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玉溪G6PD缺乏症基因突变研究

来源 :昆明医学院 昆明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ganhu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是一种常见的人类遗传性酶缺陷疾病,G6PD基因突变是导致G6PD缺乏症的主要分子基础。本研究调查云南玉溪G6PD缺乏症的发病率;探讨检测G6PD缺乏症基因突变的有 效方法;从DNA分子水平鉴定云南玉溪G6PD缺乏症的基因突变类型及 其特征,揭示该地区G6PD缺乏症的分子基础。 研究方法: 筛查云南玉溪市八县一区当地无血缘关系居民450人,男、女各 225人,采用NBT纸片法定性筛查为阳性,再经NBT定量法测定G6PD酶活性,降低者临床诊断为G6PD缺乏症。共有48例被确诊为G6PD缺乏症患者。首先采用突变特异性扩增系统法(PCR-ARMS)检测中国人中最常见的三种突变:nt l376G→T,nt l388G→A,nt95A→G,然后进行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分析,最后运用DNA直接测序技术对随机抽取4份PCR-ARMS法阳性样本及4份PCR-SSCP阳性样本进行测序分析和证实,对2份PCR-SSCP有电泳迁移异常,但ARMS法未能检测出的样本进行测序分析。 研究结果: 1、云南玉溪当地人群G6PD缺乏症的发病率在450例云南玉溪当地人群中,经NBT试纸法及NBT还原定量法筛查发现48例G6PD缺乏症患者(男31人,女17人),云南玉溪G6PD缺乏症的发病率为10.67%,男性G6PD缺乏症发病率为13.78%,女性G6PD缺乏症发病率为7.56%;男、女发病率性别比例为1.82。 2、PCR—ARI~,B法检测G1 376T、G1388A和A95G结果48例样本经PCR-ARMS法发现nt 1388 G→A 2 1例(43.75%)、 nt1376G→T 4例(8.33%)、nt95A→GO例(0.00%)。所检测样本中未发现nt95A→G突变型。这三种常见突变共占云南玉溪人群G6PD缺乏症的52.08%。 3、PCR-SSCP法检测结果和测序分析 经PCR-SSCP法发现27例样本有电泳迁移率异常,与PCR-ARMS法结果相印证,发现21例(43.75%)为nt1388G→A,4例(8.33%)为nt1376G→T,2例电泳迁移异常,但ARMS法未能检测出。随机抽取4份PCR-ARMS法阳性样本及4份PCR-SSCP阳性样本作PCR-DNA测序进行分析和证实,其测序结果与PCR-ARMS法的结果吻合。对2份未知突变样本进行测序分析,证实为nt1311C→T。 4、复合突变 我们在对PCR-ARMS法及PCR-SSCP法检测到的阳性结果进行测序时发现1例nt1376G→T/IVS-11 93T→C复合型突变,1例nt1376G→T/nt1311C→T复合型突变和1例nt1388G→A/IVS-11 93T→C复合型突。研究结论: 1.云南玉溪G6PD缺乏症的发病率为10.67%,男性G6PD缺乏症发病率为13.78%,女性G6PD缺乏症发病率为7.56%;男、女发病率性别比例为1.82。 2.云南玉溪G6PD缺乏症基因突变以n13886→A突变最常见,占43.75%:nt1376G→T突变占8.33%,所检样本中未发现nt95A→G。这与蒋玮莹等调查相吻合<[]14、36]>,而中国的广西、广东和台湾的基因型分布以nt1376G→T最常见,其次是nt1388G→A和nt95A→G; 3.PCR—ARMS法操作简单,不需同位素,不需限制性内切酶,仅只需一个PCR反应,用琼脂糖凝胶电泳,EB染色即可以直接得到阳性结果(基因突变的类型),并且快速准确,方便经济,省钱省力,因此它是一种检测G6PD基因已知常见突变的较好的方法,将会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PCR—ARMS分析检出的阳性率不高,远低于PCR—SSCP分析。 4.PCR-SSCP法快速灵敏,准确可靠,无需同位素,无放射性污染,阳性检出率很高,较其它方法更具优点,是一种检测基因突变尤其是检测点突变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更适用于大规模的基因突变筛查,将在G6PD缺乏症和其它遗传性疾病的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PCR-SSCP分析结合PCR-DNA直接测序分析可将需作测序分析的DNA片段限制到最小范围,从而节省了大量的人力及物力,既做到快速灵敏,又做到准确可靠。将在G6PD缺乏症和其它遗传性疾病的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价值。 5.Nt l388和nt1376突变是中国人中最常见的两种突变,在云南玉溪本土居民中发现的这些突变,揭示中华民族有着共同的起源。本研究结果不仅为阐明G6PD缺乏症的分子基础提供了科学依据,而且也为阐明G6PD基因的变异提供了新的科学资料,填补了云南玉溪G6PD缺乏症基因研究空白,对开展G6PD缺乏症的基因诊断及G6PD基因治疗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患者丘脑腹外侧核(ventrolateralthalamus,VL)、内侧苍白球(internalglobuspallidus,GPi)和丘脑底核(subthalamicnucleus,STN)神经元电活动特点与帕金森症状
节能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促成了我国风电等清洁能源高速发展的态势,由于风电等间歇性电源同时伴随着随机性、间歇性,使得间歇性电源表现出明显的不确定性。大规模风电等间歇性
脑缺血/低氧预适应(Ischemic/hypoxicpreconditioning,I/HPC)是脑组织对缺血/低氧刺激产生的一种内源性保护现象,即预先给予轻、中度间断性缺血/低氧刺激,神经细胞会对随后发生
由于PMU价格较高,目前PMU在国内外供电网中安装的比例均较小,且位置不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无法保证整个供电网的可观测性,这就导致了部分必需信息收集不上来,不能有效实现对这个供电网的监测与分析。考虑到问题往往随机出现在供电网中的某些局部范围内,本文提出建立供电网相量同步监测系统,目的是通过在局部电网灵活布置若干临时测量点——供电网相量同步监测单元,组成监测系统,采集同步相量信息,利用有限的资源
随着电网规模的加大,电力系统暂态稳定分析的难度也越来越大,传统的计算方法和单一计算机的串行仿真已经很难实现对其进行快速准确的计算和分析,为此,我们把这个任务寄希望于新的计算方法和并行计算架构。本文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0977052)和广东电网公司科技项目(DK0010DT0002)对大规模电网暂态稳定性的实时分析计算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将s级2s阶的辛Gauss方法用于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性计算
  本研究从分子生物学角度入手,采用Cytb基因作为分子标记,用昆虫通用的特异性引物CB1、CB2,通过PCR和测序技术,共获得草天牛属5种和墨天牛属1种昆虫Cytb基因423bp片段的序列。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大量非线性负荷接入电力系统中,造成了大量复杂的电能质量问题,因此电能质量扰动分类识别问题日益成为关注的焦点。识别各类单一及复合电能质量扰动是解决电力系统故障的首要前提,也是谐波源责任分摊、电能质量评估等后续研究的基础,有着重要的科研意义。首先,本文介绍了电能质量的基本指标,对电压暂降、谐波等常见扰动进行建模仿真,利用S变换的电能质量扰动检测分析方法,基于其多分辨率特性对信号进行
学位
电力系统稳定问题自20世纪20年代起就受到了相关研究者的重视并将其视为系统安全可靠运行的重要方面进行研究。在暂态仿真过程中,电力系统稳定模式主要包括功角稳定、电压稳定和频率稳定三大类,不同的稳定问题具有不同的基本特征,揭示的基本原理及反映的主要问题不同,对应的后续暂态稳定控制措施也存在差异,因此实际分析过程中需要确定比较准确的失稳模式。频率问题原理、现象比较简单,易于区分,但功角问题与电压问题常常
大规模风电接入势必会对电网运行带来较大影响,尤其是大规模双馈风电系统接入后,短路故障时双馈风电机组对耦合点电压的波动比较敏感,伴随风电装机容量的不断递增,系统暂态过程中双馈风电机组定、转子电流的精确分析与评估显得十分突出和重要,这不仅与双馈风电机组低电压穿越的实现有关,也关系故障电气量的分析与计算和电网继电保护的整定。本文针对该问题的研究分为两部分,首先分别对考虑撬棒(Crowbar)与直流卸荷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