通过比较其他国家与世界相似收入水平国家的老龄化进行对比,得出我国劳动力供给式微的结论。
第四章,分析问题。根据第二章的理论框架与第三章的结论,本章从两个角度分别分析制约劳动力供给的制度阻碍。两个层次分别是:劳资矛盾、劳动力与劳动力之间的矛盾。
第五章,解决问题,政策含义。通过上述分析,本章对应每个相应的制度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含义。主要是通过完善最低工资标准,提高工会协调作用;提高市场竞争的公平性,政府有进有退;完善土地制度,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保制度的城乡一体化进程;通过产业结构升级促进出口结构升级,开拓新的海外市场;当然在发展过程中,坚定劳动者主体地位。
积累的社会结构理论提供了一个中间层次分析角度。让我们可以把马克思抽象出来的社会矛盾,经过积累的社会结构理论重新认识现实社会的发展。在本文中,生产力体现为劳动力以及劳动力供给问题,生产关系体现为积累的社会结构中的不同制度集。如何对我国的人口红进行二次开发,进一步挖掘可供给的剩余劳动力,首先就从制约人口红利的制度分析入手,从而找到方向。
本文依据“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运用积累的社会结构理论,从影响劳动力供给的社会制度入手,分别从两个不同的社会结构层次展开分析,最后总结相应的政策含义。主要分为五章进行理论分析和阐述:
第一章,导论。引出问题,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我国经济社会的内外部条件都发生了结构性变化,其中暗含了人口的结构变化问题,尤其是在环境约束加强的条件下,如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相应的对于劳动力素质,劳动力技能提出更高的要求。同时指出了本文研究的意义与目的以及创新点与局限。
第二章,文献梳理与理论基础。通过文献回顾的方式,总结了国外学者对于人口红利的研究成果,也梳理了最近国内不同学者从不同角度对相关问题的研究。各国学者对东亚国家,非洲国家的劳动力供给以及人口红利进行了细致的研究,证实了在发展过程中,特殊的人口结构对经济产出的巨大贡献,即人口红利。同时,国内学者对于我国劳动力供给研究也是由来已久,尤其是对人口红利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从不同角度进行了计量分析。但是,分析较为零散,没有统一的框架,局限于某一方面,例如,人口结构优势对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优势;对于出口相关产业的优势。
理论基础方面,从马克思的社会结构理论到Gordon对于积累的社会结构理论的创立,再到科茨对于积累的社会结构的重新定义,总结出积累的社会结构理论的概念与理论框架。随着资本主义社会的更多实践,为理论分析增添了更多的分析素材,尤其是新自由主义在世界范围的泛滥,科茨进一步总结,积累的社会结构是以劳资矛盾为核心矛盾,与劳动者-劳动者之间的矛盾、资本与公民矛盾以及意识形态矛盾相融合的一系列社会制度的总和。并且,积累的社会结构不一定能够保证较高的社会积累水平,而是维持较高的利润率。并且具体介绍了应用积累的社会结构对美国的具体分析。制约利润率的因素,很大一部分也是制约劳动力供给的因素,因此,运用积累的社会结构理论对制约我国劳动力供给的制度因素进行分析具有合理性。
第三章,指出我国目前人口现状——人口新常态。主要通过数据分析了我国人口结构,劳动力供给的变化趋势。首先,分析了劳动力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人口红利意味着充足的劳动年龄人口供给,较高的储蓄率,即劳动力资源与资本投资这两个影响经济增长的双因素均得到满足。同时,运用数理模型进一步确定了人口红利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巨大贡献。其次,通过人口出生率,死亡率以及人口增长率等指标分析我国总人口规模的变化趋势重点分析了劳动年龄人口的不断下降的趋势。最后,分析了我国的老龄化趋势,并且通过比较其他国家与世界相似收入水平国家的老龄化进行对比,得出我国劳动力供给式微的结论。
第四章,分析问题。根据第二章的理论框架与第三章的结论,本章从两个角度分别分析制约劳动力供给的制度阻碍。两个层次分别是:劳资矛盾、劳动力与劳动力之间的矛盾。
第五章,解决问题,政策含义。通过上述分析,本章对应每个相应的制度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含义。主要是通过完善最低工资标准,提高工会协调作用;提高市场竞争的公平性,政府有进有退;完善土地制度,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保制度的城乡一体化进程;通过产业结构升级促进出口结构升级,开拓新的海外市场;当然在发展过程中,坚定劳动者主体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