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退与振兴——东北移民创业文化的变迁及比较研究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zh1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绝不单纯是一个经济行为,更是一个社会发展和文化转型的系统行为,或者说,东北文化的现代性转化既是振兴的内容,又是振兴的动力。然而,在探索东北区域社会转型的过程之中,人们“就经济论经济”,往往习惯于从有形的“物”中来寻找问题的答案,执着于用“经济增长”的思维来解决东北“社会停滞”的难题,热衷于用“经济中心”的理念来引导东北“全面转型”的议题,将目光聚焦在体制、机制、资金、资源、人才等正式制度和经济因素上,从这些经济要素中寻找“东北失落”的原因,并且围绕经济要素“做文章”,而对文化因素、社会因素等非制度层面视而不见或不够关注,如此这般,东北老工业基地历史包袱沉重、发展步伐停滞,长期以来一直困于投入、改造、转制和调整的经济怪圈之中。
  反观和发掘“东北现象”及“新东北现象”的深层诱因,不难发现,体制机制的阻滞效应、官僚本位的闭锁效应、人才匮乏的短板效应、资源枯竭的约束效应等均不容回避,而且,东北文化在经济社会转型中的推力和阻力亦不能等闲视之。如果一个区域没有进步、厚重、符合时代需要的文化底蕴,就难以实现经济社会的顺利转型和跨越发展,反之,也可能成为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深层制约因素。其中,东北移民创业文化的深沉积淀尚未得到挖掘、激活和利用,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隐秘”原因。
  因而,应该将时空、历史、文化维度纳入到对东北社会转型的思考框架之中,跳出“经济中心”的单向逻辑,以提升移民创业文化为切口,以振兴东北人精神为关怀,重新认识东北社会振兴的历史文化过程。这就是本文的思考脉络和理论关照。
  依据东北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可以将东北创业文化的发生、养成与演化分成三个阶段:即1860年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前“生存型”移民创业文化;1949年至改革开放之前,新中国计划经济时期“动员型”移民创业文化;改革开放实施三十年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下“发展型”移民创业文化。
  从本质意义上说,“闯关东”移民创业是“贫苦农民在死亡线上自发的不可遏止的悲壮的谋求生存的运动。”无论是基于国家和政府的大共同体,还是基于村落和宗族的小共同体,这些原乡的社会组织都已无法为移民提供应有的社会保护和福利支持,移民不得不离乡创业、另谋生路。换句话说,关内移民“闯关东”创业,是“国家积弱”、“社会涣散”背景下民众自发的自我保护行为。
  晚清至民国时期,闯关东移民的生存型创业,其基本动因源自当时社会的生存压力。战乱的频发、社会的混乱、生计的压迫并不允许这些移民仔细评估创业过程的风险、选择创业方式的优劣,整个移民的迁徙、流入、生根过程,都是为了解决基本的生存问题,所以这些移民的创业过程在信息缺乏等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下,既表现出敢为人先的冒险意识,又充满了浅尝辄止的机会主义。所以,这一时期的移民创业场域具有鲜明的生存型特点,一切以“活着”为出发点。
  如果说,晚清至民国的“闯关东”移民潮是“国家”控制体系衰败状况下“社会”的自我防御、保护行为,那么,新中国成立之后,计划经济体系下的“进军北大荒”则是国家强势动员、群众被动参与的一系列移民建设运动。
  建国后的移民创业场域,有以下几个重要特点:移民创业的空间位置基本是固定的,没有自主流动的可能性;移民创业行为受到组织的严格控制,不是自由选择的结果;移民创业过程以集体形式开展,个人是完全服从于集体的;移民创业受到国家强烈干预,国家权力甚至深入私人领域。整个移民创业场域,几乎脱离了“创业”的内在本质,陷入了一种“国家压制社会、政治超越经济、集体淹没个体”的情境。移民创业不再是一个单纯的经济行为,而是一个充满意识形态色彩的政治行为。移民创业活动总体上是被动的、盲目的、无意识的。
  在改革开放的大环境下,东北移民创业场域获得了较大的机会空间和自主性。移民创业者可以“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相对自主地选择创业地点、寻找创业机会、择定创业项目、权衡创业手段。在社会氛围和市场环境逐步宽松的背景下,这些移民创业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得到了较大程度的释放,基本上不再完全受制于行政权力和意识形态的管制与支配,而是在市场规律和自我选择的前提下进行就业与创业。
  移民自主创业场域的形成和拓展,很大程度上受益于改革所释放出来的“流动创业资源”和“自主创业空间”。进而言之,“流动创业资源”与“自主创业空间”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是国家与社会关系调整的结果,而随着“国家”的退场和“社会”的凸显,“流动创业资源”与“自主创业空间”获得了进一步放大和扩展,将会进一步改变社会与国家的关系,特别是弱化社会成员对国家的依附关系。正是在上述意义上言之,改革后移民创业不再绝对依赖于国家和政府,而更多地由民间社会以市场逻辑来运作。改革开放以来东北移民创业彰显出的自主性特征,让创业活动渐趋回归经济行为的本质。
  如果说“生存型”移民创业文化的核心是“闯”,它强调“敢闯敢干、敢作敢为”的冒险精神,“动员型”移民创业文化的关键是“创”,它强调“从无到有、无私奉献”的集体精神,那么“发展型”移民创业文化的实质是“新”,它强调“市场引导、创新发展”的自主精神。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三种不同的创业文化形态之间相互冲突、彼此制约,共同构成了目前东北创业文化的大致轮廓和基本框架,也铸就了当下东北移民创业的主要状态和氛围。构建东北新型地域创业文化,必须激活并利用上述三种新老“传统”创业文化中的优秀因子。
其他文献
风险资本是投入到具有高成长性风险企业中的一种权益资本,20世纪50年代起源于美国,其根本目的是为了获得高额投资收益。任何形式的风险资本,在持有风险企业股权一定时期后,都会考虑退出风险企业,收回投资并获得收益,然后再进行新一轮的投资计划。因此,风险投资作为高风险、高回报的活动,需要可靠的退出机制提供安全保障,完善的风险投资退出机制就成为风险投资收益能否顺利实现的关键。第一部分介绍风险投资的一般理论和
学位
文化工业批判理论是阿多诺众多理论中比较重要的一个部分。随着社会不断发展,科学技术不断进步,文化工业已深入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人们思维方式和行为举止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文化工业是社会不断发展的必然产物,无论是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都已经越来越离不开文化工业产品,可以说,文化工业的现象已在全球泛滥。因此,对文化工业的全面了解及正确认识迫在眉睫。  本文对阿多诺文化工业批判理论的研究首先是对其
学位
文化一词一直极富魅力,文化问题一直是吸引学术界关注的前沿性话题。而在文化转型和现代化的进程中,关于文化进化的争议和评说尤为令人关注。文化进化论是一种影响深远的理论,而且经历挫折和争议。文化的进化可看作是一般进化的一个方面。由于文化进化的思想是从生物进化的理论中引申而来,因而在文化进化的研究领域中借用了大量的生物进化用语,将“进化”、“学习”、“遗传”、“选择”等概念直接套用在文化进化上。然而到目前
学位
《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历史观即实践唯物主义历史观的正式诞生地,它的产生是人类历史理论研究的最伟大成果。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实践唯物主义历史观“是描述人们的实践活动和实际发展过程的真正实证的科学。”①“这种历史观和唯心主义历史观不同,它不是在每个时代中寻找某种范畴,而是始终站在现实历史的基础上,不是从观念出发来解释实践,而是从物质实践出发来解释观念的东西”②。根据马克思的概括,观照
当代西方心灵哲学中的各种理论在近几十年发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心灵本体论变革。因为要理解心灵的本质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就是在本体论上对心灵进行澄清,还之以本来面目。戴维森凭借其解释主义和异常一元论成为这场变革的重要参与者。  解释主义为我们理解心灵观念,认识心灵的本质,澄清心身关系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因为它提供了一种与以往截然不同的心灵观,即认为心灵是一种解释性投射。解释是戴维森哲学的一个核心概念。戴
本论文研究罗尔斯差别原则的证明。差别原则是罗尔斯《正义论》的核心内容之一,其基本含义是在自由优先与机会平等优先的条件下社会经济政策的安排要有利于社会最不利者。社会最不利者通常是指代表性人的最低合法期望的收入阶层。以此为依据,罗尔斯把社会划分为两类人:较不利者与较有利者。这两类人在社会合作体系中,其收入存在着连锁关系与紧密啮合关系,在罗尔斯的社会福利函数图式下表现出非同一般的相互性关系。在罗尔斯的切
学位
市民社会与国家二分架构是市民社会理论的核心。市民社会与国家二分架构的确立离不开个人生活和公共生活的演变及资产阶级启蒙思想这两个前提条件。市民社会与国家二分架构模式是个人生活和公共生活二分架构模式发展和演化到民族和主权国家形成、市场经济得以确立的资本主义社会时期才形成的。我们认为:现代市民社会,就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独立于政治国家的整个私人生活领域;它既融合在个人生活的三个领域——家庭、经济领域、
学位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哈贝马斯交往范式中的形式语用学意义理论。在哈贝马斯实现交往范式之前,出现了各种不同的意义理论,哈贝马斯在批判吸收以往的这些意义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具有范式转换意义的形式语用学意义理论突破了以往的意义理论研究框架。其主要思想来源于对结构主义、行为主义、经验语言学和语言分析哲学的批判和继承。本文在考察这些思想渊源的基础上,详尽地阐释了哈贝马斯交往的形式语用学意义理论。我们认为,哈贝马斯交
学位
西方近代兴起的浪漫主义哲学运动对马克思哲学形成产生的影响一直受到国内外学界谨慎的思考。但马克思对浪漫派的批评之声,却往往引发若干研究者认为两者是对立关系的误解。传统的研究习惯于遵循列宁的论述,认为马克思的思想有三个组成部分与三个理论来源,而忽略了对马克思青年时期浪漫主义阶段的思想演进的逻辑考察。伴随着马克思与西方思想传统关系研究层面和梯度的逐步深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古希腊-罗马的古典思想、基
无论是作为一个心理学家,还是作为一个哲学家,威廉·詹姆斯所关注和思考的问题的核心,一直都是人类的意识现象。詹姆斯系统地对意识问题进行思考和论述开始于他的《心理学原理》写作时期,成熟于“彻底经验主义”学说的提出,而关于“宗教经验”的演讲是这一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中间点。可以把这三者看作是詹姆斯关于意识问题的思考的三个阶段,它们清晰地体现了詹姆斯的对于意识问题思考深度的变化,对于这个变化的考察,要始终以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