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莨菪碱和新斯的明联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急性发作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来源 :海军军医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ar2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肠病,部分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疾病反复发作到最后可发展为结肠癌[1]。近年来,UC的发病率正处于上升期。传统认为UC的高发地区是欧洲和北美,但近年来亚洲UC发病率明显增加,尤其是我国,UC的发病率在10年间增加了3.08倍[2]。其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黏液血便等,或伴有体重减轻、呕吐等症状[3]。目前,临床上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手段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药物治疗有糖皮质激素类、氨基水杨酸类、中药制剂和免疫抑制剂等[4]。但这些药物效果不尽如人意,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仍是困扰临床医生的难点之一[5]。尽管首次报道UC至今已有160多年,当前的研究报道UC的发生与免疫功能紊乱、肠道菌群失调、遗传、环境等等均密切相关,但其病因和具体发病机制目前仍不完全清楚[6]。因此探究溃疡性结肠炎急性发作后的病理生理变化,寻找新的药物治疗靶点对于UC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山莨菪碱(Anisodamine,ANI)是我国科学家从茄科植物唐古特莨菪中提取出来的一种生物碱,是毒蕈碱乙酰胆碱受体阻断剂,新斯的明(neostigmine,NEO)是一种胆碱酯酶抑制剂。在本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把山莨菪碱和新斯的明以500:1组成复方,可以一方面通过山莨菪碱阻断M受体,另一方面通过新斯的明抑制胆碱酯酶的活性,减少ACh的水解,两方面协同地增加ACh的浓度,进而激活?7nAChR发挥抗炎作用。除此之外,我们在LPS诱导的脓毒症小鼠模型[7]、小鼠类风湿性关节炎[8]和大鼠挤压综合征[9]等动物模型上均发现山莨菪碱和新斯的明联合应用能产生有意义的治疗作用。然而,山莨菪碱和新斯的明联合应用在溃疡性结肠炎急性发作中是否具有作用及机制并不清楚。
  因此,本课题对山莨菪碱和新斯的明联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急性发作的作用及机制进行研究,主要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中,探究山莨菪碱和新斯的明联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急性发作的作用;第二部分中,探究山莨菪碱和新斯的明联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急性发作的具体机制。第三部分中,对山莨菪碱和新斯的明联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急性发作的靶点进行验证。
  (一)山莨菪碱和新斯的明联合治疗对溃疡性结肠炎急性发作具有保护作用
  (1)山莨菪碱、新斯的明分别单独使用以及山莨菪碱和新斯的明联合使用对溃疡性结肠炎急性发作的作用研究
  我们将C57BL/6小鼠分成5组:CON组、DSS组、DSS+ANI(20 mg/kg,i.p.)组、DSS+NEO(40μg/kg,i.p.)组、DSS+ANI(10 mg/kg,i.p.)+NEO(20μg/kg,i.p.)组;CON组小鼠正常饮水,其余四组喂3%的DSS水溶液连续7天,制备溃疡性结肠炎急性发作模型,分别观察造模过程中动物体重变化和粪便状态、疾病活动指数、造模后地结肠长度变化、结肠壁组织病理变化。
  实验结果如下:山莨菪碱单独使用以及山莨菪碱和新斯的明联合使用均能够明显改善DSS引起的体重降低,改善DSS诱导的肠炎小鼠的疾病活动指数升高(粪便状态和便血程度)、抑制DSS引起的小鼠结肠长度缩短,并且山莨菪碱和新斯的明联合治疗的效果显著优于山莨菪碱(20mg/kg、大剂量)单独使用的治疗效果。此外,HE染色结果显示山莨菪碱和新斯的明联合治疗也能显著抑制DSS引起的小鼠结肠壁组织结构破坏。
  (2)不同剂量的山莨菪碱和新斯的明联合治疗对溃疡性结肠炎急性发作的保护作用研究
  根据上面的实验结果,我们将山莨菪碱和新斯的明联合(简称为新斯莨菪碱)分为低(5 mg/kg)、中(10 mg/kg)、高(20 mg/kg)三个剂量(以山莨菪碱的剂量折算),然后将C57BL/6小鼠分为如下5组:CON组;DSS组;新斯莨菪碱低剂量组(5 mg/kg,i.p.);新斯莨菪碱中剂量组(10 mg/kg,i.p.);新斯莨菪碱高剂量组(20 mg/kg,i.p.);第1组正常饮水,其余四组喂3%的DSS水溶液7天制备溃疡性结急性发作模型,然后观察不同剂量的新斯莨菪碱治疗对溃疡性结肠炎急性发作的保护作用,观察指标包括造模过程中动物的体重变化和粪便状态、疾病活动指数、造模以后地结肠长度变化以及结肠壁组织病理改变。
  实验结果如下:我们发现,与DSS组小鼠相比,治疗性给予新斯莨菪碱中、高剂量均能显著降低DSS诱导的肠炎小鼠的疾病活动指数,明显改善DSS引起的体重的下降,同时抑制DSS引起的小鼠结肠长度的缩短,其作用具有剂量依赖性。此外,HE染色结果显示中、高剂量新斯莨菪碱均能显著抑制DSS对小鼠结肠壁组织结构的破坏。此外,我们也检测了新斯莨菪碱处理对小鼠肠道组织中促炎因子表达的影响,发现DSS造模以后肠道组织中促炎因子TNF-α、IL-6、IFN-γ、IL-22的mRNA水平表达升高,而新斯莨菪碱(10 mg/kg)治疗能显著抑制DSS诱导的TNF-α、IL-6、IFN-γ、IL-22mRNA升高;同时,ELISA检测结果发现DSS能诱导肠道组织中TNF-α、IFN-γ水平显著升高,新斯莨宕碱治疗后能显著抑制DSS诱导的TNF-α、IFN-γ水平升高。这些结果表明山莨菪碱和新斯的明联合治疗能显著改善溃疡性结肠炎急性发作的严重程度,且其治疗效应具有剂量依赖性。
  结论:山莨菪碱单独使用和山莨菪碱、新斯的明联合使用均能显著改善溃疡性结肠炎急性发作的严重程度,而且山莨菪碱、新斯的明联合使用的效果要优于大剂量山莨菪碱单独使用的效果;此外,不同剂量的山莨菪碱、新斯的明联合对溃疡性结肠炎的保护作用具有剂量依赖性。
  (二)山莨菪碱和新斯的明联合使用保护溃疡性结肠炎急性发作的机制探讨
  (1)观察山莨菪碱和新斯的明联合治疗对溃疡性结肠炎时肠道自噬的影响
  在整体动物水平,通过Westernblot技术检测造模前后以及给予新斯莨菪碱治疗后结肠组织中自噬相关蛋白LC-Ⅱ/LC3-Ⅰ、Beclin-1、P62/SQSTM1的表达变化,探究自噬在新斯莨菪碱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中的作用。结果表明,DSS能显著诱导结肠组织中LC-Ⅱ/LC3-Ⅰ、Beclin-1的表达上调,给予新斯莨菪碱治疗后自噬相关蛋白LC-Ⅱ/LC3-Ⅰ、Beclin-1表达进一步升高,P62/SQSTM1则进一步降低。这些结果表明自噬可能参与了新斯莨菪碱对溃疡性结肠炎急性发作的保护作用。
  在细胞水平,我们利用LPS/DSS处理CACO-2细胞建立模型,然后给予新斯莨菪碱治疗,通过Westernblot技术检测了肠上皮细胞CACO-2造模前后以及给予新斯莨菪碱治疗后自噬相关蛋白LC-Ⅱ/LC3-Ⅰ、Beclin-1、P62/SQSTM1的表达变化。结果发现LPS/DSS处理能显著增加CACO-2细胞中LC-Ⅱ/LC3-Ⅰ、Beclin-1的表达,利用山莨菪碱和新斯的明联合预处理后LC-Ⅱ/LC3-Ⅰ、Beclin-1表达进一步升高;自噬底物P62/SQSTM1的表达则进一步降低。此外,我们还用AdPlus-mCherry-GFP-LC3B腺病毒联合免疫荧光技术来检测LPS/DSS造模前后以及新斯莨菪碱治疗前后CACO-2肠上皮细胞中自噬流的变化。结果发现LPS/DSS处理能显著提高CACO-2细胞的自噬流水平,利用新斯莨菪碱预处理后细胞的自噬流进一步增强,这些结果表明细胞水平的自噬变化趋势与组织水平的变化是一致的。
  结论:新斯莨菪碱能显著提高溃疡性结肠炎时的肠道自噬水平。
  (2)观察新斯莨菪碱增强肠道自噬的作用与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急性发作的关系
  首先,我们在体外培养的CACO-2细胞上转染ATG5siRNA阻断自噬,观察新斯莨菪碱处理前后对LPS/DSS刺激的CACO-2细胞促炎因子表达的影响,结果发现LPS/DSS刺激后,肠上皮细胞中促炎因子TNF-α、IL-1β、IL-6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而新斯莨菪碱预处理能显著抑制LPS/DSS刺激诱导的TNF-α、IL-1β、IL-6升高,然而,在转染ATG5siRNA阻断自噬以后,新斯莨菪碱抑制TNF-α、IL-1β、IL-6表达的作用则被部分取消了,说明自噬可能介导了新斯莨菪碱对LPS/DSS刺激的肠上皮细胞炎症的抑制作用。
  为了进一步探讨自噬在新斯莨菪碱保护溃疡性结肠炎急性发作中的作用,我们在DS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小鼠上,给予自噬抑制剂3-MA(10 mg/kg,i.p.)预处理,然后观察其对新斯莨菪碱治疗作用的影响,结果发现3-MA能显著抑制新斯莨菪碱的改善小鼠体重下降、降低疾病活动指数、抑制结肠长度缩短、减轻肠道组织结构破坏等作用,此外,3-MA也取消了新斯莨菪碱治疗对溃疡性结肠炎小鼠肠道组织中促炎因子TNF-α、IL-6、IFN-γ、IL-22的抑制作用。
  结论:新斯莨菪碱治疗能通过促进肠道上皮细胞自噬,减轻肠道炎症,抑制溃疡性结肠炎急性发作的发生,对溃疡性结肠炎急性发作起到保护作用。
  (三)山莨菪碱和新斯的明联合治疗对溃疡性结肠炎急性发作的靶点验证
  我们将C57BL/6小鼠分成5组:CON组、DSS组、DSS+ANI/NEO组(10 mg/kg, i.p.)、DSS+MLA组(10 mg/kg,i.p.)、DSS+MLA(10 mg/kg,i.p.)+ANI/NEO(10 mg/kg,i.p.)组。CON组小鼠正常饮水,其余四组喂3%的DSS水溶液连续7天,制备溃疡性结肠炎急性发作模型,分别观察造模过程中动物体重变化和粪便状态、疾病活动指数、造模后的结肠长度变化。
  实验结果如下:单独使用MLA对DSS诱导的结肠炎无影响,而在新斯莨菪碱治疗前给予MLA,则部分取消了新斯莨菪碱对溃疡性结肠炎急性发作的保护作用:改善小鼠体重下降、降低疾病活动指数、抑制结肠长度缩短。
  结论:MLA的使用初步表明新斯莨菪碱对溃疡性结肠炎急性发作的保护作用可能与?7nAChR有关。
其他文献
研究背景:疼痛是一种复杂的体验,不仅涉及有害环境刺激的转导,还涉及大脑的认知和情感处理。臂旁核(Parabrachial nullei,PBN)位于脑桥上部,参与大脑的疼痛调节,将来自外周的伤害性信息传递到与疼痛有关的大脑区域。研究表明,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CGRP)及其受体广泛的分布于机体的各种组织和细胞,在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的伤害性
连翘Forsythia suspensa(Thunb.)Vahl为木犀科(Oleaceae)连翘属落叶灌木植物,中药连翘为其干燥果实,被收载于《中国药典》2020年版。中药连翘性寒,味苦,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疏散风热的功效,同时也有抗菌、强心、利尿、镇吐等药理作用,中医素有“疮家圣药”之称,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急性风热感冒、痈肿疮毒、淋巴结核、尿路感染等症。连翘具有较好的抗炎活性和抗病毒活性,且
学位
芫花(Daphne genkwa Sieb.et Zucc)为瑞香科(Thymelaeaceae)瑞香属植物,作为中国传统民间用药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中药大辞典》中亦有记载芫花根具有逐水、解毒之功效,对于水肿、风湿痹痛、疥疮等有较好疗效,临床上常用于治疗急性乳腺炎、鼻炎等。芫花根中的倍半萜类化合物是其发挥抗炎活性的主要成分,但这类结构的天然化合物的抗炎分子机制尚不明确。本课题组采用分子对接以
学位
研究背景与目的:p53结合蛋白1(p53 Binding Protein 1,53BP1)是一种肿瘤抑制因子,其含有两个串联的都铎结构域(Tantem Tudor domain TTD),通过特异性识别组蛋白上赖氨酸甲基化来参与DNA损伤修复(DNA Damage Repair,DDR)通路。53BP1的失调与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特别是肿瘤。此外,最近的研究发现53BP1缺失可以提高CRI
学位
全世界每年会实施超过2亿3千万台手术,并且这个数字还在逐年递增。其中,高达75%的患者术后疼痛缓解不足,进而导致活动能力下降等一系列并发症,严重影响其日常生活。临床上缓解疼痛主要为药物治疗,对中、重度疼痛患者,阿片类药物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长期使用阿片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副作用。美洛昔康(MLX)作为非甾体抗炎药,与阿片类镇痛药物相比,具有较低的胃肠道反应、副作用较小等优点,同时与其他非甾体抗炎药相比
研究背景:肠粘膜屏障损伤是脑出后常见的并发症,也是引起患者预后困难、死亡率增加和神经功能损伤加重的原因之一。醒脑静注射液既往的研究主要是其对脑缺血所致的神经功能损伤和脑水肿的影响,但有关醒脑静注射液对脑出血后的神经功能和肠粘膜屏障的研究未见报道。目的:研究醒脑静注射液对脑出血后神经功能和肠粘膜屏障的影响。方法:1.体内实验将雄性CD-1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出血组、阳性药对照组(0.45 mg/
目的:随着免疫抑制剂的广泛使用以及重症感染病人的增加,全世界的真菌感染发病率逐年上升。此外,手术病人增多和住院天数的增加也导致院内真菌感染的防控面临严峻挑战。临床上,从真菌感染病人血、痰、尿等送检样本中分离的菌株中大部分是念珠菌,而其中白念珠菌的占比又超过40%。因此防治临床上白念珠菌感染,尤其是白念珠菌侵袭性感染至关重要。目前,临床可用的有效抗真菌药物与其他抗细菌或者抗病毒类药物相比,数量十分有
学位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红景天苷及其苷元酪醇为红景天的主要有效成分。红景天苷在生物体内又会产生苷元代谢产物酪醇。红景天及活性成分在抗疲劳、抗氧化、保护心血管、肝肾功能及抗癌、抗抑郁方面均有很好的功效,有增强自身机体机能并提高免疫力等作用。本课题研究分三个阶段,分别对比格犬血浆中可能存在的代谢物进行鉴定,对红景天苷绝对生物利用度考察,以及红景天苷和酪醇在比格犬体内药动学研究。第一阶段,本试验采用高效液相色
学位
随着对肿瘤免疫学研究的深入,癌症免疫疗法正在成为癌症治疗的重要手段。免疫治疗的目的是重新激活机体免疫系统。其中,CD8+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在肿瘤的免疫清除中起主要作用。然而T细胞和肿瘤细胞表面表达多种免疫检查点分子,如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PD-1)、细胞毒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ytotoxic T lymphocyte-associat
学位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luorescence Resonance Energy Transfer,FRET)是指在一定的距离范围内(10-100?),荧光供体与受体发生非辐射能量转移的过程。该过程导致供体荧光强度减弱,受体被激发或不被激发出荧光。该技术因其响应速度快、操作简便、不需要清洗等特点被广泛应用在分析检测、生物传感、光学成像等领域。在基于c DNA(Complementary Deoxy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