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近代哲学的主体概念为契入点,指出作为纯粹思维的主体如何同对立的客体统一,一直是近代哲学的主题和中心任务。德国古典哲学的自我意识立场,乃是主体概念的最高成就,它把纯粹意识主体看作是构造对象世界的活动,从而在抽象思维之中解决了思有同一,但真正的世界仍然同抽象主体相对立。于是,主体成为封闭于意识之中的,无世界、无历史的纯粹自我。与之相适应,人被抽象为原子式孤立个人,世界降格为抽象物质世界。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突破意识的先验本质,把人看作是具体的、历史性生存着的现实的个人。通过对现实的个人存在论基础的分析,指出现实的个人是它们的活动及其物质生活条件。活动不是纯粹思维的自发性活动,而是实践和感性活动,是创生人和世界的活动;物质生活条件乃是世界,是人至始至终在其中生存的感性自然界。在世界和历史中存在的现实的个人是对传统主体概念的彻底颠覆。本文以《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中的现实的个人——从主体困境中走出》为题,由七部分构成。导言指认了现实的个人是历史唯物主义的起始概念。第一章指出笛卡儿哲学的贡献在于证明主体的存在,从而奠定思维能动性的萌芽。第二章分析了康德哲学的先验主体概念,指出主体是构造经验世界的纯粹思维活动。第三章着重分析了黑格尔的实体即主体思想,指出绝对在自我展开的过程中,达到主体和客体统一。第四章指出活动是感性活动,人和世界通过活动而诞生。第五章指出物质生活条件是人生存与其中的世界。第六章着重探讨了人是历史性存在者。本文认为,把人从抽象的超感性世界中拉回,使之回到现实的世界当中,意义重大。真实的、在历史中的“人”,如何理解这个世界,如何在世界中行动,如何对待历史,就是如何理解和对待我们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