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辅助化疗在局部进展性前列腺癌的真实世界疗效分析与精准预后预测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ntaaa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评估新辅助化疗联合内分泌治疗后行前列腺癌根治术在局部进展性前列腺癌治疗在真实世界的疗效以及安全性;同时在不同疾病基线状态下中,预测接受新辅助化疗对患者短期的预后;通过精准医学检测的实践和开展,指导新辅助治疗方案的改变,以期改善局部进展性前列腺癌患者的手术预后。材料与方法:收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泌尿科自2014年1月至2019年8月初诊的所有局部进展性前列腺癌患者417例(c T3a-T4N0M0或任何TN1M0)。其中126例接受了新辅助化疗联合内分泌治疗(Neoadjuvant chemohormonal therapy,NCHT),采用多西他赛3周方案化疗联合内分泌治疗(Androgen deprivation therapy,ADT);165例接受了单纯新辅助内分泌治疗(Neoadjuvant hormonal therapy,NHT);126例直接接受了前列腺癌根治术(Radical prostatectomy,RP),并记录患者的基线情况,并完成预后随访。第一部分研究中,通过对患者进行真实世界研究,对比三组患者的基线情况,中位PSA水平,分别为NCHT组90.63ng/ml,NHT组62.05ng/ml,RP组33.00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原发灶分期中T3和T4期的比例,NCHT组为61.4%(70/114)和34.2%(39/114),NHT组为71.9%(105/146)和19.8%(29/146),RP组为87.6%(106/121)和5.8%(7/1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影像学检查证实有区域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三组分别为NCHT组52.6%(60/114),NHT组34.2%(50/146),RP组14%(17/1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分析三组患者的生化无进展生存期(Biochemical 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b PFS)和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第二部分研究中,我们进一步对纳入研究的NCHT组的114例患者和NHT组146例患者,根据年龄段(≥65岁和<65岁)、穿刺Gleason评分(≤7分和>7分)、初诊PSA水平(≤20ng/ml和>20)、原发灶临床分期(c T2、c T3、c T4)、区域淋巴结分期(c N0、c N1)进行亚组的生化无进展生存分析,同时分析两组患者在术后不良病理的发生情况与疗效差异,预测患者接受NCHT的疗效。第三部分研究中,通过采集23例NCHT患者初诊穿刺肿瘤组织(18例),根治术后组织(21例),新辅助治疗前血液(23例),新辅助化疗后(术前)血液(23例),进行第二代测序(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NGS),分析了患者治疗前后组织和血液的突变图谱、血液和组织的突变一致性以及基因突变与预后的关系。通过对其中4例NCHT的患者进行随访,这4例患者通过血清或组织学NGS检测,证实存在有BRCA2、ATM等DNA同源重组修复基因的胚系与体细胞突变,由于4位患者接受了不同的新辅助治疗方式,从而取得了不同的疗效。结果:自2014年1月至2019年8月我院共新确诊局部进展性前列腺癌患者共417例,其中共有381例患者最终纳入了研究并获得随访,其中NCHT组114例,NHT组146例,RP组121例。有36位患者因排除标准被剔除了研究(NCHT组12例,NHT组16例,RP组3例)。截止至2019年9月,NCHT组54.5%(62/114)的患者,NHT组58.9%(86/146)患者和RP组89.2%(108/121)的患者出现生化进展。中位b PFS,NCHT组为12.3个月,显著优于NHT组(8.78月;HR,0.61;P=0.03)和RP组(3.2月;HR,0.35;P<0.001)。NCHT组死亡2例(1.75%),NHT组死亡9例(6.2%),RP组死亡3例(2.5%)。在新辅助治疗安全性方面,患者对NCHT耐受性良好,新辅助治疗期最常见的不良事件(Adverse event,AE)为血液系统毒性,86.0%(98/114)的患者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中性粒细胞减少,其中64.0%(73/114)为I~II级,21.9%(25/114)出现III~IV级中性粒细胞减少;12.3%(14/114)的患者出现转氨酶上升,其中5例患者因III级肝功能损害延迟化疗;NCHT组和NHT组均应用了ADT治疗,因此两组均出现相应的内分泌治疗相关反应,包括NCHT组59.6%(68/114)和NHT组60.3%(88/146)出现颜面部潮红和午后潮热。15.8%(18/114)和17.8%(26/146)出现了男性乳房发育,性欲减退和勃起功能障碍发生率为100%。术中和围手术期AE方面,共有4例患者术中出现了直肠损伤,均行一期修补,未行肠造瘘,未出现肠瘘并发症;6例患者在清扫淋巴结时出现了髂血管损伤;2例患者术中出现了输尿管开口损伤,术中行输尿管膀胱再植,三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围手术期主要的AE为术后发热,NCHT组8例(7.0%)、NHT组9例(6.2%)、RP组9例(7.4%);深静脉血栓,NCHT组2例(1.8%)、NHT组3例(2.1%)、RP组2例(1.2%);三组各发生1例肺栓塞,未出现危及生命的事件;淋巴囊肿发生NCHT组4例(3.5%)、NHT组6例(4.1%)、RP组2例(1.7%);NCHT术中和围手术期AE安全可控,并未因新辅助治疗的应用而显著增加。进一步进行亚组分析中,分析了260例行新辅助治疗后接受了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治疗的局部进展性前列腺癌患者,其中NCHT组114例,NHT组146例。通过Cox比例危险模型分析,在年龄≥65岁(HR:0.68;P<0.001),基线PSA>20ng/ml(HR:0.65;P=0.016),穿刺Gleason评分≤7分(HR:0.56;P=0.02),初诊TNM分期的c T3和c N0(HR:T2,0.27;T3,0.56;T4,0.7;N0,0.56;N1,0.71;P<0.05)的患者中,NCHT组相较于NHT组,b PFS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当存在不良的病理类型时,如包膜侵犯(P=0.2),精囊侵犯(P=0.09),膀胱侵犯(P=0.32),尿道侵犯(P=0.4),切缘阳性(P=0.32),NCHT相较于NHT,b PF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预测新辅助治疗疗效的分子标志物探索中,对18例患者穿刺组织与其对应的血液循环肿瘤DNA(circulating tumor DNA,ct DNA)中的体系突变进行一致性分析。在18例穿刺组织样本中,有17例的体系突变检测的结果为阳性,共检测到54个体系变异。在18例血液样本中,7例样本体系突变检测的结果为阳性,共检测到的10个体系变异,其中仅1个变异在对应的穿刺组织中存在,其他9个在血液样本中独立存在的突变中,包括4个致病突变(移码突变和无义突变),涉及到的基因包括ATR、MYCN、NCOR2、NBN。此外,分析表明,携带ATM,FANCA有害突变的患者的b PFS具有缩短趋势。但是由于样本数量的限制,本研究并未发现与预后存在显著相关性的分子标志物。在精准医学的临床实践中,选择了4个病例,4位患者均为初诊的局部进展性前列腺癌,通过NGS检测,合并有BRCA2、ATM等DNA同源重组修复基因的胚系与体细胞基因突变。患者1采用了基于多西他赛单药的NCHT,虽然顺利完成了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但病理学并未出现降期,术后即刻出现了生化复发和肿瘤转移。患者2采用了多西他赛联合顺铂的NCHT后接受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出现了病理降期,术后PSA达到了根治标准并取得了良好的短期预后。患者3在治疗初期采用多西他赛单药的NCHT,治疗期间即出现了PSA的反弹,在明确其肿瘤组织内存在体细胞的ATM基因突变后,加用顺铂化疗取得了良好的局部肿瘤控制,顺利行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出现了病理降期,术后PSA达到了根治标准并取得了良好的短期预后。患者4采用多西他赛单药的NCHT,治疗期间出现了新发骨转移,在明确其家族性BRCA2基因突变后,改用了奥拉帕利+阿比特龙治疗。结论:局部进展性前列腺癌患者,行新辅助化疗联合内分泌治疗后行前列腺癌根治术,是安全可行的。在真实世界研究中,NCHT组相较于NHT组和RP组,有效降低了肿瘤分期和不良病理的发生,显著延长患者的生化复发时间。其中,对于年龄>65岁、基线PSA>20ng/ml、穿刺Gleason评分≤7分、初始肿瘤分期为c T3期、初始区域淋巴结无转移c N0的患者,NCHT相较于NHT取得更佳的临床获益。通过血清或组织学NGS,证实存在有BRCA2、ATM等DNA同源重组修复基因的胚系与体细胞突变的患者,新辅助多西他赛联合铂类化疗后行RP是一项充满前景的治疗方案,在个案研究中取得充分的肯定。然而患者是否能够从精准的新辅助治疗和局部治疗中取得长期生存获益,仍需要谨慎评估和更高循证医学证据。
其他文献
明清医学是中医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中医基础理论和临床研究在这一阶段得到全面发展。这一时期出现了很多著作对伤寒进行了新的阐述补充,如《通俗伤寒论》《伤寒大白》《伤寒辨类》等,且温病学迅速发展,涌现了一批以吴又可、叶天士、薛生白、吴鞠通、王孟英等为代表的温病学家,在治疗疫病包括流行性感冒(以下简称"流感")方面均有深入的临床研究。回顾明清时期中医文献探讨"辨伤寒,析温病""辨寒热,析表里""辨外感
期刊
目的:肠道菌群已被证实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存在密切关系,但是口腔菌群与肠道菌群关系及其在结直肠癌中的诊断作用尚未研究透彻。口腔作为肠道生理腔道的上游,其菌群结构与肠道菌群结构可能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本课题旨在探索一种或多种唾液和粪便细菌诊断标志物并比较同一个体不同部位单菌表达趋势差异,最后在细胞水平初步探索口腔致病菌生物学功能及机制,并为将来通过根除口腔有害菌来调控肠微生态进而防治结直肠癌打下
学位
目的: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是全世界数量上升速度最快的恶性肿瘤。多达40%的PTC患者伴有淋巴结转移。淋巴结是否转移与疾病的持续、复发及进展相关。因此,对受累淋巴结的准确评估可以提供客观的数据来指导治疗决策,有助于临床判断是否行颈淋巴结清扫。超声是评估淋巴结的首选检查方式,但敏感性低。超声造影(contrast enhanced ultra
学位
【研究背景】前列腺癌是世界范围内男性发病率最高的肿瘤之一,尤其是在澳洲、欧洲、北美等西方发达地区高发。尽管我国前列腺癌的发病率低于西方国家,但近年来上升趋势明显,特别是在我国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这与人口年龄结构、饮食习惯、生态环境的改变和肿瘤筛查技术的普及密不可分。其中,传统肿瘤标记物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specific antigen,PSA)的应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临床医生
学位
第一部分 临床资料、MRI及MRI影像组学在儿童髓母细胞瘤术前脑脊液播散预测中的应用目的 探讨传统临床、常规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特征及影像组学特征,在儿童髓母细胞瘤术前脑脊液(cerebral spinal fluid,CSF)播散预测中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1月至2018年11月术前行头颅MRI增强检查,且经手术病理证
学位
背景和目的 重症感染患者病情重,容易进展为多脏器功能衰竭,是ICU患者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如何降低感染患者的死亡率,早期识别病原体是关键。但作为金标准的培养法阳性率低,很难满足临床需要。通过收集近2年我院ICU患者病原微生物学检测报告,分析比较宏基因组测序(mNGS)与传统检测手段对重症感染患者病原体诊断的差异,总结宏基因组测序在临床应用中的相关经验。方法 对2017年11月至2019年11月入
学位
背景和目的:中国食管癌年新发病例达20余万例,其中90%以上为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5年生存率仅有20.9%-30.3%,目前一线治疗模式仍以手术结合放化疗为主,尚无有效靶向药物。P21蛋白激活激酶4(p21-activated kinase 4,PAK4)是一种丝氨酸/苏氨酸激酶,泛癌种发挥癌基因作用,其小分子抑制剂已进
学位
研究背景与目的:尿道下裂是常见的先天性男性外生殖器畸形,其临床表现上除了典型的尿道外口位置异常与包皮分布不均外,阴茎体向腹侧弯曲也是其主要特征。手术治疗是尿道下裂患儿唯一的治疗手段,而自有相关的手术报道以来,有数百种手术方式用于治疗尿道下裂,轻度的尿道下裂可通过TIP或Onlay一期修复,且有较高成功率;然而合并严重弯曲的重度类型往往是个巨大挑战,没有一种技术适用于各种类型的病人,是否选择一期还是
学位
目的:最新研究表明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 RNA)表达的失调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的发生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本研究拟探讨Lnc RNA在PTC转移中的具体作用及机制。方法:二代测序筛选20例PTC组织中差异化高表达Lnc RNA,并在123例独立的验证人群、3个GEO和1个TCGA数据库中进行验证
学位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发生后,世界经济遭受重创,发达经济体进行了一系列货币政策调整,包括迅速调整利率、实施量化宽松政策、退出量化宽松政策等。我国面对的内外挑战日益增多,经济形势错综复杂,货币政策进入高频调整期,我国央行也进行了一系列货币政策调整,包括放松信贷、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创设定向降准、再贷款、常备借贷便利、抵押补充贷款、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计划等新型货币政策工具。2020年突发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