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形容词的复合谓词逻辑

来源 :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xhaly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起,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逻辑研究从数学、哲学拓展至语言学、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等多个领域,自然语言逻辑是其中重要的一个分支。自然语言逻辑作为逻辑学与语言学、计算机科学等学科交叉研究的成果,其目的在于用逻辑系统将自然语言表述为机器可以理解和处理的符号语言,其已经成为现代逻辑学中极具生命力和发展前途的一类。
   论文源于一个熟悉的推理:“蚂蚁是动物”到“大蚂蚁是大动物”。针对这样一个推理,考虑词语语义的外延以及词语构成所体现的语义关联。针对自然语言中的类似现象,在经典谓词一阶逻辑的基础上,用一种新的研究方法-谓词精细化,构建一系列复合谓词逻辑系统,解决自然语言中所存在的逻辑表述问题。
   经典的一阶谓词逻辑研究思维的规律,抽象度高,但在面对复杂的自然语言系统,无法体现词语间的一些语义关联,表达力尚显不足与机械。同时,自然语言中并非每类词语都有语义外延,而经典谓词逻辑将所有的词语都处理成有外延的谓词,易产生困扰。复合谓词逻辑在经典谓词逻辑的基础上,着眼于不太引人注意的谓词,用精细化的方法构建复合谓词,结合自然语言生成规律对自然语言现象进行表述。作为自然语言逻辑的一种,复合谓词逻辑以谓词逻辑作为工具,基于自然语言的毗连生成性,研究自然语言构成规律。
   本文主要刻画了自然语言中最为重要的三类词语:名词、形容词和副词。针对这三种词,依次提出谓词、限制词、形容词和副词进行表述。首先基于对于词语外延的思考,分析经典逻辑系统中的谓词。针对自然语言中有严格外延的名词、名词性的词组和结构构建一阶的类谓词逻辑系统;再根据自然语言的构成性,对谓词进行精细化刻画,引入限制词,建立限制词复合谓词逻辑系统;在形容词复合谓词逻辑系统基础上,通过自然语言中同一词语担任句法成分不同时的语义关联,建立形容词复合谓词逻辑系统;在形容词复合谓词逻辑系统,秉承“精细化”的思想,利用自然语言的生成性,引入副词,刻画限制词和形谓词的内部结构,建立副词复合谓词逻辑系统。同时,对于论文中的各个系统都建立了相应的形式语义和公理系统,讨论了系统性质,并结合语言实例进行例证,较好地表述了类名词、形容词和副词等词之间修饰的语义关联。具体而言,类谓词逻辑系统是刻画所有类词的一个基本的谓词逻辑系统;限制词复合谓词逻辑系统区分了基本类词和有修饰词的类词,如“蚂蚁”和“大蚂蚁”等等;形容词复合谓词逻辑系统刻画了担任不同语法位置的同一形容词,如“漂亮蚂蚁”和“蚂蚁漂亮”等等;而副词复合谓词逻辑系统则区分了有副词修饰的形容词和无副词修饰的形容词,如“漂亮的蚂蚁"和“(很)漂亮的蚂蚁”,“蚂蚁漂亮”和“蚂蚁(必须)漂亮”等等。
   通过论文中的系统阐述、论证及实例表述等可看出,复合谓词逻辑使用的谓词精细化方法较好地贴合自然语言的生成规律,可以处理自然语言中大部分的语言现象。自然语言是一个庞大繁杂的系统,语言种类繁多,语言构成中的不可确定因素众多。而复合谓词逻辑中语言表述的基本规则依据自然语言的通用语法,因此不受所选择语言的局限,是适用于所有含有这三类词语或其他符合条件的词语或结构,具有相应语法规则的自然语言系统的一个通用逻辑系统。论文表明了谓词精细化是针对自然语言系统逻辑表述的一个有效方法,并且表述结果清楚简洁。在复合谓词逻辑的基础上,可以拓展至更多自然语言现象,对其进行有效的逻辑表述和处理。
其他文献
默里·布克钦(Murray Bookchin)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积极参加各种生态运动,成为了美国老牌的绿色理论家和社会理论学家。在这一过程中他的将无政府主义和生态学相结合的思想逐渐形成,通过对欧洲和美国激进传统的创造性反思,他建立了自己的一种理论,称为社会生态学(Social Ecology),又称“生态无政府主义”(Eco—anarchism)。布克钦的社会生态学认为,正是人对人的支配(等级制)
学位
祭礼在中国古代社会具有极为特殊的地位,是先人信仰的载体,具有祈福、消灾、报恩、教化等功能,其源自于原始巫术中的事神致福。祭礼起源之初,人人可以与神灵直接对话,表达自己的美好心愿。经过绝地天通等一系列的改革发展,祭祀职权被掌握在巫觋手中,神人相隔,不再自由交通。周克殷商之后,周人在原始礼俗的基础上经过损益创制,形成周礼,以天神、地祗、人鬼为祭祀对象,并设有宗伯之职专门管理。值得注意的是,周人赋予祭礼
学位
自古希腊以来自由问题就是哲学家们不可回避的课题,这也是一个纷争不断的战场。康德在认识论上的“哥白尼式的革命”,同样引起了自由理论上的“哥白尼式的革命”,他从先验的角度为自由的可能性做了辩护,又通过道德法则给予自由以实践上的实在性。其自由理论,是其理论最重要的部分,也是最为费解的部分。本文试图从四个方面对康德的自由理论进行研究:一、康德自由观的理论基础。认识论上的“哥白尼式的革命”,是康德研究方法的
学位
切克兰德软系统思想和软系统方法论是在20世纪70年代的系统运动当中涌现和发展出来的一种以诠释主义的视野来解决人类问题情境的系统进路。它是切克兰德在系统实践中通过对系统思想及系统方法论所采用的哲学立场、社会理论以及系统概念进行不断反思和实践的成果。本文从反思的视角和历史的维度来梳理其理论演化进程,在阐明它与哲学、社会理论和系统思想之间的内在联系的基础上做出适当的评价和补充。  第1章中本文首先在反思
学位
对突现理论的研究是科学与哲学及其交叉领域的一个重要问题,国际学术界在这方面的讨论十分热烈。继英国突现主义学派开创突现理论的研究先河并引发了关于突现的第一次论战之后,突现理论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在心灵哲学中形成一个重要的派别,在解释心-身关系这个心灵哲学的基本问题方面发展了一条具有特色的研究进路。二是在本体论哲学中,力图建立一个层次本体论的世界图景,揭示出各学科从不同层次对自然现象进行研究
学位
约翰·斯图亚特·密尔是十九世纪一个令人钦佩的人物,他的道德哲学造就了一种丰富、复杂而引人入胜的功利主义和自由主义的理论体系,当代许多伦理学家和政治学家常常返回到他的思想中去寻找启发。可是密尔的功利主义和自由主义常常被指责相互冲突,并且引发了关于功利原则与自由原则之整合问题的持久争论。本文就是针对这一争论的主题展开论述的,想以绵薄之力为密尔的整合工作做出辩护。研究方法方面,本文一反过去把目光仅集中于
学位
本文讨论爱尔兰近代早期哲学家巴克莱(George Berkeley,1685-1753)的重要著作《海拉斯与菲洛诺斯的三个对话》中的颜色理论的一致性问题。文章首先论述了巴克莱的颜色理论,并指出颜色理论的一致性问题;继而细致地分析和评论近期两位研究者对此问题的相反回答;最终得出对这个问题的解决和一点后续的推断。文章的结论是:巴克莱的这种颜色理论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但是不见得能被多数人接受。
学位
人们对迪昂的整体论已经是耳熟能详,然而对于他的约定论却论述较少。罗伯特·马里奥奇(Roberto Maiocchi)在他对迪昂的《物理学理论的目的与结构》的评论中认为迪昂是反对约定论的,其理由主要有二:第一是他通过对当时思想背景的考察,认为迪昂著作该书的目的是要反对当时法国甚至欧洲科学界流行的工具主义,约定主义作为工具主义的一种变形也是迪昂所不认同的;第二是出于迪昂自己在书中的论述,迪昂在《物理学
学位
目前,在具体的公共卫生实践领域中,越来越多的道德风险和伦理冲突迫切需要相应的原则和规范加以协调。在风险社会的大背景下,如何在较好地应对相关问题和伦理挑战的同时,有效地对自身的哲学根基和价值基础进行反思和批判,是公共卫生伦理学本身发展必须要迈出的关键一步。  现在,全世界正处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高发期,由于这类事件具有突发性、破坏性以及高风险性等特征,在极其有限的时间内,权利与自由,健康与风险,个人
对认知分歧的处理已经成为当前认识论与伦理学都十分关注的热点问题。从认识论的角度看,认知分歧问题涉及到我们对证据、证言、信念等认知概念的理解;而从伦理学的角度看,认知分歧本质上涉及的是一个规范性问题,即我们应该如何理解来自一个认知对等者(epistemic peer)的的认知分歧,以及在认知分歧的基础上,我们应垓如何调整自己本来持有的信念或信念度(credence)。  解决认知分歧的策略大体上说有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