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工业化的纵深发展,环境的恶化,大量非物质文化遗产遭到严重破坏,濒临消失,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纷纷采取各种行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资源丰富的文化大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民族文化之根,责无旁贷,势在必行。
我国大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散落在民间,通过民俗博物馆进行保护可以说是一个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与发展需要与之适应的文化空间,而民俗博物馆则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专业的管理,并进行深入的研究,根据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质进行合理的保护,使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在宽松舒适的环境下健康发展和传承,最大程度的保持其原味,从而保护文化根脉。古村落中蕴藏着大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座生动的“民俗博物馆”。将古村落作为民俗博物馆来建设,不仅有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生存,也丰富了民俗博物馆的内涵,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现实指导都有着重要意义。然而,当前我国民俗博物馆的建设仍没有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有待我们进一步挖掘开发。因此,本文不仅从理论上探讨了这种保护和发展模式,而且选取了世界文化遗产——西递、宏村古村落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了细致、深入的分析研究,以期为当前的民俗博物馆、非物质文化遗产、古村落的研究和保护、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导。
本文概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国际背景与国内背景,相关研究现状以及本课题的研究意义;界定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空间、民俗搏物馆等主要概念;探讨了民俗博物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之间的密切关系。并以西递、宏村为例,就古村落成为民俗博物馆的条件和迫切性,古村落的保护现状和问题,如何建设古村落民俗博物馆,古村落民俗博物馆的建设的可行性进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