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治单侧甲状腺乳头状癌同侧(Ⅱ-Ⅴ)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相关因素分析

来源 :大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zsyx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乳头状癌是甲状腺癌中最常见病理类型,其恶性程度相对较低,但早期即可出现颈部淋巴结转移。目前对已证实(Ⅱ-Ⅴ)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病例实施甲状腺全切同期行功能性的颈部淋巴结清扫术已经达成共识,但是对可疑(Ⅱ-Ⅴ)颈侧区淋巴结是否进行预防性清扫及其清扫范围尚无统一定论。为了能够更好地为临床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本课题结合我院临床资料及相关文献对初治单侧甲状腺乳头状癌同侧(Ⅱ-Ⅴ)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其转移规律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2011年3月~2014年3月期间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一医院普外科收治的术前或术中提示伴有同侧(Ⅱ-Ⅴ)颈侧区淋巴结转移可能并在本院接受甲状腺切除同期行功能性颈部淋巴结清扫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为我院初治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回顾分析该类患者的临床特点,包括性别、年龄、术前多普勒超声结果、是否伴发结节性甲状腺肿、是否合并桥本氏甲状腺炎、癌灶的最大径、癌灶数量、癌灶是否侵犯甲状腺被膜及周围组织,患侧(Ⅱ-Ⅴ)颈侧区淋巴结有无转移及具体转移淋巴结个数、中央区淋巴结有无转移及具体转移淋巴结个数,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患侧(Ⅱ-Ⅴ)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相关的危险因素,术后监测并发症情况且密切随访。结果:96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均于我院行甲状腺切除同期接受功能性颈部淋巴结清扫术。术后病理结果证实70例患者有(Ⅱ-Ⅴ)颈侧区淋巴结转移,其中II区淋巴结转移36例(51.43%),III区淋巴结转移43例(61.43%),IV区淋巴结转移50例(71.43%),V区淋巴结转移14例(20%)。运用统计学方法处理数据,卡方检验结果提示患侧(Ⅱ-Ⅴ)颈侧区淋巴结转移与以下因素相关联:男性、多发癌灶、癌灶最大径>1cm、侵及甲状腺被膜及被膜外组织、术前超声提示颈侧区淋巴结转移、Ⅵ区淋巴结转移;年龄、最大癌灶位置、是否合并桥本氏甲状腺炎、是否伴发结节性甲状腺肿等因素与患侧(Ⅱ-Ⅴ)颈侧区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相关性。结论:1.在颈侧区淋巴结转移过程中,区域淋巴结受侵的易感性由强到弱分别为IV区、III区、II区,V区。2.初治单侧甲状腺乳头状癌在男性、多发癌灶、癌灶最大径>1cm、侵及甲状腺被膜及被膜外、Ⅵ淋巴结转移及术前超声提示患侧(Ⅱ-Ⅴ)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病例中患侧(Ⅱ-Ⅴ)颈侧区淋巴结转移发生率较高。3.Ⅵ区淋巴结转移是患侧(Ⅱ-Ⅴ)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随着Ⅵ区淋巴结转移个数的逐渐增加,(Ⅱ-Ⅴ)颈侧区淋巴结转移发生率明显呈上升趋势。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首次治疗中行Ⅵ区淋巴结清扫术时,若证实Ⅵ区淋巴结转移个数较多(≥3)的患者建议同期行患侧(Ⅱ-Ⅴ)颈侧区淋巴结清扫。Ⅵ区淋巴结无转移时,在男性、多发癌灶、癌灶最大径>1cm、癌灶侵及甲状腺被膜及被膜外组织时术中应考虑行患侧(Ⅱ-Ⅴ)颈侧区淋巴结探查。4.对于存在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患者,无论是单区转移还是多区转移均应常规清扫(Ⅱ-Ⅴ)颈侧区淋巴结。
其他文献
本文构建了2004~2011年面板数据,通过使用齐普夫法则(Zipf’s Law)测度了我国中小城市规模分布的特征,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该规模分布差异对劳动者工资收入的影响。分析结果显
目前,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于电能的需求逐渐提高,科学地管理电力营销工作已经成为摆在电力企业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分析了目前电力营销业扩报装流程中存在的问题
目的:尼妥珠单抗是一种人源化单克隆抗体,可竞争性地抑制内源性配体与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结合,阻断EGFR介导的下游信号传导通路和细胞学效应,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
水利工程建设是提升我国综合国力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式。而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建筑行业的发展速度也随之加快,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在现代建筑
目的:肝细胞癌作为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危害人民健康和生命安全。因此探索肝细胞癌增殖发展及侵袭转移的生物学机制显得尤为重要,本实验旨在探索TRPV3在肝脏肿瘤中的表达情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的电网不断的扩大,这种情况下,为了实现电力输电线路运行的经济性,就必须做好相关的节能降耗措施。下文中笔者将结合自己的工作
目的:利用meta分析的优势,更加高效客观的评价绿激光选择性膀胱肿瘤汽化术(PVBT)与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URBT)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NMIBC)的术后疗效及手术的安全性。
当代乡贤的概念在理论上与传统士绅、地方精英、民间权威既一脉相承又有很大区别,当代乡贤的本质特征包含自身客观影响力、民众主观认定、特定文化土壤与本土地域边界,四个方
目的:观察丙戊酸钠(Valproic acid sodium,VPA)对体外培养的人结肠癌HT-29细胞增殖、自噬的影响,并探讨丙戊酸钠具体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结肠癌HT-29细胞,用不同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