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城市新建筑与历史环境共生探研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th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二十一世纪,快速的城市化发展对传统文化的漠视,其弊端显露无疑,历史环境对于建筑设计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广泛重视。新建筑与历史环境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复杂而又庞大的课题,协调与冲突、保守与创新之间不断在寻求平衡点,如果处理不好,会对城市文脉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特别是对于我国这样的快速发展中国家,新建工程如雨后春笋,建筑设计过多追求标新立异,在历史环境保护的方面却又意识不够,经验不足,导致城市地方特色消失,历史环境遭到破坏。基于这些问题,本文以德国柏林城市历史环境中的新建筑为研究对象,试图通过对柏林城市建设的总结与分析,以资借鉴。全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为绪论。第二章的主要内容为柏林的历史环境。对柏林的城市历史环境和当代柏林城市发展的现状进行总结与分析,阐述了历史环境对于柏林城市建设的重要影响。第三章的主要内容为柏林历史环境下新建筑。分析了战后的柏林在不同建设阶段下新建筑的产生及其与历史环境之间的关系演变,并选取典型区域进行调研分析,最后对历史环境下的新建筑特征进行总结分析。第四章的主要内容建立在前三章的研究基础之上,提出了柏林城市新建筑与历史环境共生的观点,并结合丰富的实例展开详细分析阐述:首先提出柏林新建筑与历史环境共生的两个矛盾(新与旧、地域性与全球化),继而提出柏林新建筑与历史环境共生的四个基本方法(动态更新、场所精神、空间修补、城市形态与图底关系),七个设计手法(协调统一、对比冲突、多元共生、历史符号、材料语汇、感官体验、由大及小),最后总结了当代柏林城市新建筑与历史环境在共生方面存在的缺憾。第五章为结语。
其他文献
海水浴起源于17世纪,18世纪时在西方国家逐渐流行,促使了西方社会现代滨海旅游业的萌芽,诸多滨海小城迅速发展成为海滨旅游胜地。在经过两个多世纪的发展,西方国家的滨海旅游业日
劳动教养制度作为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法律制度,长久以来坚持“教育人、感化人、挽救人”的宗旨,在稳定社会秩序、教育和改造违法人员,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作为德国人发明的一种主要用于制造砖瓦的工业建筑,霍夫曼窑于19世纪末传入中国并发展、沿用至今。因其使用连续的窑室和特殊的焙烧工艺,生产效率和产能远高于中国间歇式土窑,而
文化艺术中心作为一种综合型的文化建筑,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开始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大量建设阶段。但随着文化艺术中心建设量的逐年增加,各种在质量上参差不齐的文化
本文考察了城市殖民主义在巴达维亚,讨论了从多维的方面;经济动机、社会隔离、政治控制和城市规划来寻找模式和演化的城市和社会形态。殖民主义带来的文化现象,异构城市和不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住宅面积占全国建筑总面积的51%,同时,农村住宅单位面积能耗约13.7kgce/㎡,大于城镇住宅的11.4kgce/㎡。并且随着农村经济条件的提升,住宅单位面积能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速公路发展成绩显著,但也存在着高等级公路建设中只重视建设,轻视生态景观设计规划等诸多问题,高速公路沿线的新村建设规划应具有其本身的特点,目前对高速公路
近年来,伴随着中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国家实力与国际地位的不断上升,城市建设的发展也速度空前,投入中国建筑市场的境外建筑师数目持续攀升。这些境外建筑师通过参加竞赛、或受
“城中村”现象,在城市化迅速发展的中国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由“城中村”所引发的各种问题,如“城中村”本身所存在的社会问题,环境问题,城市形象问题等,在学术界也引起了广泛的研
历史性建筑是城市宝贵的不可再生资源,它身上记录了城市发展的片段,承载了人们的精神情感寄托,它的保存和再利用对城市记忆的保存、城市历史文脉的延续和城市特色的建构起到了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