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喀斯特山区石漠化贫困效应研究

被引量 : 14次 | 上传用户:chij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石漠化贫困效应是在脆弱的喀斯特生态环境背景下,不合理的人类活动造成基岩裸露或土层变薄,致使可利用土地面积减少或土地生产力下降,农民收入减少,而植被资源减少,生态环境的逆向演化,诱发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并削弱其抵御水土流失和旱灾的能力,进而增加农村经济发展成本,造成农村贫困积重难返的现象或机理,简单的说,即石漠化引发或加剧农村贫困的现象或机理。本文以石漠化与农村贫困问题结合起来研究为基本出发点,以毕节试验区为研究对象,综合RS、GIS技术和数理统计方法,分别从宏观和微观的尺度探讨西南喀斯特山区石漠化对农村贫困具体作用方式,诊断西南喀斯特山区石漠化贫困效应作用机制,并提出破除石漠化贫困的策略。所做工作及研究方法如下:(1)毕节试验区石漠化时空演变过程及其特征。基于ArcGIS9.3、ENVI5.0等软件平台,运用决策树分类方法,对2000、2005及2010年等3期Landsat TM影像进行解译和空间变换分析,分别从演变方式、演变方向和演变速率等方面演绎石漠化的时空演变过程,并分析其演变特征。(2)石漠化治理背景下的农村相对贫困演变过程及特征。简要回顾毕节试验区石漠化治理背景,选择贫困发生率、贫困缺口指数、FGT贫困指数、基尼系数和农村家庭总资产等指标作为农村相对贫困的测度指标,分析2000-2010年毕节试验区农村相对贫困的演变过程及其特征,并以石漠化演变过程为基础,探讨石漠化演变及石漠化防治工程对农村相对贫困演变过程的影响。(3)石漠化贫困效应作用机制研究。以桶井示范点为研究样本,以微观的视角,溯本求源,从石漠化的土地退化属性和生态退化属性两方面出发,以石漠化的发生、发展会影响土地资源和生态资源禀赋,致使土地利用结构发生变化,进而减少了农村各产业的收入,改变农村产业结构,对农村经济产生影响的思路,重点探讨石漠化导致农村贫困的具体作用方式,诠释石漠化贫困效应作用机制。(4)石漠化防治分区及防治对策研究。以石漠化防治工程与农村扶贫攻坚工程有机结合为基本思路,构建“流域-石漠化-农村经济”划分模型,将毕节试验区划分为11个石漠化防治分区,并根据各分区的特点总结石漠化防治工程措施和可重点推广的石漠化治理模式。研究结论如下:(1)毕节试验区石漠化具有明显的时空分异特征。10年间,石漠化演变过程呈现先增加后趋稳的基本态势,石漠化面积由2000年的7437.19km2增加为2005年的7762.13km2,然后又减少为2010年的7692.41km2,石漠化扩张的趋势虽然初步遏制,但局部地区还在恶化,防治形势仍很严峻;石漠化的演变方式以渐进式为主,为10003.84km2,其次是跳跃式,为763.39km2,最少的是返变式,为43.69km2;石漠化演变的方向既存在改善也存在恶化,且轻度改善和轻度恶化的面积均比较大,分别为4698.61km2和3966.81km2,一边治理、一边破坏的现象还没有根本的遏制;石漠化演变速率分为转入速率和转出速率,中度石漠化的转入速率大于转出速率,综合演变速率最高,为43.51km2/a,潜在石漠化和轻度石漠化是中度石漠化增加的主要来源,10年间分别贡献771.06km2和913.12km2;潜在石漠化虽被定义为非石漠化,但并不稳定,容易转变为石漠化。(2)石漠化演变及治理工程影响了农村经济的时空演变。10年间,毕节试验区农村相对贫困状况呈现改善的趋势。其中,农村贫困发生率呈下降趋势,由2000年的32.80%下降为2010年的19.40%,贫困人口减少明显,由2000年的205.58万人减少为93.81万人;农村贫困缺口指数呈现先升高、然后平缓、最后下降的演变特征,由2000年的25.46%增加为2003年的33.00%,然后又减少为2010年的22.07%;FGT2贫困指数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演变趋势,由2000年的0.0335增加为2003年的0.0401,然后又减少为2010年的0.0132;基尼系数在0.3左右,农民收入分配相对较合理;农村家庭总资产不断提高,产业结构调整已初见成效,种植业收入比重在降低;石漠化演变及防治工程的实施对农村经济演变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在石漠化治理工程实施的初期,农村相对贫困的强度及深度均出现了波动,随着工程的继续实施,培育的新的经济增加点逐渐发挥成效,农村经济水平不断提高;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和扶贫攻坚的成果还很脆弱,极易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3)石漠化剥夺了农民通过农业生产改善生活条件的部分发展机会。石漠化主要是通过压缩可利用土地资源的面积、降低土地资源肥力、加剧生态环境脆弱性、削弱生态系统抵御水土流失能力、削弱生态系统抵御旱灾能力等方面减少了农民的种植业收入、林业收入和畜牧业收入,造成农业边际收益更加低,农民自觉或不自觉的改变原有的生产方式,选择非农或对生态环境具有改善并能提高经济收入的经果林业或畜牧业。然而,由于石漠化的发生,农民需要开荒或选用土层较厚、土壤肥力更高的耕地来种植经果林和人工草地,石漠化同样剥夺了农民利用原有林地和荒草地规模化发展经果林业和草食畜牧业的机会。当石漠化造成土地资源和生态资源禀赋发生变化后,准确、及时、有效地产业结构调整,农村经济会朝着更高效益的产业发展,农民收入提高,对土地资源和生态资源的压力减小,加之有效的防治措施,生态环境改善,破除石漠化贫困;然而,当石漠化造成土地资源和生态资源禀赋发生变化后,依然保持原有的生产方式或产业结构调整滞后或不合理,生态环境将不断恶化,农民收入不断降低,陷入石漠化贫困。(4)石漠化防治与扶贫攻坚有机结合,消除石漠化贫困。消除石漠化贫困是石漠化贫困效应研究的根本目的,是解决石漠化贫困的具体实施策略,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切入点,而石漠化防治工程与农村扶贫攻坚工程的有机结合正是石漠化贫困问题最有力的解决途径。以石漠化防治工程与农村扶贫攻坚工程的有机结合为基本思路,构建了“流域-石漠化-农村经济”划分模型,并将毕节试验区划分为11个石漠化防治分区。然后,以石漠化贫困效应作用机制为基础,根据11个分区石漠化状况、农村经济水平和自然资源条件,总结了石漠化防治工程措施和可重点推广的石漠化治理模式。本文以微观尺度,揭示了石漠化贫困效应的作用机制,指出石漠化是通过影响农村的土地资源和生态资源禀赋,减少了农村种植业收入、林业收入和畜牧业收入,进而改变农村产业结构,对农村经济产生影响,即“石漠化→资源禀赋→产业结构→农村经济”,并明确指出石漠化贫困是在西南喀斯特山区石漠化剥夺农民通过农业生产改善生活条件的部分发展机会所造成的贫困;当石漠化造成土地资源和生态资源禀赋发生变化后,农村产业结构能否准确、及时、有效地调整是农村是否陷入石漠化贫困的关键。然后,以打断“石漠化→资源禀赋→产业结构→农村经济’中间环节为突破口,以增强土地资源和生态资源禀赋和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为重点,总结了各分区石漠化防治工程措施和可重点推广的石漠化治理模式,为石漠化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生态重建和扶贫开发提供了借鉴,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理论创新性。
其他文献
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是现今市场上比较成熟的企业信息化产品,它通过改造企业的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使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生产能力等会产生质的变化。因此,企业进行信息化改造,应
工程保证担保是国际上工程风险管理以及有效地保障了合同履行的一种有效的信用工具,同时,也是国际建筑业的一种通行做法。 当前中国建筑领域存在的许多问题,如工程质量问题、
研究背景:肠易激综合症(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BS)是临床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疾病(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 FGIDs)之一,患者的主要症状表现为肠道运动功能
2001年9月11日对中国证券市场来说又是一个值得纪念的重要日子。中国首只开放式证券基金“华安创新”在华安基金管理公司正式推出开始发售。中国证监会2000年10月8日发布《开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糖尿病合并抑郁患者SDS、SAS评分及CRP、Hcy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秦皇岛市耀华医院2009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糖尿病合并抑郁患者7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6
完善的博士后制度不仅是提升研究型大学的竞争实力、推动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重要支撑,也是全面提升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的战略抓手之一。$$ 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发布了《关于改革完
报纸
通过对“包头市丽日花园”居住小区环境景观设计的简要阐述,试图提示当前居住小区景观设计中的误区,探讨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中的原则与方法,提出一些值得大家深思与进一步研
<正>教育部出台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将核心素养作为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学生要发展的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
会议
离心泵是一种应用非常广泛的流体机械,汽蚀严重影响了离心泵的工作性能。本文阐述了离心泵汽蚀的产生机理及其危害;详细描述了有效汽蚀余量NPSH。和必需汽蚀余量NPSH,;利用NPSH。
江苏省小城镇历来是研究关注的热点,随着宏观环境的改变,乡镇企业等集体经济的创业优势不再重现,小城镇发展已经进入转折阶段,需要反思和重新定位。本文以江苏省为例,研究改革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