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脾清化方干预CKD3期脾肾气虚湿热型患者微炎症状态及免疫功能的临床研究

来源 :上海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t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课题旨在观察健脾清化方联合西医治疗慢性肾衰竭(Chronic kidney-disease,CKD)对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影响,阐明CKD患者免疫炎症损伤与中医病症相关性、评价健脾清化方干预CKD3期脾虚湿热型患者微炎症状态及免疫功能的临床疗效,为研制中医药防治CKD的新方提供临床依据。方法:本研究以纳入符合CKD3期中医辨证分型属脾肾气虚兼有湿热证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分为对照组(西医一体化治疗方案)和治疗组(西医一体化治疗方案+健脾清化方),各45例,2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通过对照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症状、体征的变化及疗效性指标包括尿常规、肾功能、尿ACR;微炎症指标: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免疫球蛋白:Ig M、Ig G、Ig A及T细胞亚群:CD4+、CD8+、CD4+/CD8+;安全性指标:血常规、肝功能、电解质;治疗前后的变化,观察健脾清化方联合西医治疗慢性肾衰竭对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影响。结果:1.疾病的总体疗效和疗效性指标比较,健脾清化方联合西医一体化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2.7%,西医一体化治疗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3.8%,健脾清化方联合西医一体化治疗慢性肾脏病CKD3期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医一体化基础治疗。治疗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为90.2%高于西医一体化对照组的6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浮肿、疲倦乏力、大便溏薄、纳少、咽喉肿痛、小溲黄赤、口干的症状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治疗前后肾功能的比较,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血清肌酐、尿素氮较治疗前明显下降,肾小球滤过率较治疗前有所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的尿酸水平变化结果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尿ACR水平低于治疗前,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其下降幅度的差值比较对照组和治疗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3.两组治疗前后微炎症因子比较,治疗组的CRP、IL-6、TNF-α、SAA指标在治疗后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对照组治疗前后以上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治疗前后T细胞亚群及免疫球蛋白指标比较,本研究发现治疗后治疗组患者CD4+大于治疗前且有统计学意义(P<0.001),对照组CD4+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CD8+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但两者下降幅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4+/CD8+的比值治疗后治疗组大于对照组且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免疫球蛋白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所上升,但两组治疗前后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安全性指标观察,两组均未出现明显异常及不良反应。提示健脾清化方的安全性。结论:1.健脾清化方联合西医一体化治疗方案对CKD3期脾肾气虚兼湿热证患者的疾病疗效及中医证候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单纯西医一体化治疗。其中浮肿、疲倦乏力、大便溏薄、纳少、咽喉肿痛、小溲黄赤、口干症状改善情况明显。2.健脾清化方对CKD3期脾肾气虚兼湿热证患者的肾功能改善具有积极作用,其能够一定程度降低血肌酐、尿素氮,改善肾小球滤过率。3.健脾清化方可抑制CKD3期脾肾气虚兼湿热证患者的CRP、IL-6、TNF-α、SAA微炎症指标,减轻患者的微炎症状态,减缓肾衰竭进展。4.健脾清化方可以有效提高CKD3脾肾气虚兼湿热证患者的CD4+指标及CD4+/CD8+比值,调节机体细胞免疫功能,增强机体抵抗力,降低慢性肾衰竭患者后期机体的感染风险。
其他文献
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时代背景下,中医文本的外译迫在眉睫,而翻译在此处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重构秦汉医学图像》一书对今本《黄帝内经》以及马王堆出土的医学著作进行详尽分析,为广大读者重新刻画出秦汉医学史的概貌。作为中医文本代表之作,作者深入浅出,旁征博引,文中包含了大量的中医文化以及中国哲学思想,这些都对该文本的翻译提出了巨大的挑战。“文化转向”(cultural turn)最早是由翻译理论学家玛丽·
学位
本文为汉英翻译实践报告,翻译文本选自廖育群先生的中国医学史著作《重构秦汉医学图像》(16-18章),属信息型文本。内容要点为阴阳学说的起源、发展及应用,脉诊方法的发展与演变,以及秦汉之际针灸疗法理论的建立。原文本语言意合特征明显,逻辑关系隐性化较为突出;包含诸多中医术语、文化负载词、长难句及古籍内容;专业性强,翻译难度较高。结合文本特征及翻译目的,本次翻译实践选用功能对等理论为指导,过程中遵循“分
学位
脑卒中,又称为中风,是一种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的常见神经系统疾病,其中缺血性脑卒中约占脑中风总数的60%-80%,极大危害人类健康。目前临床上缺少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的疗效确切的药物。2018年中国脑卒中指南表明,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治疗药物主要包括溶栓、抗凝、他汀类、改善循环、脑神经保护等药物,其中溶栓、抗凝、他汀类药物在临床上已有充分供给,但通过血管新生改善脑循环及脑神经保护药物匮乏,
学位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此次临床试验研究,探讨失眠症患者中认知功能障碍的患病率,总结失眠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以及通过中药干预能否有效延缓病情进展,做出对益神方改善失眠症患者认知功能和睡眠情况的临床有效性评价。方法:第一部分采集文献资料,整理概括失眠症和认知功能障碍相关文献资料;第二部分使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估360例失眠症患者的认知功能,将患者分为认知功能正常组和障碍组,分别分析两组患者的
学位
目的:本论文的研究目的是基于建立裸鼠原位移植瘤模型,验证扶正祛毒方在体内治疗骨肉瘤的有效性,用智能型纳米胶束载体包裹扶正祛毒方中抑制骨肉瘤生长的有效单体雷公藤甲素(TP),进一步探讨负载TP的纳米胶束(TP-TPBC-PEG)与光动力疗法协同治疗骨肉瘤的作用。方法:1.通过体内实验验证扶正祛毒方抗骨肉瘤的作用建立原位异种移植骨肉瘤裸鼠模型,观察扶正祛毒方对骨肉瘤体积和重量、裸鼠肝脾肾脏器指数的影响
学位
目的: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的首位危险因素,其机制复杂,现代医学抗高血压治疗面临诸多瓶颈。中药复方多靶点、多途径的效应模式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明确其血压调节效应及机制有助于科学合理的临床应用。高血压相关脑肠轴改变为从整体理解高血压病理形成及药物作用机制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切入点。高血压相关脑肠轴改变包括大脑自主神经调控中心下丘脑室旁核(PVN区)小胶质细胞激活导致交感神经兴奋性输出增加,促进血压升高;
学位
目的:“一药多基原”中药的质量与生物效应等同性研究是中药标准化所面临的传统难题。仅以品种本身化学成分和药效差异难以全面揭示其内在品质和药性不同的科学内涵。本研究以白芍和赤芍(北赤芍和川赤芍)为研究对象,以经方黄芩汤为载体,将多基原芍药分别放入方剂中同步对比研究,发现与鉴定引起药效差异的化学成分(群),阐明白芍和赤芍的药效物质基础,为黄芩汤中芍药基原确定,也为其他“同属多基原”中药的质量和生物效应等
学位
目的:研究雷公藤甲素(TL)对C57BL/6小鼠睾丸生精细胞的毒性作用。方法:8周龄健康雄性C57BL/6小鼠,每天经口灌胃给予0.125、0.25和0.5 mg·kg-1的TL,分别于给药第3、7、11和15天解剖,摘取双侧睾丸。左侧进行苏木素-伊红(HE)、γ-H2AX和Lin28a免疫组化染色,右侧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结果:1.HE染色结果提示,TL给药第11天睾丸生精细胞损伤具有最
学位
目的:IFI16(interferoninducible protein16,IFI16)是参与天然免疫的一类重要的蛋白分子,其介导的信号通路可以活化免疫细胞,促进I型干扰素的分泌,发挥抗病毒作用。我们实验室团队的多项研究显示,补肾方可以通过多环节的免疫调控,尤其是改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树突状细胞(DCs)免疫缺陷,促进干扰素等细胞因子的分泌,调节适应性免疫应答发挥抑制HBV病毒效应。本研
学位
目的:收集并梳理海派中医丁氏内科严苍山流派医家及四代代表性传承人丁甘仁、严苍山、严世芸、潘华信、徐燕的胸痹病医案,总结其治疗胸痹病的特色方法,通过探讨每位医家治疗胸痹的经验,初步总结丁氏内科严苍山流派治疗胸痹的诊疗经验和传承规律。方法:通过对医案的梳理、医案筛选与录入、利用统计学进行数据处理、最后进行结果的分析,总结规律。收集整理了丁甘仁医案9则,严世芸医案200则,潘华信医案125则,徐燕医案2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