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光敏半导体的可调谐太赫兹超材料吸收器研究

来源 :山西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ke8807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超材料(Metamaterial,MM)是一种特殊设计的人工复合电磁材料,具有自然界常规材料所没有的电磁特性。超材料吸收器作为超材料的分支之一,可广泛应用于电磁隐身、折射率传感、热成像等领域。超材料吸收器被提出以来,已经从最初的单频吸收器发展到多频乃至宽频吸收器,工作频段也涵盖了微波、太赫兹(Terahertz,THz)、红外和可见光波段。可调谐超材料吸收器的频段和幅度可以被外部激励条件所调控,能够应用于更丰富的场景,所以成为当下吸收器的研究热点。实现可调谐超材料吸收器的方法通常为在单元结构中嵌入二极管、二氧化钒、石墨烯、光敏半导体等可以被外部激励条件调控的器件或材料。由于太赫兹波具有分辨率高、容量大、速率快等优势,太赫兹器件深受人们关注。本文基于光敏半导体的光可控特性,设计了两种可调谐的太赫兹超材料吸收器:一种是单/双频可调谐的超材料吸收器,一种是多态可调谐的超材料吸收器,在太赫兹波段实现了单/双频和单/双/三频的可调谐吸收特性,并对其吸收原理和特性进行了理论上的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如下:1.基于光敏锗设计了一种单/双频可调谐的超材料吸收器。通过调节泵浦光的强度可调控光敏锗的电导率,使其在绝缘态和金属态之间转换。当锗处于绝缘态时,吸收器在0.89 THz和2.37 THz处有两个近乎完美的吸收峰;当锗处于金属态时,则在1.10 THz处有一个吸收率为99.7%的吸收峰。通过分析各个谐振频率点的表面电流分布,解释了吸收器的吸收机理。最后研究了入射角和极化角对吸收器吸收特性的影响。2.基于光敏半导体锗和砷化镓,首先采用光敏半导体砷化镓作为光开关设计了一种光可控的单/双频可调谐的超材料吸收器。在此基础上,通过对结构进行扩展,并引入第二种光敏半导体锗,利用不同波长的泵浦光对锗和砷化镓的电导率进行调控,提出了第二种光可控三频段可调谐的超材料吸收器。当锗和砷化镓都没有导通时,该结构能实现三频段的吸收;当只有锗导通时,可以实现双频段的吸收;而当锗和砷化镓都导通时,可以实现单频段的吸收。从而实现了单/双/三频吸收状态任意切换的吸收特性。通过表面电流分布解释了吸收器的吸收机理。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吸收器具有良好的极化不敏感特性和广角入射特性。
其他文献
近些年来,旅游行业发展势如破竹,线上旅游社交平台层出不穷,游记文本数量大幅度增长。通过对游记文本进行挖掘,可以更快速、便捷地帮助游客获取所需信息,并为出行者提供参考。然而,游记文本中涉及主题范围广泛,游客主观评价纷繁复杂,情感信息真实客观。如何有效地挖掘游记文本中包含的丰富信息,协助旅游相关部门进行决策,为游客出行提供参考价值逐渐成为线上智能旅游的研究热点。本文首先对游记文本进行多主题分类,在此基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通信技术向大容量、长距离的方向发展已成为必然趋势。光纤通信是现代信息传输的一种重要方式,因其传输容量大、传输损耗低、传输频带宽和抗电磁干扰能力强得到了广泛关注并迅速发展,光纤通信的发展依赖于光纤通信技术的进步,目前光纤通信技术已进入包括石油和军工通信等在内的各种有线通信领域。本文首先研究了在不同势作用下艾里-高斯光束的传输,其中包括在线性势作用下艾里-高斯光束的周期演化以及在
多输入多输出(MIMO)技术是无线通信领域智能天线技术的重大突破,具有增加信道容量、减少多径衰落等优势,特别是在长期演进LTE应用(1.7-2.7 GHz)中,在不增加带宽或发射功率的前提下,可以有效地提高数据传输速率。但是,在体积有限的通信设备中放置多个天线时,由于天线数量的增加以及天线单元之间的距离减小,天线单元之间会产生较强的耦合,同时也会影响天线的阻抗匹配、辐射方向图等性能。因此,提高天线
近年来,通信系统正在向着大容量,高速率,低时延的方向发展。大规模的多输入多输出(MIMO)技术是5G的关键技术之一,可以很大程度提升系统容量和频谱效率。本文中重点研究了MIMO技术中的基于超表面的多波束天线等关键技术。具体工作如下:(1)提出了一种基于双谐振环超表面的双波束天线。该天线由两个相同的印刷偶极子贴片、介质基板和超表面构成。其中,双谐振环阵列印刷在介质基板上组成超表面。通过加载超表面实现
互连网络的性能对并行计算机系统功能的实现起到了重要作用。系统互连网络的可靠性用于表征在一定时间内系统某些功能的维持能力,是衡量网络性能的关键指标之一。k元n方体网络是一类著名递归互连网络,诸多基于k元n方体网络构建的并行计算机系统已经问世。互连网络的子网络可靠性对系统实际应用至关重要,然而k元n方体网络的子网络可靠性研究尚不完善,如至少存在某一规模无故障子网络的概率估计问题以及不相交子网络平均失效
近年来,汽车数量的猛增导致交通拥挤和交通事故已经成为影响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专用短程通信(DSRC)技术是实现自动驾驶的关键技术,V2X(vehicle to everything)通信系统在车载信息传递和接收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目前车载天线的研究方向主要包括:低剖面、宽频带、高增益、多频段。其中,低剖面既可以很好地降低车辆行驶过程中的风阻,还可以起到美观和隐蔽作用;宽频带能够提高天线的信道容量;
热激活延迟荧光(TADF)材料作为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的新一代纯有机发光材料,具有小的单(S1)-三线态(T1)能级差(ΔEST<0.3e V),可以使占75%的三线态激子通过反系间穿越至单线态进行延迟发光,其内量子效率理论上可达100%,近年来引起国内外科研和产业等领域的广泛关注。然而,高效的TADF分子需要兼具小的ΔEST和大的单线态辐射跃迁速率,这两者理论上又是相互矛盾的。所以,近期人
电磁吸收器的出现满足了人们对电磁波研究利用的需求,它能对电磁波产生吸收的效果。太阳能吸收器是电磁吸收器的一种,也是热光伏发电器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目前的可见光至近红外波段的吸收器存在吸收带宽较窄、加工方式复杂、对入射角度敏感以及难以应用到高温领域等问题。基于以上问题,本文开展了如下工作:本文首先介绍了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效应、磁激元共振和电介质腔共振效应的基本概念,然后介绍了电磁吸收器不同的结
微带反射阵列天线作为一种常用的高增益天线,在现代通信系统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由传统的抛物面天线和阵列天线结合而来并且具有这两种天线的优点,如低剖面、重量轻、体积小、低成本、高定向性、结构简单、设计难度低等。正是由于这些优点,微带反射阵列天线被广泛应用于许多领域,并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微带反射阵列天线由馈源天线和平面反射阵列组成,由于馈源天线到反射面上各单元的空间相位延迟不同,故需通过调整单元的
随着半导体工艺尺寸的不断缩小,传统的集成电路互连线方式带来的延迟、能耗等问题逐渐成为制约半导体技术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为解决该问题,人们提出多种方案,其中,三维集成电路利用硅通孔(Through-Silicon-Via,TSV)实现上下层芯片间垂直互连,具有尺寸小、功耗低、互连密度大以及可实现异构集成等优势,是最具前景的技术方案之一。实际应用中,TSV加工工艺复杂精细,会因材料热膨胀系数不同、工艺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