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9例性发育异常患者的回顾性临床研究

来源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be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性别畸形是指由于染色体、性腺和/或外生殖器解剖结构的异常发育而出现的一种先天性异常,其既往的分类方法较多且较为混乱。2006年,劳森-威尔金斯儿科内分泌学会和欧洲儿科内分泌学会将性别畸形定义为性发育异常(Disorders of sex development,DSD),并按照染色体核型分为46,XY DSD,46,XX DSD和性染色体DSD三大类。每一类又有各自的亚型,不同亚型之间的治疗方法不同,所以对于DSD患者而言得到一个明确的诊断极为重要。当新生儿表现为非典型生殖器时,性别认定(Sex assignment)成为临床医生最困难的决定之一。性别认定即是抚养性别的选择,通常是基于新生儿出生时外生殖器表现。性别认定的时候其抚养性别和性别认同须一致,否则会引起患者的性别焦虑,给患者带来严重的身心损害。受性别中立理论(Theory of gender neutrality)的影响,部分学者认为性别认定后须进行早期的外生殖器整形手术以实现外形上的正常外生殖器及切除性腺以匹配所分配的性别,更好的发展患者的性别认同,以及缓解父母的焦虑。然而由于早期行外生殖器整形手术破坏了患者的正常外生殖器解剖结构造成患者外生殖器性敏感度降低,且患者经历了多次手术后心理创大;此外,早期手术使得患者的人权未得到尊重。因此部分学者认为DSD患者的外生殖器手术应该在成年后进行。目前DSD患者的外生殖器整形还未达成共识。除此之外,46,XY女性患者是否在儿童期切除性腺也一直是一个很有争议的问题。一些学者认为早期切除性腺可以预防性腺恶变;但另一些研究认为性腺分泌的内源性性激素对儿童的骨骼及生长发育有促进作用。所以目前针对DSD患者的手术时机、手术方式等问题并没有达成共识。身高的增长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受多种激素、遗传因素、环境和营养因素等的调节,其中性激素的作用非常重要。此外青春期增长的身高占一个人最终身高(Final height,FH)的20%左右。由于DSD患者的性激素谱紊乱,因此除了性征发育的障碍,身高也是DSD患者需要关注的另一个特殊问题。研究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近二十年来上海长征医院整形外科住院治疗的DSD患者的临床诊治特征,通过其抚养性别的选择、青春期或成年后的性别转换发生率来探讨适宜DSD新生儿的性别选择策略;通过本院DSD患者的外生殖器整形时机、性腺切除时机及术后病理结果来探讨适合于不同类型DSD患者的外生殖器整形时机及性腺切除时机;观察分析本院DSD患者的身高是否受性激素紊乱的影响。研究方法:检索我院2000年1月到2021年1月在整形外科住院治疗的DSD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包括就诊原因、到我院就诊年龄、初次就诊年龄、首次治疗年龄、抚养性别、社会性别、身高体重、性腺切除情况、血清性激素水平、第二性征发育情况、出生时异常表现、影像学检查表现、家族史等,并对46,XY DSD未成年患者及其父母身高进行随访;总结各类DSD患者的临床特征、生长发育情况、手术时机的选择及抚养性别的分配,观察分析性腺切除与否以及性腺切除时机是否对46,XY DSD患者的身高造成影响。研究结果:本组病例共有149例DSD患者,包括91例46,XY DSD,53例46,XX DSD和5例性染色体DSD。在46,XY DSD患者中,共有18例患者发生性别转换。初次诊断年龄以10~18岁最多;平均就诊年龄为(21.82±7.56)岁;平均首次接受外生殖器手术的年龄为(20.12±7.14)岁。出生时伴有外生殖器异常的有41例,多表现为出生时女性外阴伴小阴茎、阴蒂肥大、无阴道、尿道下裂等表现。有疝气病史的患者17例,隐睾者62例,切除性腺的人数为61例。在36例社会性别为男的患者中,尿道下裂人数为24例。46,XY DSD成年男性平均身高为(170.70±5.13)cm,成年女性平均身高为(167.21±5.96)cm。46,XY DSD患者的最终身高了达到全国同龄人标准身高。在46,XX DSD中,发生性别转换的共有9例。初次诊断年龄以≤10岁最多;平均初次治疗年龄为18.19±10.27岁;平均就诊年龄为23.11±8.27岁。20例有喉结发育,乳房以未发育为主,阴毛腋毛以浓密居多。出生时伴外生殖器异常的有36例,多表现为出生时小阴茎、阴蒂肥大、大小阴唇发育不良、无阴道等表现。46,XX DSD成年男性平均身高为(155.06±11.23)cm,成年女性平均身高为(152.50±7.78)cm,在该组中患者在青春期前的平均身高高于全国同龄人平均身高,而在青春期及成年后无论男女身高均低于全国同龄人平均身高。研究结论:1.出生时伴有外生殖器异常的患儿,建议立即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及基因检测。2.46,XX DSD患儿推荐按女性性别抚养,如伴外生殖器严重男性化的患者则按男性抚养。3.46,XY DSD患者性别认定前应行基因检测。对于CAIS患者,建议全部按女性抚养,若为SRD5A2缺乏症和17β-HSD缺乏症患者,则按男性抚养。4.不建议DSD患者外生殖器整形手术在早期(婴幼儿期、儿童期)进行,可先用激素治疗待青春期后再行手术治疗。5.建议46,XY女性患者性腺在青春期后切除,如在早期切除应及时进行性激素替代治疗。6.性激素对身高具有重要意义,无论哪一种类型的DSD患者,应密切监测性激素的变化,及时进行性激素替代治疗以减少性激素紊乱对身高的损害。
其他文献
背景:慢性鼻-鼻窦炎(chronic rhinosinusitis,CRS)是最常见的难治性慢性疾病之一,主要表现为鼻塞、流涕、头痛、嗅觉障碍等,由于其异质性强、发病机制复杂,目前的治疗方法仍无法达到非常理想的效果。中医及中药相关研究普遍认为薄荷在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窦炎等炎症性呼吸道疾病中具有潜在的治疗价值,临床中也有大量CRS患者于门诊要求复方薄荷脑滴鼻液以缓解鼻塞、头晕头痛等症状,但是尚无薄荷
学位
女性恶性肿瘤患者在接受化学药物疗法和放射疗法治疗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生殖腺功能损伤,破坏女性生育力。随着辅助生殖技术以及低温生物学的发展,临床医生及实验室人员可以通过手术、药物或实验室技术为存在不孕风险的女性提供帮助以保护和保存其产生遗传学后代能力,即生育力保存。对于青春期前女性、需要立即接受抗恶性肿瘤治疗以及患有激素敏感性肿瘤的女性来说,卵巢组织冷冻保存是目前唯一有效的生育力保存选择。将女性的卵
学位
随着医学的发展以及人类寿命的显著提高,人口老龄化与衰老带来的问题更加受到人们的关注。卵巢是最早衰老的器官之一,卵巢的衰老与许多系统的疾病发生有关。随着女性年龄的增长,卵泡闭锁的过程会导致卵母细胞大量丢失,卵泡闭锁是卵巢储备降低的重要原因,也是卵巢衰老的机制。IGFBP-4是分子量最小的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在大鼠的研究中,IGFBP-4特异性在闭锁卵泡的颗粒细胞中表达,在人类卵巢中,IGFB
学位
研究背景和目的甲状腺相关眼病(thyroid associated ophthalmopathy,TAO)也被称为甲状腺眼病、Graves’眼病等,是一类与甲状腺功能异常相关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是成人最常见的眼眶病,发病年龄范围较广,对患者生活质量有很明显的影响。已有研究证实多种疾病发病及预后与人格因素相关。然而某些特定的人格行为特征与TAO的相关性研究目前仍然较少。根据埃森克人格量表确定了人格类型
学位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是全球第三大癌症死亡原因。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谱的改变以及医学的不断发展,我国CRC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并且呈现出直肠癌比例升高、低位直肠癌比例增加以及发病年轻化等特点,对人们健康以及我国医疗卫生事业提出了严峻挑战。目前,对于局部进展期直肠癌(Locally Advanced Rectal Cancer,L
学位
研究目的研究RNA结合蛋白PUM2对胸主动脉夹层疾病进展的影响和潜在的作用机制,探讨在胸主动脉夹层病程进展过程中进行干预,遏制疾病进展并预防相关并发症的可行性及有效性。研究方法本研究主要涉及临床样本、细胞功能和动物疾病模型三个层面。首先,在临床样本的检测当中,我们共采取了6例胸主动脉夹层患者的病变部位血管样本,应用Western blot、q RT-PCR和免疫组化的实验方法,明确RNA结合蛋白P
学位
研究背景:肝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IRI)是失血性休克、肝切除术和肝移植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肝IRI不仅可能造成肝功能障碍和肝衰竭,还可影响其他多种远端器官,引起肾脏、肺脏、肠道、胰腺、肾上腺、心肌等多种器官损伤,严重情况下,可造成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
学位
一、研究背景随着我国海洋事业的大力发展,海军建设不断迈向深蓝,海水溺水事故也不断引起人们的关注和重视。海水淹溺诱导的急性肺损伤(Seawater drowning-induced acute lung injury,SWD-ALI)是因海水吸入引起的气体交换屏障受损,导致大量液体渗出至肺泡间质、肺泡腔,并快速堆积形成急性肺水肿,甚至可能发展成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从分子机制入手研究海水淹溺诱导的急
学位
目的:脊髓损伤是临床上的常见问题,目前尚缺乏有效治疗措施。由于神经组织受到创伤后功能进行性丢失,因此早期给予神经保护性干预十分重要。文献报道,木犀草素(LUT)对多种神经系统疾病具有治疗功效,但在脊髓损伤方面相关研究较少。本研究通过制备小鼠脊髓损伤模型,研究木犀草素在脊髓损伤中的干预作用;同时以NF-κB信号通路及NLRP3炎性小体介导的炎症反应为重点,探讨其相关分子机制,明确其神经保护作用。研究
学位
研究背景与研究目的骨肉瘤(Osteosarcoma,OS)是儿童中最常见的原发恶性骨肿瘤,在全世界每年的发病率约为1-3/100万,占所有恶性肿瘤的百分之零点二,占原发性骨恶性肿瘤的百分之十五。新的辅助化学治疗及联合外科手术,仍为目前治疗骨肉瘤的标准方法,对于早期发现、未见转移的患者,该方案治疗后五年生存期可达到65%左右,而对于复发或转移病例其5年生存率仍在20%以下。了解骨肉瘤恶性生物学行为的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