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程教育中利用启发性挫败促进学习的研究 ——改善失败体验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sungod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发现,编程教育能培养学习者的计算思维和创造力,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作为国家长期科技人才发展战略,各国开始把编程教育纳入中小学课程。尽管编程教育正在如火如荼地发展,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以往的编程课程中教师过于注重学习者是否成功完成程序编写,忽略了学习者在失败中的学习。本研究引入了启发性挫败(Productive Failure)学习设计,希望帮助教师把目光转移到学习者的失败学习体验,帮助学习者把短期的失败经验转化为长期的成功。为了解决启发性挫败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学业自我效能感低的问题,研究又引入了同伴教学(Peer Instruction)策略。本文将研究以下问题:启发性挫败学习设计对学习者的编程成绩有何影响?在基于启发性挫败学习设计的编程课程中同伴教学能否提高学习者的自我效能感?在启发性挫败背景下同伴教学对学习者的编程成绩有没有影响?本研究采用的研究方法有:文献分析法、调查研究法、准实验研究法和内容分析法。首先通过文献梳理总结了启发性挫败、自我效能感和同伴教学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接着根据相关研究开发了基于启发性挫败的Microbit校本课程以及实验中用到了各类试题、问卷。研究以是否采用启发性挫败学习设计以及启发性挫败背景下是否采用同伴教学为自变量开展了两轮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启发性挫败学习设计会导致学习者的学业自我效能感降低;启发性挫败学习设计能提高学习者的概念理解能力;在启发性挫败背景下同伴教学能有效提高学习者环境维度的学业自我效能感,从而提高学习者的问题多重表征能力。本研究主要研究了启发性挫败学习设计理论在编程教育中的应用,旨在为小学编程课程、协作探究学习提供些许参考。
其他文献
随着近年来我国社会工作事业的持续发展,城市社区的服务内容日益丰富多彩,服务质量不断提升,特别是面向老年人、儿童的社区服务项目层出不穷。这些专业服务大多运用小组工作方法、个案工作方法或综融社会工作方法开展,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服务对象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在服务过程中,如何选择恰当的专业方法模式或结合本土实际进行方法模式的创新以增强服务效果、进一步提高服务对象的福祉,是社会工作者经常思考的问题。本文基于作
广播体操学校课间体育的重要形式之一,它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实施并应用于日常体育教育教学工作当中,可有效地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发展学生协调能力、团队意识、审美观念等,因此深受广大体育教师及校领导的青睐。通过大课间自编操的创编与实施,加强青少年参加大课间活动的兴趣,学生不但能获得新的运动技能,还能增加与他人合作交流学习的机会。由于当前广播体操更新速度较慢,学生追求新鲜事物节奏较快以及学生应掌握多种体育专项的
戴本孝是焦墨画史中非常重要的遗民画家,他的山水作品以独特的“枯笔焦墨”画风称誉清初画坛。戴本孝早期师法古人,逐渐形成枯笔倾向;到中期则通过师造化、交游不断完善并确立自己的笔墨风格与艺术理念;到晚期作品中焦墨枯笔之貌已完全成形,技法及思想理论均成熟完备,具有极高的画史研究价值。本文针对戴本孝焦墨山水作品进行解读,分析与鉴赏其笔墨风格特点和艺术思想。文章从元人气味、明画风尚、以时为鉴、山川之助、遗民情
新闻文本并非处于封闭状态,诸多要素在文本内部及周遭信息网络大环境中相互投射,呈现出强互文性特点。因此在翻译新闻类文本时,有效识别原语新闻中的互文性有利于译者全面正确地了解原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辅之以恰当的翻译技巧,则能有效增强译语文本的传播性。本文以中国国际能源舆情研究中心网站主页、期刊中发布的能源新闻中文翻译为研究语料,以Hatim和Mason提出的主动互文性与被动互文性为理论支撑,探究当原语新
目前,三教问题是汉语国际教育领域的核心关注点,关于教师的研究更是其中的热点问题。近年来,相关学者开始将注意力逐渐聚焦到教师的教学焦虑研究上。笔者是来自泰国的本土教师,教学焦虑也是笔者教学实践中感受颇深的一个问题。除了教学的理论方法之外,非常影响教师教学效率的一个因素就是教学焦虑感。因此,笔者认为教学焦虑是非常值得研究的一个问题。虽然很多学者已经关注到了汉语国际教育领域的教师焦虑问题,但其研究都是将
土尔扈特民族东归祖国的历史已经过去了几个世纪,十七万英勇的土尔扈特人早已离开了这个世界,但是关于他们东归的故事却一代一代流传至今,她们不畏强暴、反抗剥削、追求和平的英雄品格影响着世世代代的中华儿女。针对这一历史事件所创作的艺术作品数不胜数,例如电影《傲蕾一兰》、歌剧《启明星》和《苍原》、电视剧《东归英雄传》等。这些优秀的艺术作品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再现了土尔扈特民族东归的伟大壮举,富有民族色彩和人文意
该报告主要研究战争文学翻译中如何处理敏感问题。译者选取了《披上战袍》的第五至第十四部分。本书的作者是一名亲赴朝鲜战争的英国人,因此,他站在西方的角度描写朝鲜战争。这样以来,本书部分观点和语言可能不完全被目标读者所接受。该报告将重点讨论译者如何处理这一问题以及翻译过程中碰到的其它难题。在忠实的基础上,译者决定同时考虑目标读者的期待视野。“期待视野”由德国学者汉斯·罗伯特·姚斯在其接受理论中提出。他将
在中国社会近代化过程中,教会医院开创了现代助产教育之风,民国时期江西的助产教育也随之蓬勃发展,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局面,有着深刻的历史缘由。其一,江西省政府的大力支持。民国时期战乱频繁,江西人口数量总体下降,政府又需要培育身强体健的国民,以适应战争需要,而此时助产教育就成为挽救国家的重要工具。其二,社会进步人士的积极推动。鉴于产妇分娩死亡率居高不下,民族危机加深,大批爱国志士及相关医学教育人才提出“卫
随着零零后步入大学校园,所学专业与社会需求度、爱情与学业、考研与就业等一系列问题是大学生必须直面的事实,大学的自由与个人自我约束双重左右着学生的心理健康与成长,较多的学者开始关注与研究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自信心和主观幸福感是心理研究的重要内容,近年来许许多多的研究者也一直对该领域进行着关注。从相关的体育舞蹈研究中发现体育舞蹈对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同时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有着
破折号是一种重要的语篇衔接手段,可以帮助语义的表达,也可以帮助语篇的衔接。本文以衔接理论为指导,基于韩礼德和哈桑对语篇中连接成分的抽象逻辑语义分类法,从“详述”、“延展”以及“增强”三个角度出发,结合Why Things Matter to People:Social Science,Values and Ethical Life第三章的翻译实例,探讨破折号的翻译转化策略。本翻译项目中存在诸多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