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配伍对延胡索乙素在大鼠体内药物代谢动力学的影响

来源 :华东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_casp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课题组前期以细胞及体内药理学实验评价筛选得到以延胡索总生物碱+甘草皂苷+三七皂苷+甘草黄酮+骨碎补黄酮按25∶45∶12.5∶5∶12.5的比例混合的风湿痹病候选中药复方通痹四味方。本文为探究该复方的成药性及复方中组分在体内药物代谢动力学的相互影响,选取延胡索总生物碱中主要药效成分—延胡索乙素为观测指标,采用血药浓度法开展大鼠分别口服灌胃延胡索乙素单体、延胡索总生物碱及通痹四味方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主要内容及结果如下:  (1)通过对提取方式、提取试剂的优选,建立了大鼠血浆中延胡索乙素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不同浓度水平延胡索乙素的回收率均高于80%,日内及日间精密度RSD值均低于6%,稳定性及线性关系良好,满足生物样品定量分析要求。  (2)大鼠分别单剂量灌胃给予延胡索乙素单体、延胡索总生物碱及通痹四味方后,延胡索乙素的代谢均符合二室开放模型。延胡索乙素单体的吸收相半衰期T1/2Ka为0.282h,吸收较快;消除相半衰期T1/2β分别为30.22 h,消除较慢;达峰浓度Cmax、达峰时间Tmax与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分别为3928.76μg/L、0.5 h、28932.68μg/L*h,表明延胡索乙素单体生物利用度较高;其分布相半衰期T1/2α、表观分布容积VZ/F分别为0.467h、18.97 L/kg,表明延胡索乙素单体在大鼠体内分布较快,与血浆蛋白的结合率较高,主要分布于血浆及细胞外液等。与灌胃延胡索乙素单体相比,灌胃通痹四味方后,延胡索乙素在大鼠体内吸收加快(吸收相半衰期T1/2Ka为0.056h)、平均驻留时间延长(MRT(0-t)为7.31 h),在血浆、细胞外液中分布广泛(表观分布容积VZ/F为10.71 L/kg),表明通痹四味方中皂苷类、黄酮类成分可促进延胡索乙素的吸收并延长其作用时间,促进其在血液中的分布。与灌胃延胡索乙素单体及通痹四味方相比,灌胃延胡索总生物碱后,延胡索乙素在大鼠体内的吸收变慢(吸收相半衰期T1/2Ka为0.423 h)、生物利用度降低(Cmax、AUC(0-∞)分别为1229.0μg/L、8292.23μg/L*h),在血浆、细胞内液、细胞外液中广泛分布(表观分布容积VZ/F为82.89 L/kg),表明延胡索总生物碱提取物中其他生物碱类成分不利于延胡索乙素的体内吸收,会降低延胡索乙素的生物利用度。  本法简便快捷、专属性强、结果准确,适于延胡索总生物碱及其复方的药物代谢动力学行为研究;为明确通痹四味方的药效物质基础,后续可进一步展开药代动力学-药效同步分析,建立时效、时量关系,指导复方用药剂量,优化用药疗程。
其他文献
文章主要介绍了一种基于遗传算法优化的小波神经网络进行地热资源评测的方法。选择对地热资源产生具有较大影响的火山、地震、布格重力、磁异常、到断层距离和地下水SiO2组分
烷烃是一种简单的有机化合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具有价廉易得、储量丰富等优点。目前主要采用非均相催化体系来催化烷烃发生脱氢反应,然而该体系存在反应条件苛刻及产物选择性差
本文利用高压釜对褐煤进行了不同温度的水热处理,并利用元素分析和工业分析、NMR、GC-MS、EPR等分析手段,观察水热处理对煤及其热解产物的影响;对比三种褐煤在水热处理条件下各
该文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建立了用毛细管电泳的方法检测由MPP致凋的大鼠小脑颗粒细胞的凋亡情况.首先建立了大鼠小脑颗粒细胞凋亡模型,用甲基绿-派诺宁染色,DNA的琼脂糖电
该论文系统研究了在典型的阳离子交换色谱条件下,阳离子在C柱上的保留行为,提出了解释其保留行为的新机理——动态包覆离子交换色谱(DCIEC)机理,并通过实验验证了DCIEC机理的
对蛋白质进行酶解,并进一步完成质谱鉴定是蛋白质组学研究的重要环节,发展快速高效的蛋白质酶解方法以及相关的集成化分析平台对于极少量来自生物样品的蛋白质的研究具有重要意
该文的主要目的是利用超(近)临界二氧化碳(以下简称为SC(NC)CO)取代传统有机溶剂进行过渡金属催化,探索高转化率、高选择性的环境友好羰基化反应.作者利用自行设计的静态高压
本论文系统探究了温度控制的金鸡纳碱方酰胺催化的α-芳基异氰基乙酸酯与β-三氟甲基取代烯酮的不对称加成反应。  我们首次发展了低温下(0℃)金鸡纳碱方酰胺催化的α-芳基
该论文包括以下四章,共合成了34个新化合物.第一章1,2,4-三唑并1,3,4-噁二唑类化合物研究进展;(综述)第二章,3,6-二芳基-1,2,4-三唑并[3,4-b]-1,3,4-噁二唑类化合物的合成研
该文采用不同电极研究了真核细胞色素c和原核细胞色素c的直接电化学,主要结果有:1.在不加任何电子转移媒介体的条件下,得到了原核细胞色素c在导电玻璃(ITO)上的准可逆的电化学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