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宪治发展过程中,离不开无数先进人士的前仆后继,张友渔先生便是其中一位。张友渔先生见证了我国从动荡不安的“旧中国”1到和平稳定的“新中国”的伟大跨越。他一生致力于探索适合中国的法治道路,深度分析中国国情,研习中国宪治发展的实际情况,表达自己的政治主张。张友渔作为中国法制建设的推动者,为我国民主法制建设作出了极大贡献。张友渔在“旧中国”时期主要受到康梁为主的维新派思想和孙中山先生“三民主义”思想的影响,结合当时民主宪政运动的实践和中国的实际情况,站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就宪法、法治和人权等社会关注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主张。这一时期张友渔的宪法思想体系已现雏形,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民主宪治的发展。“新中国”时期是张友渔的宪法思想的成熟时期,他受到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影响,其宪法思想具有中国社会主义特色。“新中国”时期的宪法思想与“旧中国”时期的宪法思想相比,形式上更加丰富具体,内容上体现了对制度设计的宏观描绘到微观细致的详尽落实,价值观的阐述上更加侧重于“个体”权利的保障。表明了张友渔的宪法思想具有动态、发展、开放的特征。社会主义时期的张友渔宪法思想更具有实际操作性,在某些方面推动了我国法治的建设与发展。本文除引言外,共有以下五个部分,具体研究如下:第一部分对张友渔先生的生平进行阐述。从张友渔的家庭背景、教育背景、政治活动背景入手,阐述张友渔的生平,为下文对张友渔宪法思想的研究做铺垫。第二部分对民国时期张友渔的宪法思想进行总结。首先,是张友渔对宪法的各种关系的解释,如对宪法概念、宪法与宪政以及宪政与民主关系的阐释。其次,是张友渔对宪法制度的思考,主要从对国民大会、地方自治以及制宪等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最后,是对张友渔的宪法价值的研究,研究张友渔对民主与法治、公民基本权利保障即公民平等的享有选举权、人身自由和言论自由的理解。第三部分对“新中国”时期张友渔的宪法思想进行阐述。首先,论述“新中国”时期张友渔的宪法思想主要源于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和毛泽东思想。其次,分析张友渔对社会主义宪法的解释,分析1982年宪法的特征以及张友渔对社会主义立法的基本原则的阐释。再者,阐述张友渔对社会主义宪法制度的见解,重点分析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最后,叙述张友渔的法制与人权观。“新中国”时期张友渔的人权和法制观与“旧中国”时期张友渔的宪法价值观的主要内容均对民主与法制、人权保障等方面进行了阐述,两个时期研究的角度虽然相同,但侧重点不同。“新中国”时期的民主与法制的内涵与外延较“旧中国”时期更为丰富具体,对人权保障更是从形式的主张到实质的制度落实。第四部分总结分析张友渔的宪法思想对我国宪法学和宪法的贡献。主要内容是研究张友渔的宪法思想对我国宪法理论上的贡献和对社会主义宪法制度建设的贡献。第五部分分析张友渔的宪法思想对我国当下依宪治国的启示。主要是结合目前中央和国家依宪治国的战略,阐述张友渔的宪法思想对依宪治国、基本权利保障、权力制约与监督以及民主制度建设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