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应用场景下的头戴式耳机形态适应性设计

来源 :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zais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场景指人在某个时间、空间中发生事件的具体生活画面。伴随智能时代到来,城市白领的工作方式与生活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许多产品的使用场景从单一化转向了多样化,越来越多的用户也开始讲究产品与场景的适配性,不再只是满足产品功能性上的需要,而是开始追求形态的个性化以及情感的表达力。随着技术发展和消费升级,当前耳机市场正在朝着更加细分的产品类别发展,运动耳机、游戏耳机、TWS耳机等,对应于不同应用场景除了在佩戴方式、音质效果等方面有所区别,在形态上差异化呈现也日益显著。然而,对于频繁切换生活、工作场景的用户而言,固定形态的耳机难以实现动态场景的变化,他们可能需要准备多副耳机应对多样化的搭配需求,这不仅影响了使用的便利,也增加了成本的负担。因此,本课题引入适应性设计理论,基于不同应用场景的用户形态意象探索耳机形态设计的可能性,以动态可变的方式满足用户在不同场景下对耳机形态的需求,同时也节约用户消费耳机的成本,实现耳机价值最大化。课题以实习公司捷波朗品牌的头戴式耳机为研究对象,以形态可变式为切入点,展开文献研究、用户访谈、形态分析等定性研究,以及问卷调查、语义差异法、因子分析等定量研究。提出一种由感性意象设计为基础的形态可变式设计策略,总结耳机形态实时性、关联性、便利性的适应性设计原则。首先,基于感性意象设计的方法捕捉办公和通勤两个代表性场景,以及用户对耳机意象评价的量化处理,最终确立办公场景耳机意象词汇是:简洁的、便捷的;通勤场景耳机意象词汇是:时尚的、休闲的;其次,聚焦多种应用场景下的耳机形态特征,结合形态分析对样本产品结构解构归纳,总结得出交叉场景下用户意象词汇对应下的形态特征,为可变式形态设计奠定了形态基础结构,鉴于文章是着重对于形态的研究,在设计实践阶段融合设计美学对设计方案优化升级;最后,利用特殊聚氨酯弹性纤维柔性材料作为耳机外部材料作为可变式的实现方式,通过内部主要结构变化驱动外部柔性材质表面形态转化,达到一个耳机多种形态的效果。课题尝试将感性意象研究方法应用于耳机形态分析中,通过对不同场景下用户需求的差异解析,重新提炼产品形态意象,优化组合场景需求特征,创新构建耳机结构形式,从而实现耳机形态的多样化和耳机需求的多元化,为当下的耳机市场注入新的品类,为产品的适应性设计提供新的思路。
其他文献
传统村落在选址、布局、营建等空间营建中颇具传统智慧。伴随国家文化自信、生态文明政策的提出,传统村落价值的挖掘日益受到重视。流域在古代农耕文明时期扮演交通枢纽这一重要角色,是地理、文化高关联度的人聚单元。大樟溪流域是福建省中部传统村落分布的高集聚区,具有高山广水茂林、多元文化的地域特色,成为研究传统村落空间营建智慧的典型地域单元。在此背景下,研究大樟溪流域传统村落的空间特征有助于从区域角度、系统性挖
学位
近年,雨洪、内涝灾害频发,传统聚落却能“独善其身”。一方面得益于“靠山、临水、让田”而居的传统聚落择地智慧;另一方面源于先民在长期的水资源管理、与洪涝灾害相斗争中积累的一系列低影响、多功能复合且暗含生态理念的在地理水智慧。本研究以福建省山地型传统聚落为研究对象,梳理与呈现其在防洪、排涝、用水等方面的理水模式与营建智慧。探究区别于城乡“雨污收集-输送-污水处理-排放”的有组织、集中快排的排水组织方式
学位
随着我国高速城市化的发展,生产力与资本逐渐向城市集中,乡村聚落的发展节奏被彻底打破,以农业生产为基础产业的乡村聚落,已经成为新时期不平衡发展的牺牲品,乡村内部逐渐衰败,诸多社会矛盾与问题逐渐激化。自2013年开始,“美丽乡村建设”的概念伴随国家的政策推动广泛地走向人们的视野,在提升乡村生活品质与产业发展方面取得良好的效果。2017年,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国家进一步肯定了美丽乡村的建设成果,提出了实
学位
城市公共空间是人们进行日常生活与社会生活的重要载体。一直以来,城市公共空间对居民健康的作用停留在通过强制性规范、标准及导则来保障基本的环境卫生与活动安全,在提升健康状态与引导健康行为方面尚显不足。随着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居民慢性病频发以及“非典”、“新冠”疫情等公共卫生事件的爆发,人们开始重新审视自身对抗未来疾病风险的能力,积极主动的保健意识开始觉醒,城市公共空间急需调整以适应居民愈发强烈的保健需
学位
城市已经成为碳排放的主要区域,城市空间的低碳转型是降低城市能耗、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有效手段。空间形态对城市物理环境与人的行为活动具有重要影响,深刻的影响了城市能源使用。住宅建筑周边空间形态与居民室内环境联系最为密切,对降低住宅能耗具有重要作用。但是,迄今为止,对于不同气候地区住宅周边空间形态对住宅能耗作用关系的差异并没有清晰的认识。本文以连江县(夏热冬暖地区)和长兴县(夏热冬冷地区)为案例点,定量
学位
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推进和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我国加快了全面深化改革的脚步,城市精细化治理成为治理现代化重要且紧迫的落脚点,城市发展也由增量开发向存量更新转变,土地的高效集约利用成为必然趋势。而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变,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美好人居环境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区公共服务设施作为居民日常生活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面临更多的挑战。传统基于千人指标、服务半径的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方法已难以满足
学位
长期的规划实践证明,功能混合是城市的本性所需,也是城市空间发展的必然结果,功能混合开发成为我国存量规划背景下实现城市空间“高质量发展”转型的重要手段。活力往往被视为城市空间品质的评价标准,人群活动是活力的外在体现。因此本文基于“空间-行为”互动理论,以街区空间要素与人群活动为研究对象,借助地理探测器模型和Person相关性分析的数学模型分析方法探讨两者的内在联系,归纳影响街区活力的空间要素,进而总
学位
经济的高速增长推动了城镇化的快速发展,致使城镇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转变。伴随而来的则是城镇特色的“失落”。城镇生态失衡、历史文化特征弱化、审美品味低下、空间建设过于注重形式化、中微观空间要素普遍较为雷同、乏味等问题突出。在城镇发展“质变”的转型期,加强对现代城镇空间特色的研究,科学制定城镇空间特色规划设计策略,对城镇特色塑造及城镇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长兴、连江、金堂、武安、庆城五个城镇共
学位
我们需要创造性地利用历史知识,而不是一成不变。非洲传统建筑在国际上被认为是原始的,这造成了一个社会问题!这种“原始主义”在一定程度上源于建筑材料及其相对较低的技术应用,与现代西方建筑技术相比,后者最终形成摩天大楼。本文探究南非姆韦内-穆塔帕地区(Mwene-mutapa kingdom)传统建筑与文化以及建筑装饰如何融入南非现代建筑,对理论的各个方面进行了探讨。还评估了涉及可持续性、非洲新建筑和本
学位
1920-1940年代的编织女装是近现代中国编织女装的起点、精华与缩影,是西洋编织技艺与中国传统女红巧妙结合的产物,以工巧、丰富的纹样与针法,塑造了优美的整体造型和精致的细节,形成了中国特色近现代中西合璧、精致时髦的编织女装文化风貌。本文以一手历史文献为研究资料,从背景研究到特征分析,从地域比较到年代流变,分四个部分对中国近现代编织女装展开研究。首先,对近现代编织女装的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在近代中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