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青鳉的基因组结构及其在不同盐度下转录组响应的研究

来源 :厦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oyw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鱼类毒理学的模式生物以淡水鱼类为主,对海洋鱼类的研究较少。海洋青鳉(Oryziasmelastigma)对各类污染物反应敏感且对盐度有广泛的适应性,是海洋生态毒理学和研究鱼类盐度适应机理的理想模式生物。本研究通过三代测序技术对海洋青鳉的基因组进行测序和组装,得到一个高质量的海洋青鳉基因组和蛋白编码基因集。基于该基因组与近缘物种进行比较基因组分析,在全基因组的基因序列水平上对海洋青鳉进行适应性分析。从生理参数和转录组水平上研究转移到不同盐浓度下对海洋青鳉渗透调节的影响。主要结果如下:1.高质量海洋青鳉基因组与比较基因组通过利用单分子实时测序、Illumina双端测序和10X Genomics数据,组装得到海洋青鳉844.17Mb的基因组序列,scaffold N50大小为1.71 Mb,并注释得到25,699个高质量蛋白编码基因。与基于二代测序技术的基因组版本相比,该基因组版本连续性较好,gap和错误更少,鉴定出来较多重复序列,特别是LTR。与海洋青鳉和日本青鳉的共同祖先进行比较,海洋青鳉有44个扩张基因家族和46个收缩基因家族,扩张基因家族富集在钙信号通路、ABC转运体、细胞粘附分子(CAMS)、昼夜节律、cAMP信号通路、长时程增强作用、催产素信号通路等。与淡水斑马鱼、非洲青鳉和剑尾鱼相比,海洋青鳉特有基因家族富集在唾液分泌、细胞衰老、皮质醇合成和分泌、醛固酮合成和分泌等通路,与渗透调节、细胞体积调节等相关。通过正选择分析鉴定得到274个正选择基因,参与DNA修复、细胞运输、免疫、保持基因组稳定等过程。这些结果表明海洋青鳉在进化适应过程中表现出与渗透调节、环境感应、机体应激或防御等息息相关。2.海洋青鳉耐盐生理变化通过转移到4个不同盐浓度(0psu、15psu、30psu、45psu)下的长期和短期处理,淡水中的海洋青鳉孵化延迟率、鳃NKA酶活力和肝糖原含量与其他组有差异。而生长发育、孵化率、存活率等没有显著差异,这表明在广盐度环境中,海洋青鳉具有良好的生存潜力。不过,盐度加快海洋青鳉胚胎的心率。3.海洋青鳉鳃耐盐转录组水平变化海洋青鳉在4个不同盐浓度(0psu、15psu、30psu、45psu)下进行长期培养,分别对其鳃和肝脏进行转录组分析。同时也对短期极渗处理的鳃(即把正常盐浓度(30psu)培养的海洋青鳉分别转移到0psu和60psu浓度下3h)进行转录组分析。对于鳃,在 LG0 psu、LG15psu、LG45psu、SG0 psu、SG60psu 条件下分别有621、175、338、1,323、1,378个差异表达基因。短期处理比长期处理涉及更多基因的参与,且短期处理更多的是渗透信号的传达以及对心脏的影响,而长期处理更倾向于通过消化系统、分泌系统等来调节。可见,短期处理还面对处理时带来的防御代偿。不同浓度的盐溶液以及不同时间处理后发现,鳃在转录组表达水平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有38个基因在所有处理组中都显著差异表达,这些基因在渗透调节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总之,鳃中的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和信号转导、免疫系统、内分泌等相关。4.海洋青鳉肝脏耐盐转录组水平变化在LLO psu、LL15 psu、LL45 psu条件下,海洋青鳉肝脏转录组分析分别鉴定到98、505、1,726个差异表达基因。这些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在蛋白质在内质网的加工过程、蛋白质输出、氨基酰-tRNA生物合成、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PPAR信号通路、N-聚糖生物合成、核糖体生物合成、药物代谢-细胞色素p450、脂肪消化和吸收、胰岛素抵抗、抗坏血酸和醛酸盐代谢等过程。盐度可能引起内质网应激,影响到肝脏组织中蛋白质在内质网的合成加工。机体通过未折叠蛋白反应调节肝脏代谢,起到保护作用。而鳃似乎对盐度的适应和处理有更直接的反应,主要调节离子、水平衡、免疫与信号转导等。虽然两个组织对盐度有不同的响应,但共享的差异表达基因都富集到氨基糖和核苷酸糖代谢、果糖和甘露糖代谢、类固醇生物合成通路等。为了评估RNA测序数据的可靠性,随机选择9个候选差异表达基因进行荧光定量(qRT-PCR)验证其表达。结果表明转录组结果与qRT-PCR分析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和较强的相关性(R2=0.86)。总之,海洋青鳉基因组的完成提升其在海洋毒理学中的应用价值,对研究污染物对海洋生物生长和发育的影响有着重要意义;比较基因组分析和转录组分析中鉴定出的候选基因将为揭示鱼类对盐度适应的分子机制和促进盐碱水和海水中的水产养殖提供重要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
其他文献
生命体维持蛋白质的合成、折叠和降解之间的平衡,需在精细的蛋白质质量控制(PQC)系统中进行。PQC系统中对蛋白质结构的修饰、装配和转移起到关键作用的是热休克蛋白(HSPs);泛素--蛋白酶体蛋白质降解系统(UPS)负责对结构异常和功能缺陷蛋白进行清除。新生多肽对环境应激的反应高度敏感,并且蛋白质质量控制可在新生多肽完全合成之前进行,即共翻译蛋白质质量控制。HSPs和UPS作为蛋白质质量控制的主要执
学位
靶向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的嵌合抗原受体T 细胞(EGFR targeted 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 cell,EGFR CAR-T)能够特异且有效地抑制三阴性乳腺癌细胞(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的体内外生长,且对正常乳腺上皮细胞及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细胞表现
学位
近年来,已有一些研究鉴定出部分Ⅰ型和Ⅱ型精氨酸甲基转移酶(protein arginine methyltransferases,PRMTs)的底物,但是,唯一一个 Ⅲ型 PRMT 成员PRMT7的底物,及其与Ⅰ型和Ⅱ型PRMTs的关系仍是未知的。为了解决这个科学问题,本课题利用高分辨率质谱系统地鉴定HEK293中PRMT4、PRMT5和PRMT7的精氨酸甲基化底物(甲基化组,methylome)
学位
核受体是一类转录因子,有经典的基因转录调控作用,也有非基因型调控作用。由于受到各自不同配体的调控,核受体在疾病的发生发展以及治疗的过程中会发挥不同的作用。本文的研究内容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舒林酸衍生物基于过氧化物酶体增值激活受体PPARγ的构效关系以及对糖尿病中的治疗作用;第二章主要介绍了双吲哚甲烷衍生物xs-861以及其氧化成盐后的xs-589以核受体Nur77依赖的方式诱导乳腺癌细
学位
哺乳动物COP9信号体(CSN)控制着约600个泛素连接酶,靶向约20%的蛋白降解,作为CSN7A或CSN7B同源物的两个变体存在,但这些复合物各自的特殊功能仍不清楚。真核细胞已经发展出复杂的DNA损伤反应(DDR)机制来准确地感知和修复DNA,这可能是耐药的原因之一。丝裂霉素C(Mitomycin C,MMC)是一种常用的肿瘤化疗药物,具有诱导肿瘤细胞DNA损伤和凋亡的作用。它还能激活DDR来抵
学位
共生藻(隶属共生藻科Symbiodiniaceae的甲藻)是一类可与珊瑚等海洋无脊椎动物建立共生关系的单细胞藻类。已报道超过100多种共生藻可与珊瑚建立共生关系,这种共生关系是珊瑚礁生态系统最基本的生态特征,对维持珊瑚健康和生态系统的功能稳定具有深远的意义。但是,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珊瑚礁生态系统面临着诸多挑战,珊瑚白化现象严重。珊瑚白化即珊瑚体内共生藻数目大量减少或者共生藻细胞失去
学位
海洋浮游生物种类繁多而分布广泛,是地球碳、氮循环的重要参与者,也是全球初级生产力的重要贡献者。人们对海洋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的时空变动及海洋初级生产力等已有广泛研究。目前绝大多数浮游生物仍然无法分离培养,因此对于海洋中单一谱系浮游生物的特定功能的研究仍然充满挑战,如对海洋中某些浮游生物固碳活动的研究,同时一些海域的海洋浮游生物功能基因数据库也急需补充。本研究利用宏转录组学方法对南海北部陆架区及陆坡区浮
学位
海洋微型鞭毛虫(microbial flagellates)是海洋原生生物中一类高度异质化的类群,其物种多样性很高,具有多种营养方式,在全球海洋生态系统中占据广阔的生态位,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然而我们对其生物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的时空分布特征以及驱动群落构建的模式和过程的认识十分有限。在本论文中,我们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结合传统显微镜观测技术,调查了不同季节中国近海亚热带-热带三个海区
学位
由于全球气候和环境的变化,有害藻华的暴发次数增加,对海洋生态系统、沿海经济和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引发有害藻华的原因种主要为甲藻,甲藻中以东海原甲藻和凯伦藻为中国沿海甲藻有害藻华的主要原因种。尽管科学家们对有害藻华的暴发原因开展了广泛的研究,但对甲藻有害藻华暴发的生物驱动因子和抑制因子却知之甚少。本研究基于2次发生在中国东海海域的甲藻有害藻华,利用分子生态学分析方法探究了促进甲藻有害藻华暴发和
学位
总磷指的是水中所有形态磷的总和,是关键的水质参数之一。快速、准确地测定水体及水样中的总磷,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然而,影响总磷测定的因素很多,无论是离线分析还是在线分析都尚存很大的方法局限性。传统离线分析方法操作繁琐、无法自动化、易引入人为误差;现有的商品化在线分析仪器存在体积庞大、测样时间长、需频繁更换试剂、易发生接口老化和破损等问题。为克服上述不足,本研究研发了多种操作简单、灵敏度高、可靠性好、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