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脂肝方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细胞自噬行为的调节作用机制。
方法:健康SPF级SD大鼠32只,所有大鼠均自由进水进食,随机分成4组:适用性喂养1W后,随机分出8只作为正常对照组(第8周末随机处死8只);模型组、中药组和西药对照组各8只,喂饲高脂饲料(2%胆固醇+10%猪油+88%标准饲料)。中药组大鼠给予脂肝方灌胃,西药组大鼠给予立普妥灌胃。各组动物喂养至12周末处死取材。测定血清血脂TC、TG、HDL-c、LDL-c;肝功能AST、ALT。常规制备肝脏染色,分析肝脏炎症程度及脂肪性改变程度;光镜观察肝脏病理学变化,电镜下观察肝细胞线粒体、自噬小体。检测NF-κB/P65、TNF-α蛋白,观察肝细胞自噬体发生的情况,所有数据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包分析。
结果:与模型组TG、TC、HDL-c、LDL-c比较,中药组、西药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中药组与西药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中药组的ALT和AST较模型组显著下降(P<0.05)。西药组的AL、和AST较中药组增高(P<0.05)。HE染色电镜下可见模型组大鼠肝细胞增大,胞浆内脂滴大小不一,呈中至重度肝细胞脂肪变性,细胞水肿严重。中药组、西药组大鼠肝组织脂肪变程度较模型组有不同程度减轻,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正常组、中药组和西药组炎症活动计分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电镜透射结果显示,正常组未见自噬体,模型组与西药组可见少量自噬体,中药组的自噬体与其他组相比明显增多,且形态也更为典型,存在相当数量的包裹有内容物的自噬泡。与正常组相比较,各组线粒体明显增多,西药组可见少量线粒体损伤。与正常组比较,NF-κB/P65、YNF-α各组IOD值和灰度值存在显著差异(P<0.05);中药组、西药组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西药组NF-κB/P65、TNF-α的IOD值和灰度值存在显著差异(P<0.05),中药组与西药组比较,NF-κB/P65的IOD值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项存在显著差异(P<0.05)。
结论:本实验成功制造了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大鼠模型,大鼠肝脏HE染色及电镜显示大鼠肝细胞脂肪变。本实验证实了细胞自噬参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生和发展。脂肝方能够降低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的血脂:TG、TC、HDL-c、LDL-c;肝功:ALT、AST。改善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肝脏炎症程度和脂肪变程度;能够降低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肝脏中TNF-α蛋白的表达,从而降低炎症程度;能够升高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肝脏中NF-κB/P65蛋白的表达;能够调节非酒精性大鼠肝细胞自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