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中的现实的个人——从近代主体哲学困境中走出

来源 :复旦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eesow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近代哲学的主体概念为契入点,指出作为纯粹思维的主体如何同对立的客体统一,一直是近代哲学的主题和中心任务。德国古典哲学的自我意识立场,乃是主体概念的最高成就,它把纯粹意识主体看作是构造对象世界的活动,从而在抽象思维之中解决了思有同一,但真正的世界仍然同抽象主体相对立。于是,主体成为封闭于意识之中的,无世界、无历史的纯粹自我。与之相适应,人被抽象为原子式孤立个人,世界降格为抽象物质世界。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突破意识的先验本质,把人看作是具体的、历史性生存着的现实的个人。通过对现实的个人存在论基础的分析,指出现实的个人是它们的活动及其物质生活条件。活动不是纯粹思维的自发性活动,而是实践和感性活动,是创生人和世界的活动;物质生活条件乃是世界,是人至始至终在其中生存的感性自然界。在世界和历史中存在的现实的个人是对传统主体概念的彻底颠覆。本文以《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中的现实的个人——从主体困境中走出》为题,由七部分构成。导言指认了现实的个人是历史唯物主义的起始概念。第一章指出笛卡儿哲学的贡献在于证明主体的存在,从而奠定思维能动性的萌芽。第二章分析了康德哲学的先验主体概念,指出主体是构造经验世界的纯粹思维活动。第三章着重分析了黑格尔的实体即主体思想,指出绝对在自我展开的过程中,达到主体和客体统一。第四章指出活动是感性活动,人和世界通过活动而诞生。第五章指出物质生活条件是人生存与其中的世界。第六章着重探讨了人是历史性存在者。本文认为,把人从抽象的超感性世界中拉回,使之回到现实的世界当中,意义重大。真实的、在历史中的“人”,如何理解这个世界,如何在世界中行动,如何对待历史,就是如何理解和对待我们的生命。
其他文献
据市场研究机构DIGITIMES Research的数据显示,2015年第一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急剧下滑30%,小企业生存堪忧.rn一季度下滑幅度超过30%rnDIGITIMES报告预计,2015年第一季度,
期刊
期刊
灵魂理论是本体论和伦理实践哲学的交叉点,势必占据着哲学家体系的中心位置。柏拉图作为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在他的对话录中(主要有《斐多》、《斐德罗篇》、《理想国》以及《
植被含水量是影响植物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之一,也是衡量植被生理状态和形态结构的重要参数。应用遥感技术定量估测植被含水量,对于农业旱情监测、作物产量估计和科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12年黑河生态水文遥感试验期间获得的6景ASTER遥感数据和同步观测的研究区生物量观测数据集,选取NDVI、RVI、SAVI和MSAVI 4种植被指数分别与单位面积内植被含水量的关系进行比较分析,建立了不同植被指数的植被
本文认为表达问题是贯穿梅洛-庞蒂哲学发展的一条中心线索,并以此为出发点,全面深入地考察他关于表达的思想,揭示他的表达理论在现当代哲学语境中的意义在早期,梅洛-庞蒂在批判旧
期刊
费恩伯格的技术批判理论是在社会建构论和因特网兴起的全球化大背景下对第一代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理论的新发展,是费恩伯格在苏东巨变以后对技术的民主控制和现代性等问题的新
明清之际,随着耶稣会士来华传播福音书,西方自然科学知识亦传入中国。天文学因其在东西方文化和耶稣会士所受教育中有着非常特殊的地位,被以利玛窦为代表的耶稣会士尤其关注和突
期刊
瓦伦廷拥有一批在当时比较有名的门徒,如托勒密、马库斯等,他们的思想彼此之间存在着比较大的差别.护教者伊里奈乌曾讽刺道:“哪怕他们只有两三人在一起,也不会在同一个问题止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