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依恋和食物渴求特质的关系:自尊、情绪调节困难的影响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ngju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我国青少年超重和肥胖的比例不断上升,暴食等紊乱的进食行为是青少年超重和肥胖的重要影响因素。一般性食物渴求特质指特殊类型食物的强烈和不可抗拒的渴望或冲动。青少年依恋是青少年与父亲、母亲、同伴建立的一种深层的、坚固的、持续的情感联结。目前已有研究提示个体的依恋、情绪调节能力、自尊以及食物渴求特质在过食、暴食等问题行为中有重要性影响,厘清个体的依恋、情绪调节能力、自尊以及食物渴求特质之间的关系可能有助于理解异常进食行为的形成和发展。本文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相结合,探究青少年依恋特征对食物渴求特质的影响,同时考察自尊与情绪调节困难对上述关系中的影响。方法:研究一采用父母同伴依恋问卷(IPPA)、情绪调节困难量表(DERS)、自尊量表(SES)和食物渴求特质量表(GFCQT)。测量浙江某中学670名初中生的父母亲依恋、情绪调节困难、自尊和食物渴求特质,并使用中介分析探索四者的关系。研究二根据食物渴求特质量表(GFCQT)得分选择6名青少年(13-20岁)进行访谈,采用Nvivo软件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初中生父母依恋、自尊、情绪调节困难以及食物渴求特质两两之间均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自尊、情绪调节困难在依恋的父母亲疏离维度和食物渴求特质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高食物渴求特质的个体在父母依恋中更多的感受到了依恋对象的可用性和可靠性。结论:(1)青少年与父母亲依恋的质量越差,对食物渴求越强烈;(2)青少年依恋的父母亲疏离维度,不仅可以分别通过自尊和情绪调节困难预测青少年的食物渴求特质水平,还能通过自尊和情绪调节困难的链式中介间接预测青少年的食物渴求特质水平;(3)高食物渴求特质的个体在父母依恋中更多的感受到了依恋对象的可用性,依恋关系的可靠性,自我价值高,并以适当亲密和规范的方式表达情感。
其他文献
职业倦怠是阻碍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研究小学教师职业倦怠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已有研究表明,学校组织的认同程度及愿意留任的心理倾向与教师职业倦怠程度具有较强的相关性;教师所付出的情绪劳动也与职业倦怠的产生具有紧密联系。然而,对于小学教师组织承诺与职业倦怠的具体关系,以及情绪劳动是否在其中起到中介效应都还未进行研究,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缓解体系的构建。据此,从“组织承诺
学位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面临着越来越多各种各样的新挑战。创新型、研究型的教师成为社会对教师的期待,也成了新时期教师对自我发展的新要求。新手教师处于教师专业发展初期也是关键期,了解新手教师在实际工作中的正式和非正式教育科研情况、遇到的困难等,并分析现象背后的原因,有助于了解新手教师参与正式和非正式教育科研的倾向以及哪种教育科研更有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从而采取相应对策改进新手
学位
学业拖延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意推迟任务完成的非理性行为。疫情背景下网课化教学对大学生自我控制力要求更高,学业拖延问题也凸显得更为明显。这不利于大学生提升学业表现和自我效能感,对大学生的身心状况与未来规划都会带来负面影响。而手机依赖和负性情绪与学业拖延密切相关,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预测个体学业拖延的程度。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索大学生手机依赖、负性情绪与学业拖延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通过线上正念训练来干预大
学位
建议采纳是指决策者参考他人建议并形成最终决策的过程,由于其在个体决策过程中处于相当重要的位置,建议采纳这一变量已然成为行为决策领域的研究热点。目前有关建议采纳的研究大多集中在组织行为领域,较少将目光投向高中生群体,但高中生正处于学业发展的关键时期,课程难度的提升以及高考压力的到来导致他们急需他人的学习建议进行帮助,然而,青春期学生“好面子”“叛逆”等年龄特点常常会导致他们不愿意采纳他人建议,因此,
学位
工作中的主动性行为是新员工自我成长、提升职场竞争力的有效手段之一,但不可避免的职场排斥或冲突可能会对其产生消极影响。在实际工作场所中,同事排斥的发生频率更高,但现有研究缺乏对这一维度的关注,且中介影响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从社会信息加工理论出发,考察了同事排斥对新员工主动性行为的影响。同时,还检验了情感承诺和上级发展性反馈所起的中介和调节作用,以厘清同事排斥对主动性行为的影响机制和边界条件。研究一招
学位
当前,新闻媒体经常报道大学生的利他行为表现较弱,表现为助人意愿减弱、社会责任感降低、不信任求助者等现象。在这种情况下,许多心理学家试图在积极心理学中寻找答案。在积极心理学中,自悯与人类的各种积极情绪和行为密切相关,是影响一个人身心健康和人格发展水平的重要因素。自悯是指个体对自身遭遇的体验表达出一种怜悯的态度。这种态度表现为向自己表达友善、理解自身缺陷,认识到自己的不幸经历是全人类的共同经验。大量研
学位
害羞是指个体在面对社会新异情境以及感知到社会评价时所表现出来的过度警觉与紧张状态,其具有高趋近(渴望与同伴交往)与高回避(因害怕、恐惧而不敢与他人互动)动机。学前期是儿童由家庭向学校过渡的重要时期,在该阶段,儿童需要尽快去地适应一个全新的环境,并尝试与教师和同伴建立良好的关系。因此,对于害羞儿童而言,初入学的前几年可能尤为具有挑战性,他们面临着巨大的适应压力。目前,害羞已经成为发展心理病理学领域研
学位
2010~2020年间国内高中生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的元分析结果表示,高中生存在着由检出率最高的抑郁到依次降低的焦虑问题、睡眠问题、自伤、自杀意念等等心理健康问题,十年间,高中生心理健康问题也逐渐呈现着恶化的趋势(于晓琪等,2022)。中学时代作为人生发展的一个关键期,个体身心发展变化迅速、学业压力大,调查发现的问题不容忽视,不能放任心理健康问题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发展。当今社会的经济水平、科学文化技术
学位
商品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服务类产品作为一种新的产品品类其发展日新月异。与此同时,产品危机也呈现日益频发的趋势。在消费领域,消费者的态度是十分重要的,但现有研究大多关注消费者的外显态度,尚未将消费者的内隐人格和内隐态度相结合进行研究,目前并不清楚服务类产品出现危机时,企业回应策略和内隐人格对消费者内隐态度的影响及其机制。本研究通过两个实验,以上海地区的大学生为被试,通过内隐人格理论问卷将被试进行
学位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经济飞速增长和快速城镇化进程,大量学前儿童跟随父母从农村来到到城市,形成了巨大规模的学前流动儿童群体。学前流动儿童在城市新环境会更容易表现出社会适应不良行为,比如社交退缩行为、内化问题和外化问题等。社交回避被认为是社会退缩中最具适应风险的一种亚型,近年来逐渐成为儿童社会性发展领域的研究热点。大量研究发现,主动避免社会交往,并偏爱保持独处的社交回不儿童表现出更多的不良适应行为,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