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诗词”初中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来源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4180882973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校本课程在国家课程管理体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各地区学校纷纷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的尝试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与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推动学校教学特色的形成。岭南文化源远流长,岭南兼具深厚的人文底蕴,其优秀的诗词文化更是世代相传,将岭南本土丰富的诗词文化资源纳入到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的视野,正符合新课改的发展趋势和需求,同时通过岭南诗词唤起学生传承家乡文化的热情,也有利于岭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本文以“岭南诗词”作为初中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的对象,主要从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两个部分展开论述。具体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阐述本论文的选题缘起、本课题涉及的相关概念、关于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现状和成果综述,并介绍本论文的研究方法。第二部分主要论述初中“岭南诗词”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依据和价值,首先从政策依据、资源条件、现实依据三个方面阐述“岭南诗词”初中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依据,再次是从课程价值、人文价值、文化价值三个维度阐明本论文研究的意义。第三部分主要是“岭南诗词”初中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构想,即先阐明课程开发理念和目标,再确定课程开发的原则,以此为基础对岭南诗词可开发的内容进行整理和筛选,最后从教材结构、单元设计、课题结构安排三个方面阐述课程教材的编制构想。第四部分是探讨“岭南诗词”初中语文校本课程的科学实施与评价,分别从岭南诗词初中语文校本课程安排、课程实施的具体要求、课程实施策略并列举相关教学案例进行论述进一步说明;然后论述课程评价原则和评价的具体内容。最后是结语部分,重申岭南诗词进行初中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性,并提出继续深化研究的展望。
其他文献
觉囊派是国家所承认的藏传佛教教派之一,其宗教典籍将其源头追溯于佛陀时代,后流传于传说中的香巴拉国,在11世纪西藏佛教后弘期传入西藏,于14世纪首次传播到川西壤塘地区。现中壤塘乡中壤塘三寺为觉囊派主寺,保持着完整的觉囊派文化与宗教传承。目前在藏传佛教的研究当中,以觉囊派作为研究对象的不多,对壤塘当地的田野调查更为稀少。本文以历史学、人类学等学科知识的角度,结合文献史料、地方县志、个人传记,从觉囊派僧
20世纪80年代起,二语习得研究者开始意识到情感因素对二语习得的影响。外语学习焦虑作为重要的情感因素之一,得到学者们的广泛关注。20世纪90年代后,研究者们逐渐把研究重心从一般外语学习焦虑转向了具体技能方面的焦虑。作为一项复杂的语言技能,写作容易使高中生产生焦虑而直接影响学生的写作进步,因此,有必要对我国高中生的写作焦虑情况进行调查研究。本研究对来自P市的180名高二学生进行英语写作焦虑问卷调查,
当前,中等职业教育越发受到国家和社会的重视,特别是随着《国家职业教育深化改革实施方案》的落地实施,我国职业教育进入黄金时期。语文是中等职业学校的基础学科,是中职人才培养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语文课堂更是培养学生文化艺术素养的重要阵地。语文课堂质量关乎学生语文知识、技能掌握程度和学生人文艺术素养底蕴的厚浅,影响国家艺术文化事业的未来发展。可是,近年来在中职学校的舞蹈表演专业普遍不重视语文学科发展、语
语文“综合性学习”板块新增是新世纪改革最大的亮点,也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突破。立足于语文课程基础,综合性学习通过学生自主实践活动的方式,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体现了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教学注入新生机与活力的有效途径。尽管综合性学习在语文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仍存在诸多的问题。通过问卷及访谈调查发现,粤北地区初中综合性学习的实际教学情况主要表现为教师课程重视度低且课时安排
学习动机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是世界上英语学习人数最多的国家之一,开展对城乡学生的动机差异研究具有极强的必要性。基于上述背景,本文采用D?rnyei的二语动机自我系统(L2MSS)作为理论框架,研究中国城乡中学生英语学习动机差异。本研究共有三个研究问题。(1)中国城乡中学生英语学习动机是否存在差异?如果有,是什么?(2)哪个动机因素分别与城市和乡村学生的动机行为有相关性?(3)学生
2018年,教育部在发布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中强调要办好网络教育,要积极推进“互联网+教育”发展,并指出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基本内涵和显著特征,是“教育现代化2035”的重点内容和重要标志。该行动计划在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方面重点提出了升级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丰富职业教育学习资源系统,推动各地以区域为单位统筹建立数字校园并要求提供专门保障队伍,加强职业教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来的一个和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四者并立的全新的教学内容。经过将近二十年的发展,人们对综合性学习的教学逐渐由陌生走向了解,由无措走向探索。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内容较之小学有明显增加。初中六本教材共计安排了15个综合性学习专题,其中又以跨学科取向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占比最高,居于语文综合性学习三大取向之首。可见,国家对于跨学科人才培养的
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建构起“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系,其中自读连接教读和课外阅读,以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和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为主要任务。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受诸多因素的影响,语文教师对自读课文的教学存在诸多误区,仍表现为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教学,不能发挥自读课文应有的价值与作用。基于此,本文认为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更利于初中语文自读课文教学的发展。本文尝试将生本教育理念与自读课
综合性学习是语文教育改革与发展进程中新增设的教学内容,它具有综合性、开放性、实践性等明显特征,关注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以及社会生活的联系,在课程目标、教学方式以及学习内容上都体现出极大的创新性,成为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尤其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目前,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尽管受到了广大师生的欢迎,但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急需得到进一步的改进和提升。对于语文课程而言,语文核心素养已经成为学
文言文教学一直以来都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难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无论如何讲,学生无论在课下怎么做,效果都不是很理想。究其原因,当前初中文言文教学仍然以教师的讲授为主,教师单方面的讲授,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加上文言文年代久远,其中包含的文言知识与文化内涵过于丰富,初中学生需要花更多时间将其消化。教师应该将目光从“教师的教”转到“学生的学”上,关注学生文言文学习主动性的培养,提高学生阅读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