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语料库的现代汉语单音节动词重叠VV构式语义限制的实证研究

来源 :上海外国语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ndless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动词重叠是比较普遍的语言现象,汉语动词重叠有其独特的句法、语义特征,比如:语义上,汉语动词重叠式一般表达“减量”义,其形式的增加并未带来语义的增加,该语义不能从其组成成分推知等等,句法上,动词重叠式有一系列共现限制,比如,一般不能和结果补语共现、不能和终始动词共现、不能和表量宾语共现等等。正由于汉语动词重叠式这些独特的句法、语义表现,这一研究话题历久不衰,成果迭出。然而,汉语动词重叠式的研究还有以下几个问题没有得到比较好的解决:第一,汉语动词重叠式的语法性质什么?第二,汉语动词重叠式的语义限制条件是什么?第三,单句构式中,汉语动词重叠式的语义限制条件有怎样的变化规律?第四,汉语动词重叠式的语义动因是什么?上述四个研究问题没有得到较好解决的根源是:对动词重叠式的语法性质认识不足。导致既往研究或者从动词语义特征出发研究动词重叠的语义限制条件,忽视动词重叠式整体语义对动词的语义限制,或者从动词重叠式的情状、事件语义出发研究动词重叠式对动词的语义限制,忽视动词对动词重叠式的语义贡献。由于对动词重叠式的语法性质认识不足,在研究动词重叠式和共现句子结构的关系时,一种研究路径是:认为动词重叠式出现的句子的事件语义特征决定动词的可重叠性,这样的研究思路可以解释为什么特定的结构,如致使结构可以改变动词重叠式的语义选择限制,但是这类研究忽视了动词重叠式本身的语义选择限制,也没有深入探讨动词重叠式在其他句子结构中语义限制条件的变化规律及其机制。由于没有将汉语动词重叠式作为一个整体结构来研究,对其语义演变的动因研究便缺乏纵向、全面的研究视野。构式语法理论认为,构式有独立于动词及其组成成分的意义,框架构式本身可以提供论元。在动词和构式的关系中,构式处于支配地位。汉语动词重叠式语义的不可推导性和该结构对句子主语论元类型的特定要求(一般要求是施事)表明,动词重叠式是构式。构式语法理论采用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范式研究构式和动词的互动,一方面,从构式义出发,研究构式对动词及其组成部分的语义限制,另一方面,从动词语义特征入手,研究构式中的动词对构式多义性的贡献。此外,从构式的一般语义限制条件出发,还可以考察构式在具体的共现构式中,语义限制条件的消解、变化规律及其认知机制。因此,如果承认动词重叠式是构式,那么上述三个研究问题的研究局限均能得以克服,且有望在构式语法和相关认知理论框架内得到统一的解释。如果我们从构式的形式出发,就有可能考察形式相类的构式之间可能的关联,在此基础上探究构式语义演变动因。基于此,本文以“减量义”汉语单音节动词重叠式为研究对象,尝试在Goldberg构式语法理论框架内解决以下四个研究问题:第一,汉语单音节动词重叠式的语法性质什么?第二,汉语单音节动词重叠式的语义限制条件是什么?第三,单句构式中,汉语单音节动词重叠式语义限制条件消解与变化的规律与机制是什么?第四,汉语单音节动词重叠式形式-语义之间象似性关联弱化的动因是什么?根据“减量义”汉语单音节动词重叠式意义的不可推导性以及其对句子主语论元施事性语义要求,本文认为“减量义”汉语单音节动词重叠式是构式,形式是:VV,一般和两个论元槽位产生关联,表征为:X+VV+Y。其中X句法槽位的论元般是施事。构式义是:施事实施的短时动作过程事件。确定了单音节动词重叠式的语法性质以后,本文力图解决第二、第三、四个研究问题。对于第二个研究问题,本文采用基于语料库的研究方法,穷尽“语料库在线”中所有的单音节动词重叠VV构式5944条,结合前人研究、句法测试和语料观察,提出VV构式X句法位置的论元限制条件假设,从VV构式的情状语义和动词的情状语义框架入手,提出动词在VV构式中语义相容度梯级假设,在前人研究和VV构式其他语义特征的基础上,提出VV构式其他语义限制条件假设,通过构式搭配分析法和语义参数统计分析验证假设后,本文得出汉语单音节动词重叠构式以下语义限制条件:(1)单音节动词重叠VV构式对X句法位置论元有以下限制条件:第一,单音节动词重叠VV构式X句法位置的论元角色要求是施事论元。第二,单音节动词重叠VV构式X句法位置的论元角色语义选择遵循生命度基本等级序列,依次是:[+人]施事>[+动物]施事>[+植物]/[-生命体]施事,越往左,施事论元进入X句法位置越受限。(2)进入VV构式的动词必须具备[+动态][-结果]的情状语义特征。(3)进入VV构式的动词与构式的语义相容度呈现这样的梯级:活动动词>瞬间动词>完结动词>暂状动词>达成动词>永状动词。(4)VV构式对动词的其他语义限制条件是:第一,进入VV构式的动词通常是基本域动作动词;第二,[+强动力]语义动词进入VV构式受限;第三,[+消极]语义动词进入VV构式受限;第四,蕴含[+结果]和强蕴含[+结果]语义动词进入VV构式受限。在此基础上,本文根据语料数据,探究动词与VV构式的整合及其认知机制。解释“何以具备特定情状语义框架的动词可以进入VV构式”。探讨了VV构式X句法位置不同类型论元和各类动词语义对VV构式多义性的贡献。对第三个研究问题,本文运用语料库的研究方法,提取国家语委“语料库在线”中与VV构式共现的9类单句构式共计2017条,通过分析语料参数数据和构式搭配分析,对9类单句构式中VV构式X句法位置论元限制条件和动词情状语义限制条件及动词和VV构式语义相容度做了详细的考察,结果发现:1.感事、当事/工具论元进入VV构式X句法位置的规律:单句必须具备情态功能,具有使令语义。2.VV构式X句法位置没有论元填充的规律是:单句构式必须是会话语境,或者单句构式本身的语义特征使得VV构式[+动作]语义被弱化,从而VV构式表达事件的动作发出者可以“背景化”,驱动X句法位置论元隐没。3.单句构式中,VV构式和动词语义相容度变化的规律是:在情态语义不突显的单句构式中,瞬间动词与VV构式的语义相容度增加,在表达致使情态语义的单句构式中,暂状动词与VV构式的语义相容度增加,瞬间动词与VV构式的语义相容度降低。4.单句构式中,VV构式对动词的其他语义限制条件依然成立。之后,本文分析了情态对单音节动词重叠VV构式语义限制条件的消解与扭变作用,运用构式“压制”理论和相关的认知机制解释了单句构式中,VV构式语义限制条件呈现规律性变化的原因。对第四个研究问题,本文以共时主观性理论为基石,以历时主观性理论为辅,依据单音节动词重叠VV构式的历时研究成果,证明主观性是VV构式形式-语义象似性关联弱化的动因。
其他文献
明清时期的海禁政策对民间海洋发展产生了消极的影响,濒海的淮安府更因受到海势东迁——黄淮合流、挟沙入海的影响而被挤压掉海洋发展的空间。以清初五条沙的淤出——境内出海口的失去为分界线,淮安府民众向海讨生的方式发生了明显转变。宋代以来的黄河夺淮虽由淮安府入海,但在明万历朝之前,对境内民众生计影响不著。潘季驯“束水攻沙”治水策略下的高家堰建成后,海势东迁加速,濒海州县民众原有生计模式在河决海溢的冲击下难以
随着中国经济稳步发展以及居民可支配收入逐年增加,居民旅游消费需求迅速增长。旅游业目前已经成为国内经济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增长最快的居民消费领域之一,成为驱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我国经济需要转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而旅游业的发展将拉动经济平稳增长,有利于推动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因此,对旅游业需求和发展趋势进行深入研究,把握其动态特征和影响因素,对制定相关政策推动旅游业进一步发展具有
民办高校是我国高等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民办高校当前的主体是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以应用型人才为主。因此,如何立足于中国民办高校的特殊性和优势培养应用型人才,是一个值得探讨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本研究紧扣“民办高校基于行业导向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这一主题,按照“历史研究——本质特征——现实困境——理论逻辑——实践探索”的整体布局,综合运用历史学、社会学、系统科学、管理学、高等教育学等多学科的理论,
一般而言,长期的农地租约有利于改善农地的投资激励并促进专用性生产投资,但现实中,短期租约却成为普遍现象。为什么农户更倾向于选择短期租约?其租约期限的形成机理是什么?这是值得探索的重要问题。基于现有研究主要是通过部分区域数据的定性分析或实证分析来识别影响农地租约的期限的因素,并没有对农地租约期限的决定机理进行深入细致的阐释。为此,本文试图回答:农地租约的期限是如何决定的。在农村集体土地家庭承包制的制
我国国力不断提升,社会建设不断完善的同时,人们的关注点早已从生存转向生活,生活质量、老龄化以及生态环境等问题使得医疗健康问题的信息需求也逐年上升。尤其是对于慢性病方面的信息需求因慢性病的特性而凸显。慢性病预防、治疗以及预后因素的综合性、复杂性决定了相关任务的周期长、难度大和负担重。如何有效的进行慢性病防与治,相关健康医疗信息传播与实践的意义十分重大,随着医疗健康理念从疾病为中心到人为中心的转变,信
区域多元发展是城市发展的客观实际,也是区域发展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的重要任务。“多元”通常表示为“多化”,如“三化”,即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加快推进“三化”协调发展是欠发达地区统筹城乡发展,发掘区域优势,缩小区域差距,开展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和基本路径,对于落实脱贫攻坚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国家战略,以更高起点谋划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西部欠发达省份云南为例,基于“三化”协调发展
2008年金融危机再次引发了人们对现有宏观经济模型的反思,危机前基于DSGE框架的宏观经济模型虽然具有较好适应性和扩展性,也成功地拟合过去几十年的宏观经济波动,但却无法解释工业化国家危机后产出和投资持续下降的经济现实。即使纳入银行和其它金融摩擦,常见的线性化DSGE模型无法刻画包括2008年金融危机在内的危机时期资产价格、产出和投资等突然、巨大和持久的变化,也不能恰当地反映资产价格和金融领域广泛存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主导思想已经由扩张型转变为高质量型,更加注重质量。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会计信息,企业盈余是会计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披露质量对我国资本市场发展有重要影响。盈余透明度对市场配置资源以及企业高质量的投资决策能力有决定性作用。本文以信息不对称理论、投资者有限关注理论和委托—代理理论作为理论基础,运用归纳演绎和数理分析方法,从经典的股利折现模型出发,构建了盈余透明度对股票错误定价和企业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是我国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从我国国民收入和地区间经济发展来看,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旧显著。为了解决各地区财政纵向和横向不均衡,我国中央对省和省对县市都进行了大规模的转移支付。两个层次的转移支付的规模和结构在空间(区域间)和时间两个维度上变化较大。同时也有共同趋向:转移支付的规模在空间上东部发达地区规模较小,中西部地区规模较大;在时间上基本
商务模式创新的价值除了体现价值创造,还体现了价值的传递和共享。价值分享是否合理影响商务模式创新的成功。大多数商务模式评估文献没有深入分析商务模式价值创造和分享机制,把商务模式看作一个“黑箱”进行评估。所以,商务模式创新的价值创造、分享和评估的研究是有意义的。本文基于介观商务模式理论提出商务模式创新的价值,运用价值网理论对商务模式创新的价值创造和对主体企业、其他利益相关者与商务模式创新的价值增值的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