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布鲁氏菌病患者慢性化构成特征及高危因素分析

来源 :天津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f38966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了解天津市及部分周边地区布鲁氏菌病患者的构成情况,研究急性期布鲁氏菌病患者慢性化的临床特征及慢性化形成的高危因素,并尝试探索是否存在定量相关性,为早期评估慢性化感染状态寻找客观依据,有助于临床早期预防及治疗,改善患者预后。方法:收集2013年10月-2017年7月于天津市第二人民医院感染科住院治疗并定期随访、病案首页系统查询主要诊断包含布鲁氏菌病的患者共189例,剔除慢性期患者26例及隐性感染者5例,入组患者158例,入组患者分成急性期病例组与急性期慢性化病例组两组,其中急性期病例组84例,急性期慢性化病例组74例。所有患者的诊断标准、分期标准及抗菌治疗方案均依据2017版《布鲁菌病诊疗专家共识》相关规定,规范的抗菌治疗以6周为1个疗程。在确定为入组病例后,收集其性别、年龄、职业、居住地、发病时间、流行病学情况、发热时长、并发症、炎症指标、脏器功能、治疗方案及疗程等。分析不同患者群治疗前后各项指标的变化进而寻找出可能导致急性布鲁氏菌病慢性化的风险因素。结果:1.布鲁氏菌病患者临床特点分析1.1本研究共纳入布鲁氏菌病病例158例,其中急性期病例84例,男性67例(79.8%),女性17例(20.20%),男:女3.94:1;急性期慢性化病例74例,男性60例(81.10%),女性14例(18.90%),男:女4.29:1,两组均以男性为主,养殖户常见,主要暴露因素包括饲养、接触牲畜的流产物、排泄物及食用未消毒或未煮熟动物乳肉制品。接触的动物以羊为主,两组分别为66.68%、71.6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58例布鲁氏菌病患者一年四季均有发病,春、夏季为主,主要集中在3-7月份。1.2急性期病例组患者年龄较小,吸烟人数较多,出现发热、脾大更常见,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3临床症状比较,急性期慢性化病例组出现总热程长、腰膝酸软、肌肉酸痛、肢体活动困难/受限、食欲减退及存在合并症几率均明显高于急性期病例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5两组患者生化指标比较,治疗前血清ALT、AST、LDH、a-HBDH水平均有所升高,经过规范治疗后下降至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而上述指标升高以急性期病例组更加明显,两组比较,治疗前血清ALT、AST、LDH、a-HBDH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急性期病例组血清UA水平低于急性期慢性化病例组,但治疗后呈明显升高趋势,而急性期慢性化病例组治疗前后血清UA水平变化不明显,两组比较,治疗后血清UA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6体液免疫指标比较,治疗前急性期病例组血清补体C4水平稍低于急性期慢性化病例组,治疗后均下降,但急性期病例组下降更明显,两组比较,治疗后血清补体C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7外周血象比较,治疗前急性期病例组外周血LYMPH稍高于急性期慢性化病例组,治疗后均下降,但急性期慢性化病例组下降更明显,治疗后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急性期病例组与急性期慢性化病例组外周血EO无明显差异,治疗后均明显升高,急性期病例组升高更明显,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8两组患者炎症指标比较,治疗前ESR水平均升高,急性期慢性化病例组高于急性期病例组,治疗后均下降,且急性期慢性化病例组下降后ESR水平仍高于急性期病例组,治疗后两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9治疗前是否应用抗生素、不同治疗方案及是否使用免疫调节剂对急性布鲁氏菌病慢性化影响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急性期慢性化布鲁氏菌病患者高危因素及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2.1单因素分析:以急性期病例组与急性期慢性化病例组的病例数据进行单因素分析,在年龄、吸烟史、发热、总热程、腰膝酸软、肌肉酸痛、活动困难、活动困难部位数量、食欲减退、脾大、合并症、ALT、AST、LDH、a-HBDH、UA、补体C4、LYMPH、EO、ESR共20个变量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2多因素分析:治疗前发热、腰膝酸软、活动困难、AST及a-HBDH升高是急性期布鲁氏菌病慢性化的独立危险因素;治疗后性别、总热程、UA、补体C4及ESR是急性期布鲁氏菌病慢性化的独立危险因素。2.3 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的效能:治疗前a-HBDH评判急性期布鲁氏菌病患者慢性化灵敏度高,但特异性不强;治疗前AST及治疗后UA评判急性期布鲁氏菌病患者慢性化灵敏度、特异度均不高;治疗后补体C4、ESR评判急性期布鲁氏菌病患者慢性化灵敏度不高,但特异性强。结论:1、天津及部分周边地区一年四季均有布鲁氏菌病发病,主要集中在城郊,养殖户常见,男性多于女性,青中年为主。本研究中急性期病例组患者年龄较小,吸烟人数较多,发热、脾大更常见。总热程长、腰膝酸软、肌肉酸痛、肢体活动困难/受限、食欲减退及存在合并症是布鲁氏菌病患者慢性化的高危因素,且无论患者肢体活动困难受累部位有多少均易慢性化。2、经过规范抗菌治疗后血清补体C4下降不明显、LYMPH明显下降、EO水平无明显升高、血沉下降后水平偏高、UA水平无明显变化考虑是慢性化高危因素。3、不同用药方案对患者是否慢性化影响不大,可适当选择免疫调节剂。4、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前发热、腰膝酸软、活动困难、AST及a-HBDH是急性布鲁氏菌病慢性化的独立危险因素;治疗后性别、总热程、UA、补体C4、ESR是急性布鲁氏菌病慢性化的独立危险因素。5、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的预测公式显示治疗前a-HBDH评判急性期布病患者慢性化灵敏度较高,但特异性不强,治疗前AST及治疗后UA评判急性期布病患者慢性化灵敏度、特异度均不高,治疗后补体C4、ESR评判急性期布病患者慢性化灵敏度不高,但特异性强。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加味知柏地黄汤治疗反杓型高血压(阴虚阳亢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反杓型高血压患者(阴虚阳亢型)60例,按照随机数表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以加味知柏地黄汤治疗,2组均治疗6周。结果:(1)中医症候治疗方面:观察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73.3%,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总积分及舌、脉情况较治疗前均有改善,且观察组疗效优
目的:探讨临床相关因素对肢体骨肉瘤患者预后的影响,及化疗后呕吐的中医证型分布的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6月至2016年3月国内7家骨肉瘤治疗中心收治的479例肢体骨肉瘤患者的病历资料,及其中100例化疗期间出现呕吐的患者,记录479例患者一般资料、复发转移、生存情况及100例患者的症状、体征(包括舌象脉象)。应用Kaplan-meier、Cox回归分析等统计学方法分析各变量与预后的关系,应
近年来,稀土元素由于其独特的电子结构[Xe]4fn而备受科学家的青睐,尤其是在磁性和近红外发光材料领域,稀土元素被应用的最为广泛,并且已取得了卓越的成果。本文以具有对称结构的双(5-甲水杨醛)缩4,6-二肼基嘧啶(H_2L1)、邻香兰素(HL2)以及具有肟基结构(C=N-OH)的N’-(2-羟基-5-甲氧基苯)-2-肟基丙酰肼(H_2L3)分别为主配体,β-二酮为辅配体,构筑了11例稀土有机配合物
“十三五”以来,我国民航强国建设进入关键阶段,“互联网+”也已纳入中国顶层设计,旅客的服务需求在移动互联时代逐步呈现出“碎片化”、“多元化”和“个性化”的趋势,这也
绿色化学的思想是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化学领域的拓展。它要求我们在化学合成路线和生产工艺的设计中,要尽可能减少有害试剂的使用,并尽可能在温和条件下进行反应。Biginelli反
Merrifield-Simmons指标和Hosoya指标是化学图论研究中非常重要和流行的两个拓扑指标.一个图G的Merrifield-Simmons指标σ(G)表示G中所有独立集的数目.一个图G的Hosoya指标μ
不管天灾还是人祸,火灾的发生总会给人们造成巨大的生命威胁和财产损失,因此火灾场景下应急疏散的模拟与仿真一直以来都是火灾科学的重点研究内容之一。现有的消防技术缺乏对现代高科技手段的实际应用,防火宣传方式老套,消防演练古板,已经无法满足群众的消防需求。除了建立强大的消防救援力量,将空间信息技术、智能感知技术、计算机仿真技术等现代高科技手段应用于火灾预防、消防意识增强以及火灾发生时的人员安全疏散已成为未
近年来,为解决城市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智慧城市的建设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智能电网(Smart Grid,SG)和智能交通系统(Intelligent Transport System,ITS)是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动汽车(Electric Vehicles,EV)作为连接SG与ITS的纽带,具有可控负荷和移动式储能双重特性,能够平抑电网波动,但电动汽车的充电位置和充放电状态具有随机
本文基于营养平衡视角对湖北省城乡居民粮食消费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并对湖北省粮食需求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构建模型预测未来湖北省粮食需求总量。研究发现,在湖北省粮食消费结构方面,明显呈口粮消费下降,饲料用粮、工业用粮和种子用粮迅速增长的趋势。基于营养平衡视角下,湖北省城镇居民营养水平正处于低营养目标水平阶段,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湖北省的城乡居民饲料粮食消费量将继续上升,农村居民的口粮需求总量
翻译能力的培养是当前翻译教学的核心目标,对翻译能力构成以及提高翻译能力的方法的研究日益成为翻译教学研究的重点。由于翻译能力由多种子能力构成,且多项子能力不是同步发展,因此翻译能力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互动过程,不是单纯由渐次输入引导的线性过程,而是充满高峰、低谷、前进、倒退、停滞、甚至跳跃式前进的动态系统行为,动态评估的特点与翻译能力发展的动态变化和复杂性相契合。本研究尝试将动态评估作为一种教学策略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