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施番茄、黄瓜沙培营养液配方筛选研究

来源 :宁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6415383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三因素五水平通用旋转回归设计,以番茄、黄瓜为研究对象,在日光土室内研究了营养液配方中不同摩尔浓度的NO3-N、P、K对番茄、黄瓜产量的影响,并以产量为目标函数建立回归方程:Y(番茄)=2123.13+130.60X1+97.95X2+84.24X3-306.57X12-105.69X22-214.88X32+130.65X1X2+68.45X1X3+25.77X2X3Y(黄瓜)=1377.81+198.11X1+115.93X2+78.93X3-179.96X12-151.05X22-156.79X32+35.17X1X2+31.15X1X3-4.734X2X3依此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1.番茄、黄瓜的产量回归方程拟合性好,差异显著,说明数学回归模型与实际情况吻合,可用于决策分析。   2.NO3-N、P、K三因素对番茄和黄瓜产量的影响土次的线性项均为:X1>X2>X3,即N03-N>P>K。   3.番茄、黄瓜产量与NO3-N、P、K的摩尔浓度均呈开口向下的抛物线关系,有最高产量对应的编码值存在。番茄沙培营养液中氮取0.213水平、磷取0.463水平、钾取0.196水平,即NO3-N、P、K含量分别为8.80mmol/L、1.11mmol/L、4.39mmol/L时产量最高;黄瓜营养液中氮取0.55水平,磷取0.384水平、钾取0.25水平,即NO3-N、P、K含量分别为12.75mmol/L、1.19mmol/L、6.75mmol/L时有最高产量。   4.单因素边际产量效应分析结果表明氮磷钾对番茄、黄瓜产量的作用土次关系为X1>X2>X3,这与用一次项系数排序顺序一致。   5.番茄产量回归方程中氮磷钾三因子在0.10水平上存在显著正交互作用的为氮与磷,说明氮磷配施要比单独施用效果更好。经计算,番茄最高产量出现在氮取0.21水平,磷取0.46水平时,而最低产量出现在氮取最高或磷取最高水平时;黄瓜产量的回归方程中氮磷钾三因素在0.10水平上不存在交互效应。   6.通过计算机模拟寻优,番茄产量达最高为2123.13g/株时,影响产量的三个因素NO3-N、P、K在营养液中的浓度分别为8mmol/L、0.9mmol/L、5mmol/L;黄瓜最高产量达1395.97g/株时,影响产量的三个因素NO3-N、P、K在营养液中的浓度分别为15.0mmol/L、1.0mmol/L、6.0mmol/L。   7.营养液配方的验证试验,由模型推出的最佳配方栽培的番茄、黄瓜的产量、株高、茎粗、生长势、维生素C含量、根系活力均显著高于对照,充分表明筛选出的营养液配方是可靠的。
其他文献
数学情境是产生数学行为的条件,数学情境教学和数学教学质量是分不开的。通过对数学情境中的信息进行分门别类的整理和分析,帮助学生思索和解决数学难题;此外,数学情境一般比较贴
数学属于一门培育学生缜密的思维逻辑水平、实事求是的精神文明、谨慎合理的态度的科目,并且还是生活、劳动以及学习当中不可或缺的工具。文章围绕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先说明
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获取主要是在课堂上,数学教师要紧紧抓住课上时间,精心设计教学内容,采用多种教学形式,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在有限的时间里高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提
数学知识的生成与发展过程如概念的生成、结论的推导、方法的思考、问题的发现、规律的揭示都是我们训练学生思维的好机会。思维开始于问题,疑问是思维的第一步,当新的需要与原
数学概念是构成小学数学基础,正确理解并灵活运用小学数学概念,是掌握小学数学基础知识、运算技能、发展逻辑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的前提。《自然数》是浙教版四年级下册的内容,这
在数学新课标中提出:要让学生去经历、体验、探索知识形成的过程。对于小学数学的教学而言,不仅要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还要能够有效的引导学生,给学生足够的思考、交流和
建立一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形式,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与独立性,从而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帮助学生产生兴趣,从而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数学问题。使学生在
本研究在宁夏中部干旱带地区大田条件下,以青薯9号为试验材料,从马铃薯不同生育阶段的农艺性状、光合性状、产量和品质等方面,探讨了高起垄覆膜垄侧种植(T1)、中起垄覆膜垄侧
由于新课改的逐步实施,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要不断创新,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初中数学是初中课程教学的基本课程之一,对于培养学生的数
数学相对其他学科来说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抽象性。如果教师还是一味地传授知识,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那么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因此,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只要学生对学习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