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语言标记性和认知突显性的关系研究

来源 :武汉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gl_02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言符号系统中存在着诸多关系,如:相似、对比、对立,等等。在对比关系中,有两种现象:一项较为特殊、具体、复杂,因而频率低;另一项则较普通、笼统、简单,因而频率高。这一现象在语言学中被称作“标记性”(Markedness)。标记理论是以“有标记的”(marked)和“无标记的”(unmarked)这样一对术语为基本`概念,以“有标记项”(marked term)和“无标记项”(unmarked term)的基本特征为依据来描述或分析语言成分的不对称现象的语言学理论。该理论是由布拉格学派的特鲁别茨柯依(Trubetzkoy)于20世纪30年代首创,其最基本的含义是:在语言里,无标记项比有标记项更为基本、更为自然、更为常用、更为简单、更为常规、更为规范、更符合人们的期待,而有标记项则恰恰与之相反。现在,该理论已经被广泛用于语音学、语法学、语义学、语用学、类型语言学、符号学、二语习得等许多不同的研究领域。标记现象具有普遍性,存在于语言的各个层面:语音([p]和[b]的对立)、词汇(dog与bitch, book与books的对立)、语法(I dislike such books与Such books I dislike的对立),等等。由于篇幅有限,本文只研究词汇层面上的标记现象。突显(Prominence)是认知语言学上的一个基本概念,是容易识别、处理和记忆的事物。在同一个范畴里,如果一个词语被频繁使用,并且位置突出。我们就认为这个词语具有认知上的突显性。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人称代词“他”,而很少使用“她”。根据认知突显性理论,代词“他”比“她”更具有突显性。“她”具有语言上的标记性,而“他”则是无标记的。引起语言中标记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认知上的感知因素,二是传统上的社会文化因素。本文从认知的突显性这一角度出发,通过英语词汇层面上的分析,得出了结论:语言的标记性和认知的突显性之间存在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在英语语言中,认知突显性强的词语往往是无标记的,而认知突显性弱的词语往往却具有标记性。语言的标记性是认知的突显性在语言中的体现。同时,本文通过分析英语中的性别语言进一步具体地研究了语言的标记性,指出了造成语言歧视的原因。最后,本文还追溯了引起这一语言现象的内因和外因(即感知因素和社会文化因素),试图促进语言的发展和各国间的文化交流。
其他文献
中国安全环保人才网是一家以安全环保人才为视点的专业网站。尤以安全为媒,为怀才者寻找施展抱负的空间,为求贤者提供纳英解渴的佳讯。
身处"互联网+"的时代浪潮,每一秒的世界都在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当你还端坐在电脑桌前"钻研"着它的奥秘时,随着移动端用户规模的急速膨胀,我们已经告别了传统互联网,迎来
近日,国务院以国发[2012]19号文件印发了《“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并要求各地认真贯彻执行。节能环保产业是指为节约能源资源、发展循环经济、保护
本文选取太原城市天际线作为研究对象,首先总结出太原市城区内主要城市天际线的构成及基本特征,并指出一些关于太原城市天际线现存的主要问题,同时分析出太原城市天际线变化
随着中国社会老龄化进程的加快,数量庞大、类型多样的老年教育需求与稀缺的老年教育资源供给间的矛盾愈发突出。基于互联网的老年教育,因其能充分利用网络的功能与优势、扩大
最近几年,关于同声传译的研究已经引起了学术界广泛关注。但是在研究同声传译的实践报告中,其素材大多是关于电视节目或讲座的同声传译,极少数人关注新闻发布会讲话。故而,在
不同的教学流派对翻译持有不同的观点,大多数的教学流派认为翻译对外语学习会产生干扰作用,但在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中,学生们的报告是,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他们经常使用翻译策略
人类社会的全球化进程同世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发展趋势是一致的 ,全球化是社会主义的生长点和催化剂。全球化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 ,推动着社会主义制
动词+补语,作为一种重要的语言现象,在句法和语义研究中一直占有一席之地并成为国内外语言学家们关注的焦点。国内外学者主要从历时、共时角度分析,却都很少从细节方面进行全面
词类是语法研究的基础,而英语和汉语等分析语中“副词性名词”的词类地位一直是一个颇具争议的问题。“副词性名词”这一概念起先由Larson于1985年提出,他认为“副词性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