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土家族傩祭仪式的空间象征研究

来源 :云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gmanzh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以贵州土家族傩祭仪式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野调查获取第一手材料,参考仪式及象征的相关理论,讨论土家族傩祭仪式的空间象征问题。 文章首先梳理了国内外有关仪式象征及仪式空间的研究成果,作者认为,以往的仪式象征研究虽然已取得了诸多成果,但国内学者在仪式空间及其象征的研究方面,还相当薄弱。 本文认为,贵州土家族傩祭仪式空间涉及到几个层面,即日常生活空间、为仪式设置的傩堂、通过歌舞及符篆等虚拟的神灵空间。这三个层面的空间的关联体现在:傩坛巫师(土老师)将作为日常生活空间的家屋转换为仪式的操作空间,并在这一空间基础上构拟系列神灵空间。这些空间的设置、操作和转换都包含着丰富的象征意义。 论文第一章概述了贵州土家族傩祭仪式的类型,并重点介绍“冲寿傩”、“过关傩”、“消灾傩”三类傩仪;第二章分析傩仪空间的结构层次,包括世俗生活空间、为举行傩仪设置的空间(傩堂)、仪式过程中虚拟的神灵空间;第三章展现了仪式过程中傩坛巫师运作空间时所使用的法器、法服、文疏、手诀、罡步、符篆等象征符号;第四章描述了傩坛巫师投师学艺和举行过职仪式的过程,及坛班组织和傩坛巫师家屋中“师坛”的设置与相关礼仪;第五章在构拟傩坛神灵系统的基础上,探讨傩仪中人神鬼关系的建构问题;第六章对阈限理论作了进一步的思考,并具体分析傩仪中生命状态转换的具体过程;第七章的讨论涉及到傩祭的文化空间、傩祭的宇宙观、小传统与大传统等问题。 作者将傩祭仪式作为一种特殊的人生通过仪式,将仪式空间的中心性与边缘性进行对比分析,并探讨土家族傩祭仪式空间所体现的宇宙观及这种宇宙观与汉族、苗族、仡佬族宇宙观的相通性。
其他文献
在学科发展的不同阶段,社会文化人类学总是将社会文化变迁的研究作为学科主要研究内容和重点。云南丽江古城新华社区的纳西人,在社会转型的时代背景下,在旅游发展的推动下“起于
花苗是我国西南少数民族中受基督教影响最大的族群。本文运用人类学/民族学的理论与方法,并借鉴历史文献资料,通过昆明四村的多点民族志,分析了花苗的基督教信仰与传统仪式变迁。
目前,我国都市里的民族博物馆都面临一系列的问题,包括民族文物的消亡与外流、人才队伍建设的落后、经费不足、缺乏观众等。尤其是观众的日益减少和博物馆自身的边缘化趋势使得
电影《花腰新娘》获奖后,把彝族花腰歌舞、女子舞龙、海菜腔、烟盒舞带进了市场,让更多的人享受到原生态的民族文化,影片中花腰彝舞龙炫丽夺目的场景所吸引很多人,论文以石屏县慕
本文对青南藏区宗教文化产业化问题进行了研究。青南藏区宗教文化尤其是热贡文化具有个性鲜明的地方活态文化特征,主要分布在青海省黄南州同仁县隆务寺为中心的隆务河流域,它起
禁忌是广泛流传于民间的一种文化现象,它属于信仰民俗范畴。河湟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多民族聚居区之一,有汉、藏、回、土、撒拉、东乡及保安等多个民族在这里杂居共处。河湟地区各
以高感玉米茎腐病自交系掖478为材料,用带禾谷镰孢菌牙签接种4叶期的玉米幼苗,7 d后调查接种植株,发现植株有枯萎症状和正常生长2种类型。通过特异引物对不同症状表现的植株
本文选取河北正定一个回族聚居区为考察对象,综合运用民族学、人类学、社会学、宗教学的理论与方法,采用人类学族群理论与研究方法,通过选点、调查、记录、取样、拍照、查阅地方
今天大部分锡伯族尤其是知识分子认同“鲜卑音转为锡伯,锡伯是鲜卑后裔”这种说法。本文通过对清代以来锡伯族族群认同的变迁及近代以来鲜卑祖先在族群认同中的建构两方面的
本文从服饰展示中的新媒体技术与艺术的碰撞,特别是虚拟与现实的结合入手来进行服饰展示新形式的研究,以数字服装博物馆的建设为切入点,结合当代服饰数字展示形态的状况,分析服饰展示新形式,结合江西服装学院服装博物馆的实体现状,分析数字服装博物馆建设中新媒体的应用及未来发展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