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促进核沾染创面愈合的可降解水凝胶PCECA plus的研制和功能研究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ngshenab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制一种可降解复合水凝胶PCECA plus,观察其对核沾染创面促愈的效果,探讨其促进创面愈合的分子机制。方法:1、通过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PEG)引发聚己内酯(Polycaprolactone,PCL)的开环聚合反应制得PCL-PEG-PCL共聚物,将共聚物分别与同浓度的龙血素A、龙血素B以及龙血素A+龙血素B制成载体药物膜后,去离子水(ddH2O)溶解成PCECA、PCECB、PCECAB可降解水凝胶,通过凝胶渗透色谱(Gel Permeation Chromatography,GPC)、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流变仪以及瓶颠倒实验,表征水凝胶理化特性以及低临界溶液温度(Lower critical solution temperature,LCST)。2、使用恒温恒压烫伤仪建立Balb/c小鼠背部皮肤深二度烧伤模型,通过观察伤口愈合、创面上皮形成率、温哥华瘢痕量表(Vancouver scar scale,VSS)评分、苏木精-伊红染色(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HE)等指标,初步筛选出促愈效果最好的可降解水凝胶PCECA;后与临床用药EGF以及单独PCEC载体、单独同量龙血素A比较,进一步筛选出优化的PCECA plus。3、分别建立锶-89(Sr-89)、六水硝酸铀酰核沾染深二度烧伤模型,PCECA plus水凝胶救治,后观察伤口愈合、创面上皮形成率、VSS量表评分、HE染色等指标。4、烧伤7d以及14d,PCECA plus组和对照组小鼠创面皮肤组织进行转录组芯片分析,筛选出差异表达基因后通过KEGG、GO数据库分析信号通路,进行蛋白互作网络分析,并采用Real-time PCR(RT-PCR)验证不同处理组创面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A,VEGF-A)、人胎盘生长因子(Placental growth factor,PGF)、酪氨酸激酶受体 1(Fms related tyrosine kinase-1,Flt-1)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1、经过e-CL的开环聚合反应制得的PCL-PEG-PCL共聚物通过GPC测定算得相对分子质量为3300,NMR算得PCL:PEG=1.82:1,与理论值基本相符,证实合成了 PCEC三嵌段共聚物。通过流变仪以及小瓶颠倒实验测得临界胶浓度为30℃,LCST为46℃,满足后续实验对水凝胶的性能要求。2、建立深二度烫伤的小鼠模型,随机分为PCEC+龙血素A(PCECA组)、PCEC+龙血素B(PCECB组)、PCEC+龙血素A+龙血素B(PCECAB组)以及对照组。结果显示,PCECA组伤口缩小明显,上皮形成率最高,在14d时即可见表层鳞状上皮增生,在21d时表层鳞状上皮层数变少,皮下纤维胶原组织增生,皮肤附属器增生明显。3、PCECA plus水凝胶对深二度烧伤创面促愈效果优于现有临床用药人重组上皮生长因子(EGF)。在烧伤后10d,PCECA plus组小鼠创面有大量上皮组织覆盖,EGF治疗组伤口面积缩小但上皮覆盖率低;烧伤后第14d,PCECA plus小鼠创面基本完全愈合。4、PCECA plus应用于核沾染创面时,小鼠伤口面积缩小明显,上皮覆盖早,新生血管以及新鲜肉芽组织形成时间早,烧伤后第17d PCECA plus组小鼠创面基本完全愈合。PCECA plus水凝胶对核沾染创面促愈效果优于维生素B12。5、PCECA plus水凝胶通过调节血管新生相关基因VEGF-A、PGF、Flt-1,促进血管新生和肉芽组织形成。结论:PCECA plus具有良好的理化性能,能载药、可降解、方便携带,且具有比EGF、VB12更强的促进核沾染创面愈合功能,可作为核应急的储备物质。
其他文献
碳水化合物(糖)在细胞间信息传递、相互识别以及细胞的活化、增殖和分化等多个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有研究表明,糖佐剂在癌症的免疫治疗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不仅可以刺激肿瘤抗原特异性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响应,而且可以在肿瘤微环境中抑制免疫抑制性细胞的活性(如骨髓来源的抑制性细胞)。然而最近的研究也发现糖抗原对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具有免疫抑制的作用。因此,糖在细胞免疫领域的作用还存在很多分歧,其中一个
学位
研究目的探讨人群中尿酸(Uric acid,UA)水平与BMI(Body Mass Index)水平和血脂异常发生之间的相关性,从而为血脂异常防治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本次研究采取前瞻性队列研究的方法,选取昆山市柏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研究现场。以常住昆山市柏庐社区内,年龄61-81岁,参加2018-2020年重点人群体检的人群作为研究对象,以2018年体检数据为基线,2020年体检数据为结局。排除
学位
背景及目的:本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在研究紫杉醇对人口腔表皮样癌KB细胞放射增敏的分子机制时,通过基因芯片筛选试验发现经电离辐射诱导的KB细胞内SPATA5L1基因的表达有所上调。随后,本实验室研究人员通过构建高表达SPATA5L1的KB细胞株初步证实,SPATA5L1具有辐射增敏作用。通过mRNA表达与生存相关分析发现部分肿瘤患者的生存时间延长与SPATA5L1高表达相关。胶质母细胞瘤是一种恶性程度极
学位
目的:肿瘤是全球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我国,无论男性还是女性,肺癌仍然是病死率最高的肿瘤类型。非小细胞肺癌(Non 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约占所有肺癌的85%。放射治疗不仅是非小细胞肺癌的辅助治疗手段,也是无法治愈患者的重要姑息治疗方式。然而,肿瘤内部乏氧和干细胞特性诱发的辐射抗性是患者预后不良的重要原因。已有研究报道活性维生素D[1α,25-dihydroxy
学位
目的砷是IARC确认的1类致癌物,但鉴于砷致癌动物模型还未成功建立,目前就其致癌机制研究主要集中在氧化应激,但是其具体分子机制还有待深入研究。如今在无机砷化合物的致癌分子机制研究方面得到广泛应用的是恶性转化的体外细胞模型。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细胞内主要氧化还原敏感的核转录因子红细胞系 2p45 相关因子-2(nuclea factor erythroid-2p45-repated factor2,
学位
目的:三氯乙烯(trichlorethylene,TCE)暴露与先天性心脏病相关,但机制不明。连接蛋白43(Connexin43,Cx43)参与心脏发育及功能调控,本研究探讨Cx43是否介导TCE心脏发育毒性以及可能的作用机制,为其防治提供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方法:本研究结合斑马鱼模式生物早期发育及人胚胎干细胞,两者皆可应用于疾病模型的构建,以斑马鱼进行体内实验,人胚胎干细胞进行体外实验。将斑马鱼
学位
多发性硬化症(multiple sclerosis,MS)是中枢神经系统中最常见的慢性炎症性脱髓鞘疾病。虽然目前市场上存在可用于缓解MS病程的药物,但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大规模多组学数据和网络分析方法的出现为MS的药靶识别提供了新的机遇,同时也为新药的早期研发提供了有前景的策略。在本论文中,我们提出了一个结合分子生物网络分析和结构动力学模拟的计算框架,并借助可药性评估和药物虚拟筛选来帮助发现MS潜
学位
目的:研究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HUVEC)中,醛固酮(Aldosterone,Aldo)诱导的自噬蛋白Beclin-1在高醛固酮导致的血管内皮损伤中的作用。方法:1、用醛固酮浓度梯度(0,10,100,1000 nM)作用于HUVEC 12、24、48、72 h,用CCK8试剂盒检测醛固酮作用不同时间后的细胞活力。
学位
蜱虫是世界上传播病原体种类最多的吸血节肢动物之一。蜱虫通过在人或动物身上持续吸血,并通过分泌唾液将所携带的病原体传播到宿主体内。蜱虫可以传播多种病原体,其中包括病毒、细菌、回归热螺旋体、原虫等。蜱虫分泌的唾液中存在着很多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分子,这些蛋白通过唾液进入到宿主体内,影响宿主的免疫系统。蜱虫编码的丝氨酸蛋白酶抑制蛋白(Serpins)被认为是蜱类逃避宿主丝氨酸蛋白酶介导的防御途径(如炎症和
学位
研究背景:结直肠癌是全世界排名前三的恶性肿瘤,尽管现在诊断和治疗技术有了很大的提升,远处转移的结直肠癌病人预后仍然很差。肺脏是结直肠癌第二常见转移部位,仅次于肝脏转移。值得注意的是,我国临床直肠癌患者更易发生肺转移,我国直肠癌患者肺转移的发生比例(近50%)明显高于欧美国家(约30%),因而结直肠癌肺转移诊断和治疗对于我国是一项紧迫而又非常重要的临床问题。肺的微环境是高度动态的,常常会受到各种生理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