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价值”范畴的哲学分析——基于现象学的视角

来源 :西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ra_summ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济学经过长达数百年的发展,如今却日益陷入一种“科学危机”之中,这种危机是自然主义世界观造成的。
  受制于自然主义世界观,一切实证科学包括经济学都以绝对客观性为该门学科发展的理想目标。尽管实证科学研究取得了辉煌成就,其片面性也日益显露。那就是,由于自然主义不能理解一切主体性的成就,它就用客观主义的解释去歪曲我们对“主观性”的认知,最终导致实证科学“严格的科学性”的丧失。
  经济学价值论,即经济学对所谓“经济价值”这种特殊的价值形式的理论研究,正是处于这样的困境中。“价值”是经济学的第一范畴,是任何经济理论都无法真正回避的基础问题。但是尽管各种经济学价值论对经济价值进行了不同的理论解释,价值问题非但没有越辩越明,反而越来越趋向对立,而这种对立基本上是不同立场的对立。“经济价值”的本质已经被这些植根于自然主义的理论遮蔽了。因此,在一种新的哲学基础上批判反思这些经济学价值论及其为经济学研究带来的错误与混乱,正是当下一件有意义的工作。
  本文以经济学价值范畴为研究对象,力图重新揭示经济价值的本质。这就意味着,若不在一个新的经济哲学的基础上同时反对自然主义,这项研究就不能取得突破。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本项研究选择了现象学的方法和视角,因为现象学的理论起点正是对自然主义的猛烈反击,可以说,现象学为价值研究提供了最恰当的方法。因此,本文对经济价值的哲学研究,准确的说是对经济价值的现象学分析。
  为了保证现象学分析进行得顺利而不被不断累积的疑惑打断,本文在进入正式的经济价值研究之前,用单独的一章介绍了现象学的理论基础,包括:现象学的基本情况,现象学作为严格的科学的信念,现象学对自然主义的反对,现象学的直观原则和还原方法,现象学鲜明的向主体性回溯的特征以及现象学的核心概念,并在本章最后提供了一个通俗的现象学分析的案例。本文对经济价值的现象学分析基本没有超出这个案例的东西。
  本文首先分析了价值的一般本质和价值对象的被给予方式,通过这一分析指出了经济学价值论所包含的一些具体错误,包括:经济学“偏好理论”对于价值偏好的错误理解;经济学“需求价值论”对于价值的错误理解;并由此指出这两种错误理解分别造成了怎样的经济学理论困境,即价值评价的主观主义错误和效用价值论对价值决定的片面理解,实际上是对效用价值论和某种特殊的要素价值论的批评。与后一种错误做对比的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二者在不同方向上失于片面,但是在文中我们实际上对劳动价值论做出了现象学的新的诠释。
  本文核心部分对经济学价值范畴进行了现象学分析。由于经济价值在经济学理论中分裂为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因此我们实际上分别对使用价值、交换价值及二者关系进行了现象学的分析。(1)我们的分析表明,原初意义上的经济价值是使用价值,但是在现象学的视角下,使用价值必须被理解为善业意义的使用价值,在这种意义上的使用价值中,起奠基性作用的不是“物性”而是“效用”,这是一种不同于马克思的理解。(2)我们对交换价值的分析涉及对交换、商品的现象学分析,我们认为,不管在不同的经济理论中构成商品的经济价值的内容究竟是什么(不管是效用还是劳动),交换价值都并不是一种独立的价值质性而只是商品经济价值的样式。(3)交换价值的建立条件,即“交换价值在使用价值中的奠基”,通过主体间性理论得到了现象学的说明。事实上,这是对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基本命题——“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的又一种现象学诠释。
  作为对经济价值研究的总结,我们评论了经济价值的价值级序,即济价值处于价值王国的何种位置。这是我们就价值哲学家对经济价值的普遍轻视现象做出的回应。
  最后,我们把货币当作特殊的经济价值形式加以研究,通过对货币两个突出的现象学特征的刻画我们认为,货币并不是经济价值,在货币本质充分的显现中,货币既没有使用价值也没有交换价值。货币作为经济价值的象征参与到经济生活中去,既造成了经济活动的中断,又保证了经济活动的连续。
  本文研究方法:除了立足现象学的核心方法——本质还原与超越论还原——对相关经济现象进行现象学分析;本文也借助了对某些经典文献的诠释性解读,从现象学的角度重新理解它们;甚至可以说,在面对前人的成果,特别是现象学家的理论成果时,我们干脆是奉行拿来主义和折衷主义,好在我们的重点是从任何能给带给我们启示的地方获得启示,而不是要就所提出的问题做出最终裁决。
  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
  (1)本文以反对自然主义为根本出发点。我们不仅指出传统经济价值论对经济价值的基本解释都并不令人满意和信服,更明确指出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源是自然主义。不仅经济学的价值研究受到自然主义妨害,当代“经济主义”(布尔加科夫语)、经济学帝国主义都是这种自然主义的结果。
  (2)本文另辟蹊径,主张从哲学角度重新审视经济价值,将经济学“价值”问题置于一个全新的基础之上。本文梳理了经济科学和哲学一般的历史关系,指出哲学乃是经济学的根源,因此,不同于传统经济学囿于经济学理论框架的对经济价值的实证处理,实际上在更深的层次上,即经济哲学的层次上开展基础理论的研究工作。
  (3)本文引入现象学方法,开创性地介绍了一种“经济价值现象学”。本文通过文献回顾发现,传统经济哲学,包括作为伦理学的经济哲学和作为科学哲学的经济哲学都不能有效克服自然主义和解决经济学价值论问题。只有现象学才能彻底克服自然主义,并为经济学价值论研究提供最恰当的方法和建立最稳固的理论基础。借助现象学的方法,本文得以以“面向实事本身”的态度面向“经济价值本身”,即,既不是用一种理论建构来表象经济价值或解释经济价值,也不是用数目字来实证价值。面向价值本身所要求的唯一合理的方法是,如其所是的描述价值现象,在对价值的本质直观中获得其本质洞见。
  本文的不足之处是:
  (1)在本文所及的文献范围内,笔者几乎没有找到任何可借鉴的经济价值现象学的研究成果,因此这种经济价值论和现象学的结合绝大多数都是笔者独立思考的结果,难免片面和错误。
  (2)笔者为本项研究搜集了大量资料,但是还是有许多外文参考文献由于国家政策限制,最终没有取得。如果能够获得这些资料的话,相信将对本文研究角度有更大的丰富,对研究质量也会有正面的提升。
  (3)受到笔者水平限制,我们在文章中并没有对经济价值的现象学研究的哲学基础加以评估。对于不同的价值现象学成果,笔者也不能对取舍选择做出充足的论证;由于这些成果对于本研究来说兼具有用性和稀缺性,基本上,本文对此采取了折衷主义和拿来主义的处理方式。
  (4)本文批评了效用价值论、要素价值论、劳动价值论,但还远不足以在对经济价值的这种现象学研究之上形成一种新的经济学价值论做好准备。经济学价值论研究仍然主要是经济学家的工作,经济现象学在这里只是经济学研究的前导。
  (5)由于前期文献准备时间耗费过多和其他一些个人原因导致后期论文写作时间不足,本文没有按照最初的计划展开更为完整的经济现象学研究。本文对经济价值的现象学研究是计划调整的结果,它属于现象学为经济学奠基的两条策略中的次要的一条。如果有机会的话,这另外一条策略,即经济生活世界的现象学,将是笔者未来研究的主要方向。
其他文献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金融一体化的发展,全球掀起了跨国并购浪潮。跨国并购成为FDI的主要形式,全球并购案例和金额在逐步增加。五次并购浪潮一次比一次迅猛,每一次浪潮都给世界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世界经济格局在不断变化,金砖五国成为世界经济的新兴力量,全球跨国并购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发展中国家企业实力越来越强,一大批企业在世界500强中占有一席之地,以发展中国家企业为主导的并购占全球并购比重日益增加。  在国
学位
1978年农村改革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作为我国土地的基本经营制度,至今已经发挥了30多年的作用,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在目前的经济发展阶段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带来的土地细碎化经营模式已经成为了农村经济的制约因素。随着改革的深入,农村土地经营效率低下、农民收入低、农村劳动力得不到解放等问题日益凸显,解决“三农”问题也成为经济改革的重中之重。在此背景下,农村土地流转成为包括理论界在
学位
中国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确立,解放了农业生产力,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成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被誉为中国社会主义农业改革与发展的“第一次飞跃”。但是,随着农业现代化、产业化以及新型城镇化进程的推进,以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为特征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开始面临新的挑战。一方面,家庭承包制的小规模、分散性经营,影响了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从而导致农业生产的低效率与高成本;另一方面,工业化以及
金融危机之后,全世界范围内就业不景气现象的持续,反映出已有就业政策的局限性和发掘新政策的必要性。本论文从就业的社会价值内部化的观点切入,全新深入地探究就业政策。本论文的观点不仅提供了新的就业政策方面的理论依据,更重要的是能跳出已有政策的局限,挖掘更具效果的政策手段。  现代经济中,多数政府视就业问题为非常重要的课题。政府之所以重视就业问题,难以说只是因为就业对创造国民经济收入的贡献。应该说创造国民
学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驶入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无论是GDP平均两位数的增速、世界第二的总量,还是大幅提高的人均收入和生活水平,无一不昭示着经济发展的巨大成就。在这一过程中,做出贡献的因素有很多,而这其中占据举足轻重地位的无疑是出口和投资。  在改革开放初期,处于一个资本极度匮乏的状态,因此招商引资成为重中之重,外商直接投资(FDI)成为了我国经济腾飞的主要引擎之一。直到今天,FDI仍然对我国的经
婚姻与幸福感的关系一直以来颇受关注和争议。大部分学者认为,婚姻有助于提高人们的主观幸福感;也有学者认为,主观幸福感与婚姻之间的相关度不大,婚姻甚至还有可能降低当事人的幸福感。关于婚姻结构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不同学者的观点也存在一定分歧。  成家立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婚姻也被一部分人比作围城,城外的人想进来,城里的人想出去。来自民政部2010年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的离婚率已连
学位
自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中国居民消费增长持续低迷,居民平均消费倾向不断下滑,居民消费行为发生深刻变化,以至于1990年被视为中国消费市场的历史“拐点”之一。随着改革进程的推进,市场化的程度越来越高,居民收入在不断增长,消费品的种类也越来越多,但我国居民消费率却没有提高。虽然中国经济在金融危机、全球经济普遍下滑的背景下依然能够一枝独秀,国民经济保持稳定增长,但是居民消费需求不足使得拉动经济发展的投资
学位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一种追求集体利益目标的组织,旨在通过社员联合行动提高集体议价能力,进而应对非对称性市场力量。本世纪以来,我国合作社发展迅速,不论从合作社数量到合作社规模都有着长远的发展,与合作社蓬勃发展相对应的是合作社融资难问题日益凸显,已成为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瓶颈。针对这一问题国内外研究颇多,但出发点与结论千差万别,国外主要从内源融资出发指出了合作社产权制度、视野问题等对其融资的影响;国内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宗教发展迅速,尤其是在农村掀起了一股“宗教热”。世界价值观调查(world value survey)研究结果表明,到2005年,我国居民中有宗教信仰的人群占总人口的比重(21.79%)已经超过无神论者人群所占总人口的比重(17.93%),而在1990年那时我国的无神论者所占总人口的比重却是有宗教信仰者所占总人口比重的8倍。截止到2007年,在我国居民中明确认为自己有宗教信仰的人
学位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及各国经济,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及新兴国家金融快速增长,金融风险及金融危机也有新的表现和特点,如破坏能力更强、在不同国家之间传播更为迅速、波及范围更广等等。为此,防范金融风险性,预防新一轮全球金融危机成为各国关注的话题。在骆驼理论(CAMEL Theory)及已有的金融危机预警机制的建立思想及方法论上,金融稳健因子应运而生。  金融稳健因子(Financial soundness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