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颗粒物暴露评估的地铁站空间优化分析研究——以武汉市为例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hdengm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建设的进步、城市的发展及人口密度的增大,地铁已经成为城市人口最重要的交通方式之一。然而,随着客流量的急剧增大与城市空气污染问题的逐步凸显,地铁站中各类污染物,特别是颗粒污染物,引起的空气质量与人群健康问题值得受到广泛地关注与研究。国内现有相关研究大多数仅从颗粒物平均浓度的角度对地铁站内的空气污染与颗粒物暴露等问题进行分析,而未将乘客这一地铁站的真正使用主体的时空行为考虑在内。因此,本文的研究目的是将地铁站内乘客的时空行为与地铁站颗粒物PM2.5的空间浓度分布情况相结合,更为准确地分析颗粒物对乘客的影响,完善乘客的颗粒物暴露评估过程。本文首先结合现有的地铁站分类方法,提出了适应于进行暴露评估过程的地铁站分类方法,对武汉市现有地铁站进行分类研究以确定本文的研究对象。其次,基于Mass Motion软件对乘客在地铁站中上车与下车过程的暴露流线、空间聚集位置及在站内的停留时间进行了模拟分析并通过实测验证。之后,Fluent软件被用于模拟地铁站两种主要气流组织状态下的PM2.5浓度分布,同时利用机器学习方法,建立了代理模型以反映颗粒物实测浓度分布与两种状态下的模拟浓度分布的非线性关系,以实现对地铁站内PM2.5浓度分布的预测,进而以积分方法对乘客的颗粒物暴露量进行准确计算,暴露量的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吻合良好。积分方法计算的乘客暴露量处于屏蔽门开启与关闭两种状态气流组织状态下的利用平均浓度法计算得到的暴露量之间。基于此结论,以降低乘客在站厅层的暴露量为目的,本文选取对地铁站颗粒物浓度分布有显著影响的通风策略、出入口通道长度比和空间高度三个地铁站设计因素作为优化参数,基于田口法与模糊田口法开展了多因素多目标优化分析。本文的研究方法将有助于完善地铁站内乘客的颗粒物暴露评估的量化分析过程,提高以降低乘客污染暴露为导向的地铁站优化设计过程的效率,为健康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和地铁系统的可持续运行研究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传统节日作为我国历史文化的代表,中华民族传承至今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中国对外传播的重要一环。分析中国传统节日的海外传播现状,观察其传播过程中所遇到问题及困境,对厘清跨文化传播的关键问题至关重要。本文将以《中国日报》2010-2019年间中国传统节日的对外传播的相关报道为研究对象,并分析其对传统节日的关注焦点与视角的变化,从而呈现其媒介叙事逻辑。通过分析媒体对外传播的新闻呈现方式和叙事方式,有助于理解
学位
当今社会公共卫生危机频发:从2003年的“非典”到2019年的“新冠肺炎”,公共卫生危机事件一旦爆发,会对公众的健康和安全带来重大影响,如果应对不当,会直接影响到政府的形象塑造与权威树立。因此,公共卫生事件的危机公关是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严肃地摆在了地方政府和民众眼前。目前,我国政府在应对公共卫生危机的公共实践上缺乏经验,相对匮乏的公关研究难以支撑公关实践。本文从斯蒂文·芬克的危机四阶段理论视角入
学位
植物活墙作为一种新颖的绿化模式,近几年来在绿色生态城市建设中因具有美观和节能两大优势而被人们所关注。植物生长过程中发生的蒸腾作用和基质表面蒸发会不断改变基质的含水量,从而改变基质的热工性能,因此研究活墙基质体积含水率与其热工性能的相关性,有助于科学地评估活墙对建筑的热工性能的综合影响。本研究以活墙基质垂直剖面上含水率变化对其热工性能的影响为核心内容,采用现场调研和实测实验两种方法。首先通过现场调研
学位
城市扩张与城市用地高度集聚导致城市居民越来越远离田园生活,加之城市污染和食品安全问题,人们对安全绿色有机食品和闲适田园生活有着强烈的向往和需求。很多城市居民自发在自家阳台、庭院或住区绿地、周边闲置土地开展各种小规模蔬菜瓜果等农业种植活动,即本文关注的“微农业”活动,而这种现象在中老人年为主的老旧小区里尤为突出。居民自发微农业栽种的花果蔬菜、观赏植物通常能部分美化居住环境,同时增加邻里们分享种植经验
学位
自古以来,水利是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高度关注的对象。汉水下游地区地处江汉平原中心偏北,是过去江汉平原重要经济发展地区。从明代开始,该地区降雨量充沛,河湖密布,地势低洼,洪水经常侵袭此地。与此同时,地方经济发展迅猛,人口迅速增加,在此地发展高规格的农业势必需要解决防洪和排涝的问题。水利问题是江汉平原地区经济发展的核心。历史上,汉水下游由于地处汉江与长江的交会处,是江汉平原水患问题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在此
学位
气候环境问题日益严峻,大气污染成为绝大多数城市面临的难题,工业排放、汽车尾气等造成了城市PM2.5污染,危害了城市中的人体健康。城市绿地可以滞纳细颗粒物,可以有效缓解大气污染。公园绿地是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面积大,向公众开放,兼具生态服务与社会服务。利用绿色空间是改善大气环境PM2.5浓度的有效手段,公园绿地对PM2.5的消减作用在相关研究领域内已经达成了共识,对公园绿地的设计规划应考虑到
学位
高校群体的行为的转变对校园公共空间提出了新的需求。本文以华中科技大学为例,调查高校群体的主导行为与校园公共空间的使用现状。发现两者之间存在的问题,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营造策略。首先,将高校群体按规模和角色分成学生群体和其他群体。学生群体的主导行为对校园公共空间有着巨大的影响,需对他们进行分级调研,找出主导行为对空间的具体需求。其他群体包括教职工及家属,对校园公共空间的影响体现在与学生群体共用校园产生的
学位
近年来,随着铁路网络规划的不断扩大,作为其交通节点的铁路站房也逐渐增多,尤其以中小型站房为主。而越来越便捷的铁路系统使得旅客们对于交通空间的舒适品质和要求日益提高。同时全面推动绿色铁路的建设与发展这一长期目标对铁路站房空间的节能减排也提出了挑战。铁路站房作为基数存量较大的公共建筑,由于体量大、人员流动多且全年运营等特点,普遍面临着高能耗、舒适性差的问题。而既往研究表明建筑采光形式和遮阳策略对室内光
学位
武汉中山公园是武汉市最具知名度的大型综合性城市公园,是武汉城市公园发展建设史上的典型范例。随着城市的发展建设,城市公共空间类型增多,生活方式的变化和公共意识的传播和扩散,人们对城市公园的要求也逐渐提高。本文以武汉中山公园为案例进行公共性评价研究,应用的公共性评价模型为基于武汉市的城市公共空间公共性评价模型。研究探寻武汉城市公园(公共空间)公共性的规划设计和优化策略,实现城市公共空间品质的提升,在推
学位
菜市场提供了多种多样、价格便宜的新鲜食品,是城市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时作为公共空间,菜市场容纳了丰富和多元的城市生活,不同年龄、不同背景的人汇聚在菜市场,是人们日常生活和社交的重要场所。本文旨在基于城市公共性视角探索作为公共空间的武昌区菜市场更新与改造的方法。论文首先通过实地调研对武昌区菜市场进行了基础研究,从规模、市场经营性质和时间以及空间类型上进行了分类研究,并从菜市场区位、可达性以及菜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