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酸菌增强宿主学习记忆的作用与机制探索

来源 :江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gtang1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习记忆是认知能力中非常重要的两个过程,学习是指对信息的获取,记忆是指对信息的存储。目前大量研究表明肠道菌群与宿主学习记忆能力存在相关性,在饮食中添加乳酸菌(乳酸杆菌、双歧杆菌等)具有改善宿主学习记忆的作用,但是具体的机制仍不明确。因此本文基于模式动物欧洲熊蜂(Bombus terrestris)构建了一种研究学习记忆关系的模型,旨在研究特定乳酸菌的饮食干预对宿主学习记忆的提升作用,并运用代谢组学从乳酸菌影响宿主代谢的角度探索了其作用机制,为基于该乳酸菌开发益生菌产品奠定了基础。本文首先选择欧洲熊蜂作为模式动物,基于其良好的视觉学习记忆能力和简单的肠道菌群组成构建了研究学习记忆的动物模型,并运用本研究模型成功验证了一株乳酸杆菌BB1(Lactobacillus sp.Ap61578)增强宿主学习记忆的作用。实验结果表明,乳酸菌干预组实验动物(n=15)的长时记忆能力显著高于对照组(n=15),学习速度有提升的趋势。其次,本文利用LC-MS/MS对乳酸菌干预组和对照组实验动物的后肠、血淋巴和脑组织进行了非靶向代谢组学检测,结果表明乳酸菌干预组与对照组实验动物的后肠、血淋巴和脑组织中分别产生了102、122和19个差异代谢物,并且在宿主后肠主要富集到了D-谷氨酰胺和D-谷氨酸代谢、赖氨酸的生物合成、赖氨酸降解、精氨酸的生物合成、甘氨酸,丝氨酸和苏氨酸的代谢、氨酰基t RNA的生物合成、氨基酸的生物合成等氨基酸代谢通路;在血淋巴里主要富集到了甘油磷脂代谢、α-亚麻酸代谢、亚油酸代谢、花生四烯酸代谢、磷脂酶D信号通路、脂肪的消化吸收、糖基磷脂酰肌醇-锚的生物合成、甘油脂代谢、不饱和脂肪酸的生物合成等脂质代谢通路;在脑部主要富集到了鞘脂代谢、α-亚麻酸代谢、亚油酸代谢、脂肪的消化与吸收、花生四烯酸代谢、甘油脂代谢、甘油磷脂代谢等脂质代谢通路和Gn RH信号通路、磷脂酰肌醇信号系统、c AMP信号通路、磷脂酶D信号通路等信号通路。最后,本文利用HPLC系统检测了乳酸菌干预组、热灭活乳酸菌干预组和对照组实验动物的后肠、血淋巴和脑组织中21种游离氨基酸的含量,结果表明相比于对照组,乳酸菌干预组后肠内4种游离的非必需氨基酸(丝氨酸、组氨酸、谷氨酰胺和甘氨酸)含量显著降低,血淋巴和脑部绝大多数游离的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和支链氨基酸含量显著降低,其中后肠、血淋巴和脑部的丝氨酸、谷氨酰胺含量均显著降低,而热灭活的乳酸杆菌BB1几乎不引起上述变化。结合非靶向代谢组学和游离氨基酸的检测结果,乳酸杆菌BB1可能通过影响宿主氨基酸代谢影响神经递质的合成,或者通过氨基酸向脂质的转化引起了脑部信号通路的改变从而提高了宿主的记忆能力,但是具体的分子机制还有待后续实验验证。
其他文献
大豆膳食纤维作为国内水不溶性膳食纤维的最大用量品种,主要来源于大豆加工过程中的副产物。由于豆腥味的存在,大豆膳食纤维大量作为低附加值的饲料或肥料使用。目前有较多改善豆制品中豆腥味的方法,包括灭酶法、发酵法等,但能够良好改善膳食纤维风味的方法却有限。基于此,本研究以2种常见大豆膳食纤维:豆渣和水不溶性大豆膳食纤维(S-IDF)及其原料豆粕为研究对象,探索基于食用菌发酵方法改善大豆膳食纤维风味的途径。
大脑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功能降低是情绪压力和情感障碍发生的易感生物学因素。近年来,色氨酸(tryptophan,Trp)代谢和高Trp饮食与慢性应激相关疾病的关系受到广泛的关注。既往研究表明摄入单剂量Trp或富含Trp的乳清蛋白能增强脑中5-HT的合成与释放,从而预防慢性应激引起的脑5-HT耗竭。葵花籽富含Trp,可能成为预防和缓解慢性应激的营养干预食物原
传统焦香米饭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但目前缺少相对完善的米饭焦香风味评价方法及标准,因此难以对电饭煲蒸煮焦香米饭的程序进行有效设计与优化。本文建立了米饭焦香特征性风味物质的评价方法,重点剖析了电饭煲浸泡阶段参数对米饭焦香特征性风味物质的强化作用,在此基础上明晰了焖饭过程中美拉德反应中间物与焦香特征性风味物质及潜在危害因子生成之间的关系,旨在为焦香米饭风味的定向调控和电饭煲蒸煮程序的合理设计提供指导。对
米糠是稻米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具有高营养价值的副产品,但因为米糠伴随令人不愉悦的风味(俗称“糠”味),导致其在食品中应用受限。目前对于米糠不良风味来源的研究基本处于空白,因此本课题通过探索可靠的风味分析方法来明确其风味。因为米糠的不良风味在贮藏过程中逐渐明显,所以通过监测米糠风味化合物在贮藏过程中的动态变化来确定导致米糠不良风味的关键性物质;鉴于米糠贮藏易酸败,通常采用稳定化处理方式提高其稳定性,因此
面包是全球饮食中重要的主食之一,但精制小麦粉由于缺少膳食纤维、矿物质和生物活性成分,制成的白面包无法满足人们的日常营养摄入要求。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日益重视,以燕麦为原料之一的烘焙类面包产品越来越多。燕麦虽然富含多种营养物质,但是缺乏能形成面筋必需的麦谷蛋白和麦醇溶蛋白。此外,燕麦麸皮的高吸水性和高黏度对面筋蛋白结构具有破坏作用。二者限制了燕麦粉在面包中的使用量,目前,国内面包产品中的燕麦粉比例较
壬基酚(Nonylphenol)作为一种内分泌干扰物,广泛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并通过食物摄入被人体吸收。壬基酚可在人和动物体内蓄积,对人和动物的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免疫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均可造成损伤。作为壬基酚的主要吸收部位,肠道也是其靶器官之一,且壬基酚损伤肠道时或可通过肠脑轴加重机体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但是,目前关于壬基酚诱导肠道损伤的研究还比较有限,且已有报道中针对壬基酚的清除方法均无法
麦芽糖基-β-环糊精(Maltosyl-β-cyclodextrin,M-β-CD)是麦芽糖与β-环糊精(β-cyclodextrin,β-CD)的C-6通过α-1,4糖苷键链接而成的糖分支环糊精。与β-CD相比,M-β-CD具有更低的溶血活性、更高的水溶性和更优的包埋性能以及靶向作用等优点,在食品、医药、精细化工等领域应用日益广泛。目前,M-β-CD的制备工艺经过优化后,产物转化率已提高至50%
酒精性肝损伤是一种由于长期过量饮酒所导致的肝脏损伤性疾病。由于护肝药物长期食用会产生毒副作用,因此开发具有解酒护肝功能的天然性食品已逐渐成为近年的研究热点。枸杞(Lycium barbarum)是一种富含生物活性物质的天然保健食材,具有补肾、护肝、抗衰老等多种功效。现有枸杞的加工方式和食用方式较为简单,会使其生物活性物质无法得到充分利用。基于此,本课题以枸杞为原料,选择不同菌种,通过发酵工艺和条件
发酵豆奶产品可将大豆与乳酸菌发酵各自的营养及生理功能相结合,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乳酸菌是影响发酵豆奶产品品质的关键因素之一,现有的商业发酵剂基本上是为乳类酸奶生产开发,直接运用到植物基原料发酵不能获得最佳效果。本课题从酸奶发酵剂中分离出乳酸菌单菌株,在考察单菌发酵特性的基础上将其重新组合,进一步研究其在豆奶基中的发酵特性和产品性质。研究结果将为发酵豆奶生产时如何选择并组合发酵剂提供依据。对比了豆浆
可溶性大豆多糖(SSPS,Soluble soybean polysaccharide)是一种从豆渣中提取出的水溶性阴离子多糖,具有良好的分散稳定性、乳化性和持泡性等性质,应用广泛。SSPS可通过侧链的空间位阻作用协同静电作用力稳定乳液和泡沫体系,但由于其分子量较小、链长较短,稳定作用有待提高。本论文针对上述问题,以SSPS为原料,利用乙酸酐法制备乙酰化可溶性大豆多糖,以期提高其乳化性能和起泡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