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新唯物主义”对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超越

来源 :李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zhenhui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与一切旧的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划清界限,马克思称自己的哲学为“新唯物主义”。这种“新唯物主义”,在现行教科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被描述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学术界有不同的解释和争论,最具代表性的是“实践唯物主义”。无论是教科书还是学界对马克思主义实践概念认识的模糊性和分歧,以及所导致的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之间的鸿沟问题,都与如何理解马克思的实践概念及其“新唯物主义”相关联。本文试图在现实困境和理论分歧背景下,从马克思对费尔巴哈的批判以及对自己思想的论述中,阐述马克思实践概念的真正内涵及其对费尔巴哈旧唯物主义的超越。事实上,马克思并未对实践作出明确界定,只是在某些文本中对实践进行了限定。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将实践规定为“现实的”“对象性的”“感性的”“一定的生产方式”下、“社会历史性”的活动。这些规定对理解“新唯物主义”颇为有利,并直接涉及马克思对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批判和超越。费尔巴哈不懂得实践的真正内涵和意义,以绝对直观的视角审视他周围的感性世界,因而他对自然、宗教、人及其本质的理解只能是一种抽象的、外在的把握。而马克思站在历史的视域下审视他面前的整个世界,将自然理解为人类学意义上的自然界,将人理解为现实的人的活动。在他看来,一切感性、对象性都应该被理解为感性、对象性的活动,并且这种感性、对象性活动一定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现实的、具体的活动,特别是既定物质生产方式之下的人的活动,而这种活动、这种人的实践就是人的全部物质生活。马克思将实践理解为“既定物质生产方式的实践”。具体地说,马克思虽然是从现实的、感性的个人实践的经验事实之确认出发来认识和阐述人类生存和发展及其规律的,但他并不是仅仅停留在个人实践的层面上来分析和阐述问题,更主要的是将个人实践纳入一定的物质生产方式的实践中,从而强调个人实践是在既定的物质生产方式中进行并形塑整个社会发展的机制的,这在《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章的论述中得到充分地展现。这样的理解,既可以合理地解释个人实践是在什么条件下、在什么意义上推动整个社会历史有规律地发展的,也可以解决教科书、学术界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之间的鸿沟问题。正是在上述理解的思路和观点上,马克思是以怎样的方式并一步步实现(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到《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再到《德意志意识形态》)对费尔巴哈的超越等问题也因此得到相对确切的回答。
其他文献
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持续推动能源消费的不断增长,近年来,由于化石能源的大量开采和使用,资源逐步紧俏并走向枯竭,同时带来的大量温室气体排放排放导致全球气候发生变化,具体表现为平均气温逐步提升,南北极冰川消融。近年来,随着绿色消费、绿色出行概念的深入人心,消费者对绿色消费需求不断提升。在终端消费环节,推动长距离大规模运输设施的去碳化需求,开展氢能交通、交通电气化等领域的技术创新,成为当下碳减排最直接最有
学位
人们对未来事件情绪反应的预测称之为情绪预测。近年来,对情绪预测影响因素的考察受到许多研究者的重视,而人格特质作为影响人们行为表现的最根本的因素,探索其对情绪预测的作用机制一直是研究者们所追求的方向。本研究旨在考察不同特质焦虑水平个体在假想情景和实际情景情绪预测中的差异表现,以探究不同特质焦虑水平个体在预测和实际情绪体验上的作用机制。实验1和实验2采用在实验室假想各种情景,而实验3采用真实情景。实验
学位
时下盛行的“996”加班文化引发人们对于高强度工作压力的思考,接踵而来的工作压力与工作倦怠如果不能在宝贵的周末时间得到有效的恢复,会进而影响员工在新一轮工作周期中的身心健康以及工作表现。本研究着眼于工作恢复现象中的恢复经验(Recovery Experience),即个体在非工作期间进行恢复活动所产生的与恢复有关的心理体验,旨在基于微博用户的数字足迹(微博文本信息和微博行为信息),通过机器学习的方
学位
感觉寻求是一种求新、求变、追求复杂感觉以及经验的人格特质,同样代表着个体稳定的行为方式,感觉寻求本身被认为与某些精神类疾病例如双相情感障碍有生物学上的相关。基于此,探究个体感觉寻求的内在脑机制变得尤为重要,这有助于研究者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个体的社会适应性。已有研究指出音乐偏好是影响个体感觉寻求水平的一个重要的因素,个体的音乐偏好可以传递关于个体人格特质稳定的信息,其中重金属以及古典音乐偏好都与感觉寻
学位
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高质量建设大背景下,三农问题一直是关系着我国国计民生的基础性问题,农民和农业农村的发展始终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自党的十九大开幕至今,随着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推进,农村公共服务建设已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所在。农村公共服务建设的根本目的在于为农民提供高质量的公共服务,满足农业生产和农村发展的需要,满足农民美好生活的追求,所以农村公共服务是乡村振兴要解决的核心问题。近年
学位
本文以2009-2018年281个地级市城市为研究对象,以公司金融中“管理者异质性”相关理论为基础,引入“超额”指标的测算方法,实证检验了市委书记、市长从军经历对地方财政收支平衡的影响。在我国地方政府财政赤字规模居高不下的背景下,该研究对我国高风险官员选拔机制、超额财政支出抑制方法均有较好的借鉴意义。根据“管理者异质性”研究中的“高阶理论”与“行为一致性理论”,政府官员早年的从军经历,会对其个体的
学位
生涯适应力是指个体面对那些由于生涯环境的不断变化引起的不可预测的生涯任务时的应对能力。生涯适应力高的个体,往往更容易取得职业生涯的成功,有更高的职业胜任力和生活满意度。自我感知可雇佣性是指个体对其获得和维持可雇佣性的感知。自我感知可雇佣性高的个体会有更多的积极求职行为,更高的主观幸福感,更高的工作满意度和工作投入度。由于生涯适应力和自我感知可雇佣性都对于个体的职业生涯成功和工作生活满意度非常重要。
学位
社会困境下的合作行为是一种个体更看重集体利益和自身的长远利益的决策行为,强调共赢而非某一个体单方面的贡献。相关学者认为社会困境中的群体可以根据其动机不同分为条件合作者和搭便车或不合作者。大量西方样本研究已经证实群体中大多数人为条件合作者,约占50%,他们采用条件合作的策略,也就是说,约一半的人选择他人合作自己也就选择合作的策略,另有30%为不合作者。中国文化更加强调集体和互助,西方文化更加强调个人
学位
宗教婚姻作为犹太民族的独特婚姻制度,自《圣经》时期开始,犹太人的婚姻就带有了宗教色彩。在《塔木德》中,继续对犹太婚姻进行解释和扩展,使犹太宗教婚姻正式形成。到了大流散时期,不同地区的拉比继续对犹太宗教婚姻进行修订,使宗教婚姻额能够历经数千年的演变,在方方面面指导着犹太人婚姻生活。1948年以色列建国后,政府当局没有建立民事婚姻制度,而是延续了伊休夫时期的宗教管理婚姻的模式,通过1953年的《拉比法
学位
处理好人口结构和产业结构之间的协调是经济健康发展的先决条件。目前,重庆市处于深度老龄化社会形态,老龄化发展势态十分严峻。同时,在此背景之下,重庆产业结构与国内发达省份相比,存在很大不足,需要进一步调整。老龄化程度的加深会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产生多方面的影响。一方面,老龄化会引起老年人数逐年上升、人口红利不断消失等现象的出现,导致重庆劳动力禀赋下降,进而对劳动生产率造成不利影响,阻碍产业结构升级;另一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