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译者主体性的发挥

来源 :上海海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eduiz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译论强调原文和原作者,而忽略了对译者和译文的研究,译者主体性的问题长期被掩盖、遮蔽甚至有意的忽略。直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文化转向",人们才开始注意到了译者。译者的角色经历了一个从隐蔽到彰显的过程。当前的翻译研究已经转向了对翻泽主体进行研究,特别是对在翻译中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的译者的主体性进行研究。本论文从哲学阐释学和解构主义的视角对译者的主体性进行了一个全面彻底的分析。全文可以分为以下七个部分:第一章主要回顾了中西翻译研究的历史,得山了译者地位被长期忽略的结论。然而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文化转向的影响下,译者的主体地位得到了普遍认可,其主体性更是受到了热烈的讨论。第二章运用了哲学上关于主体和主体性的概念.进一步澄清了翻译主体这一概念,最后集中到本文的主要目的──译者主体性的研究上来,并且指出主体性分为有意识的主体性和无意识的主体性。这也是本论文的独到之处。第三章介绍了哲学阐释学,并由此视角分析了译者的主体性.最后给予适当的例子加以说明。第四章对解构主义做了系统的介绍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译者主体性。同时,澄清了人们对于解构主义的一些误解。第五章主要是译者在翻译过程之中和翻译过程之外的各个层面上的主体性发挥。第六章说明译者主体性的发挥并不是随心所欲的,要受到原作、原作者、译者以及译文读者等几个主要因素的影响。在结论部分,文章指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发挥主体性,但是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也不能过度地发挥主体性。关键是要找到一个平衡点,既尊重原作者又能使译文读者接受。
其他文献
本论文是在占有张家山汉简247号墓(为称述方便以下简称“张简”)全部语料基础上,以其中的数量词和称数法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的专书专题语法研究。论文旨在全面系统反映张家山
中国古典诗歌的英译,由来己久,译作纷呈,流派众多。该如何译古诗?要不要保持原诗的韵律?诗体,散体译者们各执己见,百家争鸣。诗体派认为,中国古诗的英译应充分考虑原作的形式美,以诗
<正>卢冲,耿宝江,庄天慧,杨浩.藏区贫困农牧民参与旅游扶贫的意愿及行为研究——基于四川藏区23县(市)1320户的调查[J].旅游学刊,2017,32(1):64-76。邹光勇,何建民.在线旅游
语言的借用是语言发展中较为普遍的社会语言现象,是由语言接触引起的,它是一门语言获得新词和丰富自身词汇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当代中国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语言接触的机会
面积广阔的干旱荒漠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碳库,其碳循环也是影响大气CO2浓度和全球变化的关键生态学过程。了解目前干旱荒漠区土壤碳循环研究现状对于准确评估全球碳收支具有重
文字识别是集模式识别、图像处理与文字处理技术相结合的一种新技术,是模式识别和人工智能领域的一个研究方向。目前,西方文字和汉字的印刷体识别经过了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已
<正> 一、考证唐代碎叶方位的意义碎叶是我国唐代的西睡重镇。根据文献和考古资料,公元五世纪已有此城,十一世纪时,它的地位为新崛起的黑汗王朝都城之一八剌沙衮所取代,其后
意向性理论是20世纪的语言哲学从80年代至今致力探讨的重要论题之一。本文就试图从心灵、语言与世界三个方面关系入手,从中揭示塞尔意向性理论的实质及其在解决人与语言、人
<正>所谓"民俗",是指依附人民的生活、习惯、情感与信仰而产生的文化。所谓"独特展示",就是说与《国风》中其他各组作品相比,《郑风》在作品中所展示出来的诸种民风民俗,表现
会议
模糊语言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模糊性是语言固有的特性之一。模糊语言谈论的实际上是模糊语义的问题。“模糊”是一个术语,是指某个语义所反映的对象边界不明。自然界和人类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