揉捏旋牵矫形法治疗小儿肌性斜颈的临床研究

来源 :河南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uW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采用动态随机分组对照试验。观察对比揉捏旋牵矫形法与传统推拿手法治疗小儿肌性斜颈的临床疗效,为今后推广运用揉捏旋牵矫形法治疗小儿肌性斜颈提供临床依据。
  方法:将门诊在2018年4月1日~2019年1月1日间收治符合本研究制定诊断标准的45例小儿肌性斜颈患儿,采用动态均衡随机化法分为试验组揉捏旋牵矫形法22例,对照组传统推拿手法23例,分别在入组、治疗中和治疗结束,测量胸锁乳突肌包块最大直径、颈部旋转角度、颈部被动旋转角度、颈部侧屈角度、面部不对称程度,记录积分,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得出结果。
  结果:两组疗效比较,治疗中两组治愈、显效、有效、无效分为,试验组3、6、7、6例,对照组1、2、7、13例,P<0.05,有统计学差异;治疗结束试验组12、4、5、1例,对照组7、5、8、3例,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总有效率,治疗中试验组72.73%,对照组43.48%,P<0.05,有统计学差异;治疗结束,试验组95.46%,对照组86.96%,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总显效率,治疗中试验组40.91%,对照组13.04%,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试验组72.73%,对照组52.17%,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包块直径,试验组治疗中18.50±3.381mm、治疗后12.38±4.658mm,对照组分别为20.89±7.705mm、15.11±7.044mm,组内P=0.000差异显著,组间P=0.57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颈部旋转角度,试验组治疗中17.15±7.362°,治疗后12.64±7.152°,对照组分别为20.34±8.531°、15.27±6.576°,组内P=0.000差异显著,组间P=0.33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颈部被动旋转角度,试验组治疗中56.67±9.203°,治疗后62.22±7.346°,对照组分别为55.22±7.193°、60.10±5.901°,组内P=0.000差异显著,组间P=0.732无显著差异。
  颈部侧屈角度,试验组治疗中7.86±4.323°、治疗后5.49±3.034°,对照组分别为8.97±4.232°、7.00±3.637°,组间P=0.000差异显著,组间P=0.47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目外眦至口角距离差值,试验组治疗中4.36±3.288mm、治疗后2.82±2.702mm,对照组分别为7.09±4.348mm、6.00±3.849mm,组内P=0.000差异显著,组间P=0.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变量分析,治疗中P=0.023、治疗后P=0.00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积分的比较,组内治疗中和治疗后均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积分差值在各治疗阶段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揉捏旋牵矫形法和传统手法均能有效治疗小儿肌性斜颈,二者均有良好的安全性,揉捏旋牵矫形法见效更快,效果更明显,尤其是面部畸形更为有效,揉捏旋牵矫形法疗效肯定,值得推广。
其他文献
目的  通过临床研究,观察陈宇清推揉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肝胃不和型)的临床疗效及对焦虑、抑郁程度的影响,为陈宇清推揉法治疗FD(肝胃不和型)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提供依据,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理,形成技术规范,为推拿治疗FD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方法,选择2018年3月至2019年1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门诊符合FD(肝胃不和型)诊断及纳入标准的72例患者,随机分为陈宇清推揉
学位
目的:  通过针刺膝骨关节炎患者相应的敏化穴,观察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各项评价指标的变化,评价针刺敏化点/穴位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治疗膝骨性关节炎提供新思路、新方法,为腧穴敏化规律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借鉴。  方法:  收集66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33例和对照组33例。试验组:用VonFrey电子测痛仪对其膝关节周围的13个经穴及压痛点进行敏化探测,
目的  观察隔姜泥灸法与单纯针刺法治疗中风后尿失禁在临床中的疗效和差别,验证隔姜泥灸法治疗中风后尿失禁的有效性,为临床治疗此病提供一种新的治疗方法。  方法  按照随机分组法把符合入组标准的60例中风后尿失禁患者,分为试验组(隔姜泥灸组)与对照组(针刺组),30例为一组。治疗组患者先取仰卧位,充分暴露少腹部皮肤,以患者关元、中极穴区为中心,先在施灸处的少腹部皮肤敷一层无菌纱布,然后将完全捣烂成泥状
学位
目的  本课题通过针刺水沟、内关、涌泉以开窍醒神,结合局部针刺廉泉、哑门、通里活血通络,与头部穴位针刺进行对比,观察“醒神”与“通络”法并用治疗中风后失语的临床疗效,证明“醒神”与“通络”法并用对中风后失语恢复的有效性,为临床治疗中风后失语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方法  本课题选取60例中风后失语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入组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醒神”与“通络”法并用组)和对照组(传统
目的:  观察臭氧水关节腔冲洗联合穴位注射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疼痛、关节功能活动度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的实验设计,将68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臭氧水组和生理盐水组,每组34例。臭氧水组行20μg/ml的臭氧水关节腔冲洗及穴位注射,生理盐水组行生理盐水关节腔冲洗及穴位注射,两组注射穴位均选择血海、梁丘、阴陵泉、阳陵泉、三阴交,2ml/穴;1周治疗1次,
学位
目的  采用穴位埋线配合填髓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以观察该疗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将60例符合标准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随机分入治疗组(n=30)及对照组(n=30)。治疗组予穴位埋线配合口服填髓丸,穴位埋线2周治疗1次,共4次,选穴原则根据辨证取穴法结合影像资料显示病变部位进行取穴。对照组予口服塞来昔布胶囊及柳氮磺吡啶肠溶片。治疗周期均为8周。治疗结束后,采用中医证候评分
目的:  本临床研究旨在通过运用陈宇清迭揉法和常规推拿手法治疗功能性便秘(气秘型),观察陈宇清迭揉法治疗功能性便秘(气秘型)的临床疗效,并评价该手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临床治疗功能性便秘(气秘型)提供更多的治疗思路。  方法:  将符合入组标准的60例功能性便秘(气秘型)患者随机分为陈宇清迭揉法组(治疗组)30例和常规手法组(对照组)30例,分别对两组进行不同的手法干预。两组患者治疗频率均为1次/
目的:  评价医用臭氧水穴位注射联合骶髂关节注射治疗强直性脊柱炎48周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将纳入的72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随机分为臭氧水组和药物对照组,每组各36例。臭氧水组:将20μg/ml的医用臭氧水注入大椎、风池、肾俞、大肠俞、夹脊穴及骶髂关节间隙,2~5ml/穴,10ml/处,1周治疗1次,12周为1疗程。连续治疗12周后,逐渐延长治疗时间间隔,之后每12周分别为每10天、15
学位
目的:本研究观察参附强心方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作用机制及临床效果,评价参附强心方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为中医从阳虚水泛辨治本病提供依据,为中医药预防和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提供数据支撑。  方法:将64例符合阳虚水泛证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参附强心方组和对照组各32例。参附强心方组采用参附强心方和西药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的西药常规治疗,通过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在心功能、NT-proBNP、NO、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 2.5),采用数据挖掘技术,探析周立华教授辨治房颤的用药规律并总结学术特色,为房颤的辨治提供一种有效的思路与方法,以便传承和推广周立华教授辨治房颤的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  方法:  1.通过整理跟师笔记和周立华教授的相关论文及著作、科研成果等资料的方式,初步探讨周立华教授辨治房颤的学术思想。  2.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 2.5)”软件探析周立华教授治房颤的用药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