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排放权交易机制强波特效应检验——基于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视角

来源 :南京审计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g_77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到2021年,中国经济总量达114.4万亿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飞速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自2005年起,中国已成为世界上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多的国家。中国政府采取积极行动,2021年建立全国性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运用市场机制推动碳减排,实现碳排放总量控制和峰值目标。碳排放权交易机制有助于激发企业的减排积极性,引导企业将技术和资金导向低碳发展领域,实现技术转型升级和绿色经济发展,提升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实现“强波特效应”。本文在系统梳理碳排放权交易机制强波特效应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构建演化博弈模型,从理论上论证碳排放权交易机制可以提升企业竞争力,进而实现“强波特效应”,并验证了技术创新在提升企业竞争力中的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上,本文首先用DEA-Malmquist方法测算并分解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研究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趋势及技术进步的作用;其次,利用双重差分法(DID)研究碳排放权交易机制对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判断其能否实现“强波特效应”,并从成本和技术创新两个角度研究影响机制;第三,利用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法(PSM-DID)、断点回归法(RD)和安慰剂检验进一步验证,并分省市进行异质性分析;最后,以北京市为例进一步研究碳排放权交易机制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微观机制,并研究了碳排放权交易机制对企业漂绿行为的影响。本文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发现,碳排放权交易机制使得试点企业碳排放量降低13.5%,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下降1.03%,碳排放权交易机制未能实现“强波特效应”;碳排放权交易机制通过成本路径降低了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通过增加企业当期现金流和增加政府补贴的方式提升了企业技术创新水平,但“创新补偿效应”未能弥补成本“挤出效应”;碳排放权交易机制减少了企业的漂绿行为,企业社会责任感增强,有利于企业更加注重提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其他文献
城市经济的崛起和科技进步的加快,使得城市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就业压力不断加大,创业成为了缓解当前就业压力的新路径。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落实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越来越多跨越温饱线的家庭有了新动力与新目标,中央提出了“双创”战略为居民的致富梦想指明了方向,但信贷约束问题使创业具有较高门槛,借助互联网不断产生的新经济模式或许是中国未来解决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的关键。在互联网技术日益成熟的背景下,互联
学位
随着我国双碳目标的提出以及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开启,减排降碳已经成为国家的一项重要任务。碳排放权交易政策自2013年至今已试点多年,从现有文献看,对碳排放权交易政策的研究侧重于宏观和中观层面,从微观层面评估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对企业低碳创新影响的研究并不多。企业作为参与碳排放权交易和低碳创新的主体,探究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对企业低碳创新的影响对今后我国更好地完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以及国家的绿色低碳发展
学位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不仅促进了新生产方式和新经济组织形式诞生与发展,对于商品空间交换范围的拓宽、交易成本的降低、交易效率的提高大有裨益,影响了资源配置效率,并且创造出了新的消费需求,带动了消费结构的升级与优化,导向出许多新兴行业。对于近年来出现的增速变缓,结构待优化,经济发展动能转换等新特点的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时期而言,互联网成为了经济增长新动能中的重要一部分。“互联网+”的国家战略规划更是体现了我国
学位
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时期经济战略转型阶段的关键主题。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中国经济进入质量、效率变革的新时代,经济发展特征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其中,金融供给侧改革作为关键一环,在提高需求侧匹配效率与人民生活质量方面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数字普惠金融作为数字技术与金融服务创新融合的产物,为更多经济主体提供了精准且公平的信贷服务,提高了将居民储蓄转化为消费与投资渠道的便利性
学位
中小企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活力源头,在我国整体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为我国的税收、国内生产总值以及技术创新贡献了重要力量。我国中小企业数量占到全国企业总量的九成以上,已经逐步发展成为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为推动民生质量发展、改善就业形势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经济结构的不断转型对中小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小企业在发展中仍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如融资难、融资贵、对国民经济的贡献
学位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更迭,传统贸易发生了变革,“数字贸易”应运而生。《“十四五”服务贸易发展规划》提出中国将继续聚焦于制造业产业结构升级,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然而在全球经济大环境变化以及新冠疫情冲击的双重压力下,推动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同时,《“十四五”服务贸易发展规划》指出促进制造业与第三产业的融合,尤其是数字贸易,对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转型至关重要。
学位
中国经济发展正在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增长,在这一过程中,城市发展对产业绿色转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产业结构的绿色升级取决于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与创新要素的充沛程度,在城市群内部,城市层级的高低是创新要素进行区位选择的首要因素,创新人才提高了所处城市的绿色技术创新水平,也对生活环境质量提出新的需求。将产业升级放置于单个城市中研究是孤立片面的,无论是城市群整体发展,还是单个城市的规模大小,都会对产业升级所需
学位
在我国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下,高铁作为我国重要的基础设施,对于推动制造业全球价值链攀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全球价值链分工背景下,以制造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为切入点,采取双重差分法的方式,对高铁开通对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影响效应和其中的作用机制进行系统探讨。首先,本文构建了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理论框架并分析了其中的作用机制。(1)高铁开通提高了制造业企业对于最终市场和中间品市场的通达性,通过规模经济效应
学位
我国经济已经从高速增长阶段进入高质量发展时期,正处于转变粗放型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的攻关阶段。产业结构升级是转变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发展质量的重要举措。金融作为经济资源配置的核心,是产业结构升级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发展动力,然而,我国传统金融发展中金融排斥问题突出,发展数字金融,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可以更好地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数字金融借助数字技术,能够显著提升金融服务的覆盖广
学位
保险业作为有效分散社会风险的行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评估其潜在的风险并作出有效的监管,已经成为当前日益重要的工作之一。注意到,现代保险公司通常将其保险盈余投资到日趋复杂的金融市场以谋求风险收益,从而承担了由金融市场多样性和金融资产收益不确定性带来的巨大风险。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极端(巨灾)事件层出不穷,重大风险形势严峻,极端事件造成的重大损失日趋严重,因为其引发的往往是重大理赔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