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致病机制及其核酸疫苗作用机制研究

来源 :第二军医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ngwenp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乙型肝炎病毒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中国是慢性乙型肝炎高发地区,每年约有35万人死于与乙肝相关的疾病(如:肝硬化、肝癌等)。在众多的乙肝病毒携带者中,血清学检查并没有转氨酶的升高,肝脏的病理切片检查亦无明显的病理损害,此时机体免疫系统对乙肝病毒在肝细胞内的存在与复制处于一种“容忍”状态。因此现在认为乙肝病毒是一种无细胞毒性病毒,只要机体免疫系统不对感染的肝细胞进行攻击就不会有肝细胞的损害。但在一些对乙肝病毒抗原耐受的转基因鼠中却不同比例地发生了癌变,这说明在免疫系统不参与的情况下,乙肝病毒抗原在宿主细胞内表达与积累也会造成宿主细胞的损害。因此弄清楚在没有免疫系统参与的情况下乙肝病毒是否对宿主细胞有损害及怎样的损害,对乙型肝炎预防策略、治疗靶点的选择有重要意义。在我们的研究中对6-8周龄的乙肝转基因鼠肝脏的蛋白、小分子代谢物利用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技术进行比较。发现在转基因鼠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1(Gpx1)表达下调,而脂肪酸结合蛋白-5(fabp-5),酰基CoA结合蛋白的表达上调。代谢组学研究结果显示在转基因鼠肝脏中包括11-脱氢血栓素B2在内盟脂类代谢的中间或最终代谢产物发生了紊乱。这种整合的“组学”结果表明乙肝抗原的表达与积累能扰乱宿主细胞的脂类代谢并介导了一定程度的氧化应激损伤。 正因为目前缺乏有效的抗病毒治疗药物使得乙型肝炎预防性疫苗显得格外重要。目前使用的重组蛋白只能够激起机体有效的体液免疫,而细胞免疫在该疾病的预防与治疗过程中又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核酸疫苗是疫苗研制的一种重要形式,具有研发周期相对短、纯化技术相对成熟、可同时诱导体液和细胞免疫的优点,被较多地应用当前的传染病疫苗的研制中。前期的研究表明单次肌肉注射表达表面抗原的质粒能在小鼠体内表达表面抗原,并激起机体较强的免疫保护反应。许多临床试验表明核酸疫苗安全性好,不引起系统的毒性反应。但最近也有文献报道核酸疫苗导致的表面抗原及抗表面抗原抗体在小鼠血清中持续存在,免疫复合物的形成和沉积,能引起小鼠肝肾功能的损害。另外,一些研究表明核酸疫苗引起的免疫反应很难在大动物或人体内得到重现。因此我们认为对核酸疫苗的免疫保护机制及安全性的了解还很欠缺,很有必要对核酸疫苗进行全面的评估。在我们的研究中利用蛋白质学与代谢组学技术对核酸疫苗、重组蛋白、质粒空载体及PBS免疫小鼠血清中蛋白、小分子代谢物进行比较研究。我们发现植物鞘氨醇、二氢鞘氨醇、神经酰胺在核酸疫苗免疫小鼠血清中明显升高。另外,血清中包括载脂蛋白A-I前体在内的众多蛋白也发生了变化。这些结果表明核酸疫苗免疫能刺激肝脏的鞘脂合成与代谢,可能会改变血循环中的脂蛋白的结构而促进血管粥样硬化的发生。 总之,利用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整合的方法系统地对乙型肝炎致病机制及其核酸疫苗免疫保护机制和安全性进行了研究,就其机制做出了新的阐述,为将来进-步的研究指明了方向。
其他文献
期刊
高中物理,无论是老师教还是学生学,都是困难重重,少数民族学生在学习物理时更是如此.破解此困难需要学校、教师、学生三方形成合力,如此,才能推动学生成才、教师成长、学校发
合作学习的发展历史较长,是当前我国课堂教学中教师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经教学实践证明,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对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具有重大的积极作用,对学生探究、沟通能力的培
本实验采用蛇床的果实—蛇床子作为实验材料。用蛇床子的粗粉水浸液和提取物—总香豆素处理钉螺,同时设清水作为对照组。从不同浓度和不同时间分别研究了蛇床子粗粉的水浸液
教学有效性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在我国,强调“学以致用”一直是教育界改革倡导的重要理念,但是在过去这些年,对数学应用这个问题一直缺乏客观的认识,学生无法从根本上提高数学应用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为了研究磷脂酰胆碱(PC)在原核生物细胞膜中的生物学作用,探讨PC对细菌膜系统功能的影响,特别是PC的引入对原核生物细胞胞壁相关蛋白以及细胞外蛋白的表达和运输的影响,以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