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肺胀文献整理及证治研究

来源 :中国中医科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emonm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现代医家多认为现代医学中的慢性肺系疾病中出现“肺胀咳逆”“喘不得卧”“目如脱状”等症状的阶段属于中医古病名“肺胀”的医治范畴。数据表明慢性肺系疾病的发病率与死亡率呈逐年上升状[1],给社会生产和经济带来巨大损失。并且在现如今的医疗实践中,西医并不能达到强有力的治疗效果,收益风险比不够有利,而肺病一直是中医的优势学科,因此笔者希望能挖掘中医古籍文献里对此类疾病的治疗经验,补西医的短板,以缓解慢性肺系疾病的医疗压力。研究目的:梳理清代古籍中有关肺胀概念、病因病机及治法治则的论述,对相关内容进行整理、研究、总结归纳,初步探索清代医家对肺胀的认识经验,为肺胀的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古代文献依据,以期提高中医对肺胀的临床治疗水平。研究对象:本文仅研究清代古籍中记录“肺胀”的相关文献,之所以不涉及与“肺胀”相等同的其他疾病名称,是因为与“肺胀”相类同的其他的疾病名称都属于各医家自己的理解,在当时那个年代是否存在细微差别不得而知,因此笔者想仅仅梳理清楚“肺胀”的相关清代文献及证治经验。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以“肺胀”为检索词,在电子出版物《中华医典》第五版中筛选出记录肺胀证治的文献资料,将检索内容摘录,并以此为线索查询实体书籍,选择较佳版本的实体书作为最终研究的文献资料。将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后,对论述肺胀证治较多的著作进行专门分析,对论述肺胀证治较零碎的著作内的知识进行整体归纳总结。同时利用Google学术,百度学术检索平台,CNKI、万方数据库,以“肺胀”“咳喘”“上气”为主题检索词,全面收集与“肺胀”相关的现代文献资料。频数分析法:用SPSS23.0软件计算清代以前及清代治疗肺胀方剂中药物的使用频数、及使用药物的药类频数,对这些数据进行排序统计,得出清代以前医家与清代医家治疗肺胀所用药物主导趋势的变化。研究内容:本文正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阐述为什么要研究清代医家对肺胀证治的认识,即研究的背景。古籍中对肺胀的定义较为模糊,与肺痿、肺痈、肺痹,咳嗽、哮喘的区别不甚明晰。肺胀的概念较大,与现代疾病的关系也较为复杂,很多现代疾病都被认为属于肺胀范畴,但又没有统一认知,医家对此各执己见。笔者整理了清代以前的肺胀源流,分为三个时期介绍古籍中肺胀的相关内容。先秦两汉时期《黄帝内经》《金匮要略》中对肺胀的记载,是后世对肺胀诊断、治疗的基础。晋隋唐时期,《针灸甲乙经》中首次记录用针灸治疗肺胀,《备急千金要方》中首次记录用艾灸治疗肺胀。隋朝巢元方突破性的提出了本虚标实的证型。《备急千金要方》《外台秘要》中记录了较多治疗肺胀的方剂。这些综合医书中对肺胀治疗的记载可以大致窥见唐以前对肺胀的认识与诊疗思路。宋元明时期,宋代大型方书《太平圣惠方》与《圣济总录》中所记录之方剂与前代相比有较多创新,无太多重复方剂,且多运用煮散剂。元代朱丹溪将咳嗽的病因分为风寒、痰饮、火郁、劳伤、肺胀五种,并首次提出痰瘀阻碍肺气的病机。明代的医家开始将肺胀与其他疾病相对比,认为龟胸病、哮吼、马脾风,均会出现肺胀的症状。第二部分:总结概括清代医学发展状况,沿海地区医学发展较快,温病盛行,温热病邪成为清代疾病的主要病因,医案记载较前代丰富。运用File Locator pro软件搜索《中华医典》第五版中的文本内容,对清代古籍中“肺胀”出现的频次进行排序,排名前10的古籍纳入研究范畴,并在其中筛选出内容确为重要的6本书籍(《证治汇补》《理瀹骈文》《订正仲景全书金匮要略注》《增订通俗伤寒论》《杂病源流犀烛》《血证论》)进行整理总结。第三部分:对清代古籍中碎片化的“肺胀”内容进行总结整理,从概念、证候(病位、病因、病机)、治法治则、药物分析四个方面进行分析。清代对肺胀的定义有了新认知,将肺胀更多的与其他疾病进行对比分析,观察它们之间的相似点。清代医家对肺胀的病位有了更为全面的认识,认为肺脾肾肝脏器发生病变均可导致肺胀。对病因病机的认识可以从“风”“寒”“热”“痰”“瘀”“虚”角度来考虑。对治疗的原则与治法进行了归纳总结。将清代医家与清代以前医家治疗肺胀的方剂中的中药挑出来,进来药物频数分析,与药类频数分析,将两个时期的数据对比,结果显示清代医家使用清热药的总使用频数与药味均较清以前有所增加,说明清代肺胀出现热证频数较前代更为频繁。且利水渗湿药、活血化瘀药与收涩药都较清以前药类排名有所提升,说明清代医生更加注意水肿、血瘀与纯虚类病证。第四部分:对清代医家治疗肺胀的医案进行整理总结,按病因病机分为“风寒痰饮内外搏结”“表不解,郁热犯肺”“痰涎壅闭”“温邪犯肺”“水湿犯肺”“肺脾虚弱”六大类。同时也对失治误治医案进行总结,总结出有三种失治误治的情况:选方不准,反复变换方剂越治越重;遗漏重要诊断点;病机诊断错误。研究结论:1.肺胀概念扩大化。清代医家认为肺胀为喘之极,是喘病的程度词。认为肺胀是肺叶怒张的状态。或认为抱儿痨、水肿会导致肺胀。肺胀即呷嗽、哮嗽等等。通过清代医家对肺胀从病因病机到症状治法的记录,可以看出肺胀的这个“胀”字非常值得探究,气血津液的逆乱,病理产物的淤积,都会导致肺脏胀大,因此这个“胀”可以引申为“气胀”“水胀”“痰胀”“血胀”等。随着现代疾病谱的不断演变,在未来不管遇到何种疾病,只要遇到有肺胀的症状,并且诊断患者是属于“气胀”“水胀”还是“痰胀”“血胀”等,再灵活处置即可。2.对肺胀病位病因病机的认识较为完善。清代医家对肺胀证治的认识在继承的基础上又有创新。认为病位不仅在肺,也在肝、脾、肾。在病因上基于清代温病的盛行,更加重视温邪对肺胀影响。而对于其他历代均有记载的病因也有更深入的理解。笔者将肺胀的病机特点归纳为“风”“寒”“热”“痰”“瘀”“虚”六类。3.肺胀证候的分型渐趋完善。笔者将清代医籍中出现对肺胀证候的认识,归纳为热邪犯肺证、风寒郁表证、风寒痰饮搏结证、痰热内蕴证、瘀血挟痰证、肺脾肾虚证六类。其中热邪犯肺证与痰热内蕴证为清代肺胀证型的特色。4.医家对肺胀证治的认识渐趋体系化,用药多样化,尤重清热解表。清代医家对肺胀的证治开始出现在一本书里进行体系化的记录。清代医家使用的药物种类多于清代以前医家,清代医家在用药选择范围上较清代以前的医家更广。且在解表药的使用中,较历代更重视清热解表,这与当时温热病盛行的社会环境有很大关系。5.清代医案记载数量多,对肺胀医案的记录也是历代之最,清代以前很少有关于肺胀的医案记录,且清代对于肺胀发生发展阶段的记录也较为完善。记载的医案中不仅有成功的,也有失治误治的,以及明确患有肺胀的病人,出现何种症状时为死证,提示医家要辨证精准,立法恰当,并且要熟悉疾病每一阶段的症状,准确诊断出疾病的危重阶段。如此方可用药如有神,这些失治误治以及病期的记录,能使医学生吸取教训,更好更快的提高临证水平。
其他文献
1我们都说,安吉的幼儿教育改革是一场"真游戏革命"。许多教师都很想知道,为什么安吉幼儿园开展的游戏就是"真游戏"呢?华:"真游戏"是相对于"假游戏"而言的,实际上是实践中先有"假游戏"的说法,才有后来"真游戏"的提出。游戏本无真假之分,我们只会说某个活动是游戏或不是游戏。然而长期以来,实践中出现了太多把不是游戏的活动说成游戏的现象。例如,有教师说,我们幼儿园是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但幼儿却说,
期刊
2020年底,山东省委、省政府印发了《贯彻落实的实施意见》,开启了山东医疗保障发展新征程,也给企业医院带来了新挑战。绩效分配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可能激发员工潜能、促进医院发展;另一方面也可能制造、激化矛盾,弱化医院的公益性特征。因而,如何选择合理的绩效分配模式,以促进医院发展,提高医院核心竞争力,需要持续不断地研究探索。
1"安吉游戏"是一场针对儿童观、教育观和传统教育教学方式的变革。在开展自主游戏的过程中,教师也时常纠结,"幼儿在自主游戏中不能只有快乐体验,没有深度学习;如果没有教师专业的介入,可能就会制约幼儿游戏的深入开展,幼儿的学习与发展也将失去方向与目标,所以教师是否应该设法推动幼儿的游戏向更高水平发展或者将幼儿的游戏引向新的方向,
期刊
本届年会中,让我感触最深的是华爱华教授的报告《关于幼儿行为观察解读的思考》,它不仅提供了观察和解读幼儿的方法,还让我的教师观、教育观、儿童观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如何看待教师的专业性?华爱华教授一开始就明确,幼儿教师的重要素养之一就是对幼儿的研究与支持,
期刊
随着医改的不断深入,公立医院的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绩效奖励分配在医院中的作用愈发重要,成为医院管理系统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想要充分调动广大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准确把握医院发展方向,就需要一套较为完整、可靠的绩效奖励分配体系。本文诠释了绩效奖励分配对公立医院发展的意义,以当前市场经济体制下不断加剧的市场竞争为背景,结合目前公立医院在绩效奖励分配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公立医院应当建立基于绩效考核
期刊
针灸通过保护多巴胺能神经元凋亡、调节脑内神经递质的含量治疗帕金森病睡眠障碍。肠道菌群可以通过脑肠轴分泌大量神经化学物质、调节时钟基因改善帕金森病睡眠障碍症状,而针灸对各种肠道菌群的丰度具有良好的调节作用。帕金森病睡眠障碍、针灸疗法及肠道菌群三者密切相关,针灸可能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治疗帕金森病睡眠障碍。但目前临床治疗方案缺少对单纯针刺疗法的研究,无法明确疗效来自针刺还是联合药物;选穴、配穴方案和针刺手
背景: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大气污染已成为整个人类社会面临的紧迫问题。早在上世纪发达国家的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中,人们已逐渐认识到大气污染对生命健康带来的危害,中国目前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及城市化快速进程中,发达国家在不同工业发展阶段所经历的大气污染问题,在我国以压缩共存的方式集中显现,具有PM2.5浓度超标严重、持续时间长且涉及区域广的特点。PM成分复杂,主要由矿物粉尘、元素碳、氮氧化物、SO2、
研究目的1.建立大鼠急性肺损伤模型,观察清金化痰汤的抗炎作用,并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实验数据参考;2.结合清金化痰汤抗炎及免疫调节的药理作用,建立合适的生物活性评价方法,以作为质量控制方法的补充;研究背景近年来,由于世界上大部分地区气候环境发生巨大改变,呼吸道疾病患者的发病率与死亡率逐年增加,是全球亟待解决的卫生健康问题。清金化痰汤选自明代医家叶文龄撰写的《医学统旨》这一古籍,是治疗肺系疾病的经典名方
研究目的通过观察雷火灸中医护理不同时长对干眼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眼部症状、BUT、角膜荧光染色、SchirmerI试验等变化情况形成雷火灸中医护理技术护理规范以及通过观察不同时长患者眼部局部皮肤温度变化、有无烫伤、不适症状(眼部症状、呼吸道不适、全身症状、枯草热类似症状等),探讨该项技术对干眼病人在治疗过程中的舒适度和安全性,以期在今后的临床开展工作中进一步推广应用,从而分析评价传统中医方法雷火灸在干
《中国医籍考》原名《医籍考》,是由丹波元简、丹波元胤、丹波元坚父子三人相继完成的一部中医目录著作,编撰历时30余年,成书于1831年。丹波元胤对此书贡献最大,因而一般称此书为丹波元胤所撰。《中国医籍考》在成书之后经历了钞本流传、刊刻传播和补充完善三个阶段,在每个阶段中,都有中国学者的积极参与。因此,此书的流传是近世中日两国学术交流的重要历史见证之一。《中国医籍考》收录了上自秦汉,下至清道光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