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伐他汀对家族性ALS模型自噬功能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来源 :河北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yujie3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是一种罕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其特征是大脑运动皮层的上运动神经元及脑干运动神经核、脊髓前角的下运动神经元变性、丢失,导致进行性加重的肌萎缩、肌无力等。大约90%的ALS病例为散发性(sporadic ALS,s ALS),10%为家族性(familial ALS,fALS)。其中,约有20%fALS和5%s ALS的发病与Cu/Zn超氧化物歧化酶1(SOD1)基因突变有关。ALS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许多分子及细胞机制参与运动神经元的变性死亡,比如蛋白质聚集、线粒体功能障碍、RNA加工和代谢障碍、神经营养因子缺乏和轴浆转运异常等。该病目前无有效治疗药物,美国FDA认证的利鲁唑及依达拉奉仅能有限的延长生存期、延缓病情进展,因此减少使用加重ALS病情进展的药物,探究发病机制、寻找新的治疗靶点十分必要。他汀类药物作为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3-hydroxy-3-methylglutaryl-Coenzyme A,HMG-Co A)还原酶的抑制剂,是甲羟戊酸(Mevalonate,MVA)通路中的关键限速酶,广泛应用于降低胆固醇和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由于他汀类药物在减少胆固醇合成的同时,抑制甲羟戊酸途径代谢产物香叶基香叶基焦磷酸盐(geranylgeranyl pyrophosphate,GGPP)的合成,影响蛋白质异戊二烯基化修饰,包括Ras家族成员中的Rab7,导致其功能障碍,影响细胞的自噬功能。自噬对清除异常蛋白、维持神经元内稳态发挥重要作用,自噬异常参与了神经退行性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及ALS的发病过程。以往研究显示ALS患者存在能量代谢异常,特别是血脂代谢异常,需要他汀类药物的治疗,然而针对他汀类药物对ALS影响的研究结果有争议。本研究组的前期研究发现辛伐他汀通过抑制类异戊二烯的合成、加重NSC34-h SOD1G93A细胞模型的自噬流障碍,导致NSC34-h SOD1G93A细胞损伤,而他汀对ALS动物模型影响的研究鲜见报道。因此,在本研究中,我们收集了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近年来收治的ALS患者的血脂及载脂蛋白的资料,分析初诊时相关指标代谢特点及与疾病的相关性。同时,通过辛伐他汀干预ALS动物及细胞模型,进一步观察辛伐他汀对ALS动物模型的影响,并对其机制进行了相关研究。第一部分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初诊时血脂、载脂蛋白与疾病相关性分析目的:回顾性分析血脂、载脂蛋白在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初诊的表达水平及与疾病的相关性。方法:收集148例ALS患者和120例健康体检者的临床信息,分析不同亚组ALS患者血脂及载脂蛋白水平差异及影响因素,采用SPSS21.0进行统计。结果:1.ALS患者在疾病前期即存在脂代谢异常,表现为TG、LDL-C、LDL-C/HDL-C(P=0.020;P=0.042;P<0.001)以及Apo B(P=0.041)水平升高,且男性患者明显。2.血清LDL-C、LDL/HDL-C、Apo B(P=0.030;P=0.039;P=0.011)在以球麻痹为首发症状的ALS患者中水平较低。而诊断延迟时间、疾病进展率及ALSFRS-R评分对血脂、载脂蛋白相关指标均无影响。小结:ALS患者在疾病前期即存在脂代谢异常,部分患者表现为血脂升高,有需要他汀类药物治疗的指征。第二部分辛伐他汀加速SOD1G93A小鼠疾病进展、缩短生存期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对SOD1G93A小鼠行为学影响。方法:采用购自美国Jackson实验室的转基因SOD1G93A小鼠为动物模型,通过PCR技术对半合子雌性小鼠进行基因分型,依据鉴定结果分为SODlG93A雌性小鼠和野生型(SODlWT)的同窝雌性小鼠配对研究。在小鼠63日龄时,实验组给予胃管内注入辛伐他汀,对照组给予胃管内注入溶媒羧甲基纤维素钠(18只/组)。SODlG93A雌性小鼠随机分为辛伐他汀组(G93A-Sim)和溶媒组(G93A-Con)。将雌性配对SODlWT小鼠分为WT-Sim组和WT-Con组。观察小鼠的表型变化:体重、rotarod试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发病时间以及生存期。另取实验小鼠在干预至120日龄时,经4%多聚甲醛灌注固定取材(5只/组),通过NISSL染色、CHAT免疫荧光染色观察腰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数量变化,通过GFAP、Iba1免疫荧光染色观察腰髓胶质细胞的表达。结果:1.行为学:辛伐他汀加剧SODlG93A小鼠体重下降,加速疾病发生(97.33±2.77 d vs 100.72±2.32 d),生存期缩短(127.22±3.37 d vs 135.61±3.40 d),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01)。2.组织病理学:NISSL染色、CHAT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辛伐他汀加重SODlG93A小鼠腰髓前角运动神经元丢失,并伴随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GFAP)和小胶质细胞(Iba1)的激活,而对SODlWT小鼠没有明显影响。小结:辛伐他汀加重SOD1G93A小鼠脊髓运动神经元丢失,提前发病时间,缩短SOD1G93A小鼠存活期。第三部分辛伐他汀加重家族性ALS模型自噬流障碍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对fALS模型自噬流影响。方法:1.在体实验研究:采用购自美国Jackson实验室的转基因SOD1G93A小鼠为动物模型,通过PCR技术对半合子雌性小鼠进行基因分型,依据鉴定结果分为SODl G93A雌性小鼠和野生型(SODl WT)的同窝雌性小鼠配对研究。在小鼠63日龄时,实验组给予胃管内注入辛伐他汀,对照组给予胃管内注入溶媒羧甲基纤维素钠(5只/组)。SODl G93A雌性小鼠随机分为辛伐他汀组(G93A-Sim)和溶媒组(G93A-Con)。将雌性配对SODl WT小鼠分为WT-Sim组和WT-Con组。干预至120日龄时,经4%多聚甲醛灌注固定取材,通过免疫荧光染色分析腰髓P62、LC3、LAMP2、SOD1的表达变化;经快速新鲜取材提取腰髓蛋白,通过蛋白免疫印迹分析P62、LC3、SOD1蛋白的表达;经2.5%戊二醛溶液固定,应用透射电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TEM)技术观察腰髓前角运动神经元中自噬小体数量。另外,通过蛋白免疫印迹分析不同时期(90日、120日、终末期)P62、LC3、SOD1的表达水平。2.体外实验研究:选取NSC34-h SOD1G93A稳转细胞作为细胞模型,应用辛伐他汀处理NSC34-h SOD1G93A细胞,通过免疫荧光染色分析P62、LC3、LAMP2、SOD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1.SOD1蛋白异常聚集:通过免疫荧光、蛋白免疫印迹观察发现,SOD1G93A小鼠腰髓SOD1蛋白的表达水平增加,特别是辛伐他汀干预后显著升高。与G93A-Con组相比,G93A-Sim组小鼠腰髓神经元中表达大量SOD1+/P62+双阳性结构的自噬空泡。此外,药物干预后不同时段动态分析表明,G93A-Sim组腰髓SOD1蛋白水平,在120日及终末期均显著增加,而在90日时无统计学差异。2.自噬观察:通过免疫荧光、蛋白免疫印迹观察发现,自噬标记物P62和LC3在SOD1G93A小鼠腰髓的表达高于SOD1WT小鼠,特别是G93A-Sim小鼠腰髓P62和LC3表达均较对照组G93A-Con明显升高,且P62、LC3的聚集经辛伐他汀长期干预而显著增加。而WT-Con和WT-Sim组间没有统计学差异。透射电镜观察显示,SODlG93A小鼠腰髓前角运动神经元胞质中出现较多封闭的双膜结构即自噬小体(APs),辛伐他汀药物干预后APs数量显著增多。WT-Con和WT-Sim组间Aps数量无统计学差异。3.自噬流不同阶段观察:在体免疫荧光染色显示,对比G93A-Con与G93A-Sim组间腰髓神经元中P62+/LC3+双阳性结构(表示自噬体形成)百分比无统计学差异。而LC3+/LAMP2+双阳性结构(表示自噬体成熟)的百分比显著下降。体外免疫荧光染色也显示出相同的结果,即辛伐他汀干预的NSC34-h SOD1G93A细胞中LC3+/LAMP2+双阳性结构百分比显著减少,而P62+/LC3+双阳性结构百分比在组间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小结:1.SOD1G93A小鼠存在自噬流障碍。2.辛伐他汀加重SOD1G93A小鼠自噬流损伤,增加SOD1蛋白聚集。3.辛伐他汀影响fALS模型自噬-溶酶体的融合过程。第四部分辛伐他汀通过影响Rab7异戊二烯化修饰加重家族性ALS模.型自噬流障碍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加重fALS模型自噬障碍的机制。方法:1.在体实验研究:采用购自美国Jackson实验室的转基因SOD1G93A小鼠为动物模型,通过PCR技术对半合子雌性小鼠进行基因分型,依据鉴定结果分为SODl G93A雌性小鼠和野生型(SOD1WT)的同窝雌性小鼠配对研究。在小鼠63日龄时,实验组给予胃管内注入辛伐他汀,对照组给予胃管内注入溶媒羧甲基纤维素钠(5只/组)。SODl G93A雌性小鼠随机分为辛伐他汀组(G93A-Sim)和溶媒组(G93A-Con)。将雌性配对SOD1WT小鼠分为WT-Sim组和WT-Con组。干预至120日龄时,经4%多聚甲醛灌注固定取材,通过免疫荧光染色分别观察Rab7在腰髓神经元(Neu N)和胶质细胞(GFAP、Iba1)中的表达;经快速新鲜取材提取腰髓蛋白,通过蛋白免疫印迹分析Rab7以及甲羟戊酸途径中关键酶HMG-Co A还原酶(3-hydroxy-3-methylglutaryl-Coenzyme A reductase,HMGCR)、法尼基二磷酸合成酶(farnesyl diphosphate synthase,FDPS)和Rab香叶烯基转移酶(Rab geranylgeranyl-Transferase,RABBGGTA)的蛋白水平。2.体外实验研究:选取NSC34-h SOD1G93A稳转细胞作为细胞模型,应用辛伐他汀单独或联合类异戊二烯法尼基焦磷酸盐(FPP)、香叶基香叶基焦磷酸盐(GGPP)、CID1067700(CID,Rab7特异性抑制剂)处理NSC34-h SOD1G93A细胞及NSC34-E细胞。通过蛋白免疫印迹分析Rab7以及甲羟戊酸途径中关键酶HMGCR、FDPS和RABBGGTA表达水平;通过免疫荧光染色观察Rab7、LAMP2的表达变化。结果:1.Rab7蛋白观察:在体实验免疫荧光染色显示,辛伐他汀干预后G93A-Sim较G93A-Con腰髓神经元中Rab7阳性液泡样或点状结构表达数量减少了约50%,而WT-Con与WT-Sim组间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但是蛋白免疫印迹却显示SOD1G93A小鼠较SOD1WT小鼠腰髓的总Rab7蛋白水平升高,G93A-Sim与G93A-Con组间、WT-Con与WT-Sim组间未见差异。为解释这一矛盾,对Rab7与GFAP或Iba1进行共定位染色,结果显示与SOD1WT相比,SOD1G93A小鼠腰髓Rab7与GFAP或Iba1的共定位明显增加,特别是G93A-Sim组。而在SOD1WT小鼠腰髓可见Rab7主要在Neu N中表达。体外实验中观察Rab7膜定位情况。蛋白印记显示,各组间总Rab7蛋白水平无明显差异,辛伐他汀干预的NSC34-h SOD1G93A细胞,膜相关Rab7比例明显降低,胞浆Rab7蛋白比例明显升高,而在NSC34-E细胞组间无明显差异。同样,免疫荧光染色显示,辛伐他汀干预的NSC34-h SOD1G93A细胞内几乎看不到Rab7液泡样阳性结构,而是弥散表达在整个胞浆中,在NSC34-E细胞组间Rab7的表达未见差异。2.MVA通路观察:在体实验蛋白免疫印迹分析显示,G93A-Sim组小鼠腰髓蛋白中,HMGCR、FDP及RABBGGTA表达水平较对照组均明显降低。体外实验NSC34-h SOD1G93A细胞也表现出类似结果。而辛伐他汀只适度降低了SOD1WT小鼠和NSC34-E细胞中HMGCR水平,不影响FDPS和RABGGTA的表达。3.类异戊二烯对自噬平衡的观察:体外实验显示,补充FPP或GGPP均可明显改善辛伐他汀诱导的NSC34-h SOD1G93A细胞自噬流损伤,减少P62和LC3聚集,明显上调LC3+/LAMP2+双阳性共定位百分比,减少SOD1蛋白积累,增加活性Rab7重新膜定位包括溶酶体膜。4.CID1067700(CID)实验:为了进一步验证SOD1G93A模型中自噬障碍缘于Rab7的功能障碍,体外实验中应用CID联合GGPP、辛伐他汀干预NSC34-E和NSC34-h SOD1G93A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显示,CID与GGPP联合干预改变了Rab7的活性表达,阻断自噬小体与溶酶体的融合和降解,导致P62和LC3的重新积累,对LC3和P62共定位没有影响。这与辛伐他汀单独干预诱导NSC34-h SOD1G93A细胞的表型相似。此外,Filipin染色显示,辛伐他汀对NSC34-E和NSC34-h SOD1G93A细胞的细胞内游离胆固醇均无影响。小结:辛伐他汀通过降低Rab7的异戊二烯化修饰,加重fALS模型神经元自噬-溶酶体的融合障碍,进一步加重神经元损伤。结论:1.辛伐他汀加重家族性ALS动物模型的病情进展。2.辛伐他汀通过抑制甲羟戊酸通路,导致GGPP合成减少,影响Rab7异戊二烯化修饰,加重家族性ALS模型的自噬流障碍。3.部分ALS患者在疾病前期可存在脂代谢异常,表现为血脂升高,他汀类药物应用时需慎重。
其他文献
第一部分Crx在肺腺癌中的表达变化及其临床意义分析目的:肺腺癌(Lung adenocarcinoma,LUAD)的发病分子机制仍不明确,解析肺腺癌发生发展分子机制,寻找新的分子治疗靶点十分重要。锥杆同源框基因(cone-rod homeobox,Crx)作为一种致癌转录因子促进髓母细胞瘤的发生发展,其表达与肺腺癌预后相关,但生物学功能和分子作用机制仍不十分清楚。因此,本研究检测Crx在肺腺癌组织
学位
<正>建筑施工企业直营模式的特点与优势分析在建筑施工行业,分直营和非直营两种管理模式,直营模式简单的理解,就是不接受"挂靠"或"联营",非直营模式与之相反。直营模式在经营层面表现为自营,项目承接靠自身的经营能力,基本不依赖外部资源。在管理层面表现为完全靠自身进行资源投入、靠管控水平提升进行价值创造、靠总部集中管控方式传导管理意志、靠管理重心全面下移至项目听见"炮火"的声音。直营模式对经营、生产、管
期刊
子痫前期(preeclampsia)是妊娠期严重并发症,发病率约为2%-5%,是造成孕产妇死亡率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临床特征为妊娠20周后血压升高,伴蛋白尿,或无蛋白尿但伴有其他脏器受累。子痫前期发病机制未明。理论认为可能是滋养层细胞侵袭能力降低引起螺旋动脉重塑障碍,进而导致母体血管生成因子和抗血管生成因子失衡。除了及时终止妊娠,目前尚无其他治疗方法能治愈子痫前期。有研究显示,维生素D缺乏是子痫
学位
目的:本研究目的在于探索组织缓激肽蛋白KLK11参与压力过载心肌肥厚的通路调节途径及激活方式,揭示KLK11在心肌细胞肥大中对AKT-m TOR信号通路及下游蛋白起到的调节作用,期待能在分子水平上明确心肌肥厚发展过程中缓激肽酶KLK11的作用机制,为预防和治疗心肌肥厚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方法:1.利用动物模型(主动脉缩窄制备小鼠心肌肥厚,通过超声心动图验证)和临床人体捐献心脏器官样本,采用实时荧光
学位
第一部分定量脑电参数对大脑半球大面积梗死中线移位距离和梗死体积的相关性研究目的:定量脑电图(Quantitative electroencephalography,QEEG)数据有助于预测脑梗死患者的预后。本研究旨在通过建立一个前瞻性大脑半球大面积梗死(large hemispheric infarction,LHI)的队列人群,研究QEEG参数与LHI患者的放射影像学指标(梗死体积、中线移位距离
学位
第一部分杠柳次苷对结肠癌细胞增殖、凋亡及细胞周期的影响目的:通过研究杠柳次苷(Periplocymarin,PPM)对结肠癌细胞增殖、凋亡、细胞周期及相关标志蛋白表达等的影响,探讨PPM对结肠癌细胞的作用,为PPM应用于结肠癌的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1.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PPM分别作用不同时间,对结肠癌细胞株(HCT 116、SW480、RKO、HT-29)增殖活性的影响。2.应用流式
学位
癌症仍是全球范围内的主要死亡原因,GLOBOCAN 2020统计2020年新发病例约为2千万例,在女性群体中乳腺癌为最常见的癌症,也是导致女性癌症死亡主要原因:约68万例死亡,占肿瘤死亡比例的15.5%。目前尽管放射治疗、化学治疗甚至靶向和免疫疗法得到了发展,但手术仍然是实体肿瘤患者的重要的治疗手段。手术的实施离不开麻醉的参与。麻醉及麻醉药物在接受手术治疗或非手术镇静等特定条件下(如入住重症监护病
学位
肝纤维化和肝硬化是全球性健康问题,我国约有3亿人患有病毒性肝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酒精性肝炎等慢性肝病,如不及时治疗会进展为肝纤维化及肝硬化。目前还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来治疗或逆转肝纤维化。而肝纤维化患者数量逐渐增多,这一状况迫切需要开发基于发病机制的肝纤维化疗法。髓系细胞触发受体 1(triggering receptor expressed on myeloid cells-1,TREM-1)
学位
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进程加快,居民不健康生活方式流行,我国居民心血管病(CVD)呈现在低龄化、低收入群体中快速增长趋势。据《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7》推算我国CVD现患人数2.9亿,今后10年CVD患病人数仍将快速增长。急性心肌梗死是心血管病的头号杀手,其病理生理机制是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内膜破裂,局部血栓形成,导致冠状动脉急性闭塞,心肌细胞相对或绝对缺血、坏死而出现的临床病症。目前最有效
学位
目的:最新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趋势呈不断增高且年轻化,在这样严峻的高发病率、高死亡率的流行背景下,血管动脉粥样硬化(Arteriosclerosis,AS)是所有心血管疾病发病的病理学基础,发挥着核心作用。在AS的众多发病机制研究中,内皮细胞凋亡引发的血管损伤被认为是该疾病发展的早期关键步骤,并且几乎在任何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都可以发现凋亡的阳性内皮细胞,内皮细胞凋亡可能促进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