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后中国对东北亚政策的分析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xr3491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两极体系的解体和冷战的结束,世界政治格局发生了变化,并使国际体系面临着美国领导下的单极局面。前苏联在东北亚地区乃至全世界的政治影响力随着俄罗斯影响力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由于俄罗斯正经历着一场艰难的政治和经济变革,它的地区影响力远不及当年的苏联。前苏联的解体给东北亚地区的安全和力量均衡带来了剧烈的变革,这种变革又反过来使该地区的国家发生了一定的政治变革。在前苏联解体前,美-中-苏三角关系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在冷战后我们面对的是美-中-日大三角的现实。这个三角关系在世界政治与经济中十分重要,尤其是在亚太地区的区域安全上。本文将试图对中国在东北亚国家问题上所采取的政策加以分析。   第一章中国对俄罗斯的政策。谈及东北亚问题,俄罗斯必然是一个重要的角色。前苏联和中国存在边境争端,但现在这个问题已经基本解决,只剩下一些小的细节问题留给下一代人去处理。中国对俄政策的主要着眼点是什么?在什么样的全球问题上两国具有共同利益,这种共同利益又可以达到什么样的程度?俄罗斯是一个的对中国提供石油天然气能源的非常重要合作伙伴,二者间的经贸往来日益频繁,尤其是在军事科技和先进武器的军售领域。在国际政治舞台上,两国就大国之间力量的协调与平衡等方面都有着共同的国家利益。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和角度上,中国对俄政策在其取向上是如何变化的在安全、均势和国家利益等层面所遵循的路线是怎样的?这些问题都将在本章中加以分析。对中国而言,实现经济增长并成为经济强国都是其对外政策的手段与目的。因此,和平解决边境争端,防止周边包括日、美、俄在内的大国形成敌对同盟等都是中国对外政策中必要考虑的。换言之,中国与周边建立良好的关系是旨在为自身提供一个安全的周边环境以提升其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中国与蒙古建立有良好的睦邻友好关系,以求为自身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周边环境。   第二章:中国对蒙古的政策。苏联解体之前,蒙古处于前苏联的政治和经济影响之下。在苏联解体之后,它采取了民主化的道路并在国际关系中发挥积极作用。中国对蒙古的政策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为什么发生变化以及与中国的对邻国的政策有无关系?中国与蒙古建立有良好的睦邻友好关系,以求为自身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周边环境。   第三章:中国对朝鲜半岛的政策。朝鲜半岛的分裂在东亚的政治问题中仍是较为主要的一个。在二十世界九十年代末期,朝鲜半岛的统一进程似乎仍不是掌握在其人民自己的手中。区域内的四个主要大国一美国、日本、中国、俄罗斯,仍然掌握着解决朝鲜问题的关键。如今,通过维持朝鲜半岛现状而非促进其统一,大国间已拟定用东北亚的和平与稳定来分享利益。然而,如果朝鲜和韩国可以携手合作来使大国们相信朝鲜半岛的统一虽会改变现状但不会破坏和平,朝鲜半岛的统一不会打破既认的大国间的力量均衡而会永久性的稳定东北亚的国际关系,大国会议可能会为朝鲜问题的稳妥解决创造一个历史性机遇。在这种前景下,中国对朝鲜政策的变化不断被加以讨论,并随着局势的变化不断调整,从中国国家利益的角度不断发展。中国对朝鲜统一的看法与政策是什么?中国对朝鲜统一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在朝鲜半岛的内部关系中扮演了主要(有时甚至是决定性)的角色。北京官方支持朝鲜和平、独立的统一。在这一点上,中国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通过与朝鲜和韩国发展平等的关系,将其原来“单边”的朝鲜政策改为“平等距离”的外交政策。到1992年,北京与首尔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进一步推动了中国的新朝鲜政策。   第四章中国对日本的政策。中日关系在东亚政治格局中是核心因素之一,但其仍作为一个衍生问题而非战略考虑优先的问题。中国的领导人长期以来聚焦于美苏的军事竞争和苏联对中国的安全威胁,而对日本力量对中国政治、安全利益的潜在影响的评估才开始不久。日本最为关心的是保持与美国在政治、安全领域的同盟,苏联几十年来对日本的强硬又加强了这种倾向。   现今中国高层注视着世界上的许多国家,每一个可能的机会都也许会改变这个世界上大国力量的对比。在历史上东亚地区从未有过两个强国并立的局面,而现在则有日本和崛起上升的中国。因此,试着分析这个局面,深入进行对影响中日外部环境及自身问题之因素的研究将是十分有趣的。这两个国家分别是世界上第二和第三大的经济体国家,他们都有着财政与经济方面的机遇,而且在将来可能会寻求统治亚太地区。他们有范围很广的经济、教育和其他许多方面的合作,但同时他们之间也存在竞争。我们经常听到他们说这是一个友好的竞争,是一个“双赢”的游戏规则而非“零和博弈”。这些话语经常出现在例行的贸易政策与条款中。然而,如果将历史作为向导的话,我们很难相信他们没有积攒实力以寻求超越对方。中华人民共和国拥有广阔的领土,快速发展的经济和更为强大的话语权及国际影响力,这都似乎使中国比日本占有明显的优势。然而,中国强势的外交和持续上涨的国防开支使许多周边国家深感忧虑。虽然很多国家在公开场合支持中国,但私下里他们也采取步骤去顺应日本。本文将分析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的中日关系。因为从那个时期开始苏联日渐衰落,冷战结束,苏联对日本的安全威胁消除。也正是从那开始,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使日本产生了对自身安全的担忧,并将注意力逐渐转向中国。
其他文献
在近代英国,贵族曾经是这个国家的统治者,把持政治大权,控制上下两院,占据政府要职,从文职官员到军队将领,处处可见贵族的身影。然而,自1832年后,英国贵族政治权势开始衰落,
石油问题是20世纪英国和伊朗双边关系史上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长期以来,英国政府通过英伊石油公司大肆掠夺伊朗丰富的石油资源,攫取高额利润,并干涉伊朗内政。随着伊朗民族主
学位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期刊
尽管有许多评论,东亚的未来会不会成为欧洲模式,但是,中国已经和周边国家建立了紧密的联系,消除了因在领土面积,人口数量,军事实力和经济潜力上不可超越的实力而给周边国家带来的不
学位
城市是人类的伟大创造,而郊区作为城市发展进程中的必然产物,对人类历史和社会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英国伦敦是世界上最早开始郊区化的城市,研究伦敦城市郊区化的动因不仅对
抗日战争结束后,美国对华政策酝酿着重大调整,由之前的“援蒋抗日”向“扶蒋反共”转变。在这一进程中,驻华大使赫尔利和特使马歇尔由于各种原因先后折戟于国共两党的调停工
彼得·伯克是英国著名历史学家,著作等身,研究内容纷繁复杂。海峡两岸学者几乎都认为伯克是一名“新文化史学家”.我认为这是一个无形的标签和框架,把伯克的思想片面化了,也
学位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北京公用电车事业的兴办是与北京城市近代化的发展相适应的,对于全市的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在解放前的二十多年中,这项事业的发展却十分缓慢,甚至
本文在大量原始档案资料和二手研究的基础上,以近代中国海关及其代管下的海港检疫为研究中心,对海港检疫的形成、发展和围绕海港检疫权的争端做了较为细致的梳理。并以此为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