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文学作品语文教学策略初探

来源 :四川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15次 | 上传用户:cih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直以来,语文教育教学理论研究和实践改革均以文人作家文学作为重点,忽视了民间文学,由于缺乏对语文民间文学作品教学系统的研究,在教学实践中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理论指导,当前语文教学中对教材中的民间文学作品的选文和设计以及教学的方法和方式仍存在不足,如没能清楚地认识到民间文学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积极作用,照搬文人作家文学作品教学方法于民间文学教学中,教学中没有注重吸收民间文学丰富想象力和创新性,忽视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创造性的发挥,教学中只注重学生知识和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忽略了学习的过程和方法等问题。民间文学作为是语文课内课外重要的课程资源,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民间文学的教学对语文新课标理念的实现具有重要的作用。但笔者通过研究发现民间文学所具有直接人民性和口头性、流传变异性、传统性、集体性等特征,宜于在语文教学中学生对语言的丰富积累;体现地域特色,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挖掘创新课程资源,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发展学生思维,培养想象力和创造性。民间文学除本身所具有的特点外,较之作家文学又其独特性,如它更为人所熟悉、更贴近大众、更富有想象力等等,所以它的教学方法和方式必须与学生学习心理相适应。笔者根据语文民间文学作品的特点和学生学习民间文学作品的心理,采取了人本策略、个性策略、对话策略、实践策略等四个教学策略。这四个策略是相互联系的,彼此统一的整体,在教学中应注重其完整性和系统性。
其他文献
1989年美国全美数学教师理事会(NCTM)在其制定的《美国学校数学课程与评价标准》中明确地把数学交流作为课程目标之一,把学会数学交流作为“有数学素养”的标志。2003年我国的
21世纪的教育,是建立在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创新教育、个性化的教育。如何让学生发挥自己的特质和潜能,实现“适性发展”,如何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学习的环境,使学生能充分地培养
21世纪是一个大众传媒时代,传媒将成为主导社会与人的发展的重要力量,不断地塑造着人们的思想,影响着受众对客观现实的认识,从而进一步主宰着受众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环境道德调整人和人之间及人与环境之间相关利益关系,是伦理观念在生态环境领域的深化、扩展和具体运用。环境道德教育,旨在教育人们如何去关心地球,正确处理人与环境关系,树
本研究主要考察在不同的教学环境下,中国学生的词汇知识学习是否“越早越好”。由于中国是一个经济文化发展极不平衡的国家,不同地区拥有不同的教学环境,在不同的教学环境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