褐带蚜小蜂的发育、行为、实验种群特性及扩繁技术

来源 :内蒙古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uake_b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褐带蚜小蜂Aphelinus maculatus Yasnosh是2016年的中国新纪录种,隶属膜翅目Hymenoptera、蚜小蜂科Aphelinidae、蚜小蜂属Aphelinus,是桃蚜Myzus persicae Sulzer的重要寄生性天敌。目前国内外对褐带蚜小蜂的描述只有标本采集地、两种寄主种类及成虫形态,关于其生物学特性的研究非常少。为有效挖掘利用褐带蚜小蜂,我们通过实验室饲养和观察,对褐带蚜小蜂的一系列生物学特征作了初步研究,同时也为人工大量繁殖和实践应用提供理论基础。研究结果表明:1.褐带蚜小蜂形态、生活史及寄主变化褐带蚜小蜂雌性成虫比雄性成虫大,雌性成虫触角第三索节约正方形,而雄性成虫触角第三索节的长宽比约为2:1,且雄性成虫索节与棒节密生长且粗壮的刚毛。褐带蚜小蜂非成熟阶段分为卵、幼虫和蛹,其中幼虫有3龄。可通过形状、上颚和气门区分幼虫的虫龄。1龄幼虫细长,2龄幼虫纺锤形,3龄幼虫球形并有较小尾巴。1龄和2龄幼虫的上颚不明显,咽部发育良好;3龄幼虫上颚发育良好,形状看起来像一根锋利的尖刺从宽三角形基部一角突出,基部透明,端部深黄,有7对气门,1对在中胸,其余6对分别依次位于第2到第7腹节。随着蜂幼虫的发育,寄主蚜虫体内可见一个棕色点(内寄生蜂幼虫的中肠),点变得越来越大、颜色越来越深。当寄生蜂发育为蛹(包括预蛹)时,寄主蚜虫体变为黑色僵蚜,且死亡。在26±1°C下,褐带蚜小蜂完成卵到成虫的生活史需11.5-14 d。2.褐带蚜小蜂成虫行为褐带蚜小蜂羽化时间集中在6:00-10:00 am。羽化当天即可交配,交配过程可分为求偶、交配前期、交配及交配后期4个阶段,交配时间短,平均5.5±0.2 s。在观察的3 h内,1头雄蜂可与2-4头雌蜂交配,但雌蜂只交配1次。雌蜂和雄蜂都存在交配竞争现象。褐带蚜小蜂可进行孤雌生殖和两性生殖,孤雌生殖的子代均为雄性,两性生殖的子代雌、雄兼有。产卵寄生过程可划分为寻找寄主、试探寄主、刺探寄主、产卵寄生或取食寄主和清扫梳理几个步骤。产卵寄生或取食寄主的决策与蚜小蜂产卵器刺入时间的长短有关,刺入时间大于4.8 min时,多会决策取食寄主。褐带蚜小蜂成虫喜欢取食低龄桃蚜,很少取食4或5日龄桃蚜;但可寄生各日龄桃蚜。一头雌蜂在24 h内可平均寄生14.8头、取食3.7头桃蚜。成虫寿命与羽化后补充营养有关,取食10%蔗糖或10%蜂蜜水时寿命显著延长,分别为24±2.5 d和28±1.6 d。3.褐带蚜小蜂实验种群生命表雌性褐带蚜小蜂羽化当天即可产卵寄生,且产卵寄生数量随着其日龄增加波动减少,在第5 d、14 d、20 d和30 d出现4个单日产卵寄生高峰期,分别产卵寄生15.7、13.95、11和6.75头蚜虫。雌蜂平均寿命25±2.76 d,雄蜂平均寿命12.67±2.08 d。雌蜂一生可取食52.50±5.31头、寄生271.92±31.13头桃蚜,共致死桃蚜324.42±36.15头。雌蜂羽化后20 d内,其后代子蜂的雌性比在65%-78%之间,之后所产后代雌性比下降,33 d后,后代均为雄性。褐带蚜小蜂实验种群的净增值率为163.8,平均世代周期为22.8 d,内禀增长率为0.2236,周限增长率为1.2505。4.温度对褐带蚜小蜂发育的影响褐带蚜小蜂能在13-28℃下完成卵到成虫的发育,33℃下羽化率为零。在13-28℃,其发育时间随温度升高而减少。褐带蚜小蜂在卵-成虫阶段的发育起始温度为5.59℃、发育上限温度为28.17℃、最适发育温度为27.45℃,卵-预蛹、预蛹-成虫及卵-成虫阶段的有效积温分别为121.51、127.88和243.90DDs。在23℃时,褐带蚜小蜂各发育阶段的存活率达到最高值74.32%-89.16%,在28℃时显著下降。5.蚜虫及褐带蚜小蜂人工繁殖技术解决寄主蚜虫的饲养问题,是寄生蜂人工扩繁的关键。水培叶片饲养蚜虫和寄生蜂,是一种有效的饲养方法。一种繁育寄生蜂的方法依次包括苗木购买、培养液配制、叶片扦插与水培、接种蚜虫、蚜虫培育、繁蜂室繁蜂、繁育小蜂、收集僵蚜和收集成蜂。从购买菜苗到收获蚜小蜂成虫需要20 d左右,可繁育出20-22万头蚜小蜂,也可根据具体繁蜂计划分批次繁育。
其他文献
内蒙古河套灌区是我国三个特大型灌区之一,随着节水改造工程的实施,灌区引水量大幅度减少,引水量减少20%以上,排水量显著减少50%左右。灌区土壤和地下水系统发生了巨大变化,灌溉带来的盐分无法排出灌区,仅能在灌区内部进行再分配。河套灌区内土地类型较多,且分布复杂,主要为耕地、非耕地(荒地)、沙丘与海子。灌区内的盐分除在土壤深层与地下水中储存外,主要在这些地类间转化,也是今后灌区土壤盐分控制的主要场所。
以欧亚大陆草原为代表的寒旱区对全球及中国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在过去几十年中,由于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的影响,该区域面临生态退化引发的荒漠化危险。本论文选取科尔沁沙地进行此方面的研究,以其东南缘的沙丘-草甸相间区域为研究对象。基于收集筛选的大量植被和生境因子数据,采用结构方程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SEM)模拟植被群落动态变化过程。参照群落动态分析结果,研制了适合荒
炭疽是由炭疽芽胞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人兽共患传染病。人类与感染动物接触或剥食染疫动物而感染,导致人群发生皮肤性或肠型炭疽,继而可转为肺炭疽,导致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内蒙古是炭疽疫情的多发地区,特别是畜牧业较为发达的东部地区,畜间炭疽疫情时有发生,已成为当地人群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为了深入了解内蒙古炭疽疫情的流行病学规律和炭疽杆菌的遗传进化特征。本研究基于1956~2018年间内蒙古地区的炭疽报告病例
近年来,由于气候干旱,降雨减少,加之人们对草原的利用强度日益加大,天然草原不断退化,生产力大幅下降。飞机撒播和喷播机喷播是快速恢复草原植被的有效方法,但都需要对种子进行丸化包衣处理,以确保作业后种子的发芽率和成活率。因此,研发冰草种子丸化新设备、丸化新配方与新工艺,对于采取工程措施恢复与重建退化草原植被,进一步改善草原生态环境,实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论文针对现有冰草种子丸化机存在
沙葱及其提取物可以提高羊肉的品质,改善羊肉的风味,为了探究其作用机制,本研究以杜寒杂交肉羊为研究对象,通过在日粮中添加沙葱水提取物,研究羊肌肉和脂肪组织产生的变化。首先测定并比较了羊肌肉和脂肪组织中脂肪酸组成的变化,再对两种组织分别进行了全基因组甲基化和转录组测序,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并比较了沙葱水提物对羊肌肉和脂肪的表观遗传影响,最后构建了肉羊肌肉和脂肪组织的表观遗传调控网络,对差异甲基化与转
沙葱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是一种优质的植物资源,然而沙葱极易腐烂,货架期短,这制约了沙葱产业的发展。为延缓沙葱贮藏过程中衰老腐败,本文以沙葱为保鲜对象,以自发气调包装的关键因素-气体透过性为根本出发点,以生物可降解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AT)为主体,研究PBAT基气调膜阻隔性与沙葱采后生理特性的关系,进一步优化制备与沙葱特性匹配的PBAT基气调膜,探讨自发气调呼吸膜对沙葱采后品质、生理
双峰驼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是我国荒漠地区的重要畜种。近年来,随着我国消费市场对骆驼产品需求的增加,骆驼数量逐年上升。内蒙古阿拉善盟约93%的地表为沙漠、戈壁和荒漠草原,阿拉善双峰驼约占当地大牲畜的65%、全国骆驼总数的30.3%;且骆驼大多为自然放牧,可为市场提供天然优质的蛋白质资源,同时也能极大地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牧民的致富热情。然而,荒漠地区自然环境复杂多变,营养限制与补偿生长是骆驼在实
圆草捆打捆机适用于天然及种植草场的收获作业,亦可较好的适用于农作物秸秆的收获,广泛应用于我国内蒙古地区。近年来,国内学者主要以小型圆捆机(草捆直径在1.0m以下)为研究对象,针对玉米秸秆及稻秆进行了草物料卷压过程中一般工程力学及流变学试验研究,对圆捆机优化设计具有指导意义。大圆捆机生产草捆直径在1.0m以上,具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因此,本文以大圆捆机为研究对象,选择内蒙古种植面积较大的牧草——紫花
肌生长抑制素(Myostatin,MSTN)是TGF-β超家族的成员,它是几种哺乳动物物种中骨骼肌生长和分化相关核心的负调节基因。此外,MSTN也称为“速度”基因,是被公认的在多个物种中影响不同个体速跑能力的主要遗传因素。迄今为止,已经确定了 MSTN基因上游和下游区域的许多序列和结构变异,都与纯种马的赛马表现有关。由此,在多种商品化速度马(Equinome Speed)遗传测试中MSTN基因被用
内蒙古农牧交错带的特殊性质使得其生态功能较为脆弱,人造柠条林往往不能起到水土保持的作用,反而会造成生态环境的恶化,因此,本文以内蒙古农牧交错带黄花甸子流域典型柠条锦鸡儿(Caraganakorshinskii)人工林为研究对象,以柠条锦鸡儿地上及地下、生长及生理指标为分析依据,在全面调查研究区柠条锦鸡儿的栽植密度、立地条件、林龄等前提下,对柠条锦鸡儿进行了 0cm(齐地)、10cm和20cm的平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