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法隐喻作为语用策略在中国法庭话语中的研究

来源 :中国海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k05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韩礼德(2000:343)认为,我们不仅可以采用传统的一致式来表现意义,同样可以采用非一致的表现形式使语言更好地实现其功能,这就是所谓的语法隐喻。语法隐喻是一种较为普遍的语言现象,不仅存在于韩礼德所说的科技文体中,在其他大量文体中也有广泛体现。法庭话语便是其中较有代表性的一类。法庭话语作为一种机构性、即席性语言类型,其目的性较强,会话参与者往往采用一系列语言手段和会话策略恰当地向对方传达自己的会话意图,同时潜移默化地影响对方按照自己设计的方向进行交际。这就为我们在实际语境中从言语策略的角度研究语法隐喻提供了契机。本文试图借助语法隐喻和目的原则作为理论框架,剖析中国法庭话语中语法隐喻的应用情况,从而进一步阐释语法隐喻作为一种语用策略如何展现法庭中的权势关系和人际意义,达到说话人的会话意图。本文首先回顾了法律语言学和语用学学者对法庭话语所做的分析研究。总体而言,研究角度主要分为四类:修辞研究、社会语言学研究、话语分析及语用学研究。之后作者对语法隐喻和语用策略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有关本文的理论框架,作者采用了韩礼德最先提出的语法隐喻理论,其中主要涉及概念隐喻和人际隐喻两方面。对于韩礼德后来对该理论的扩展和重新分类,本文也有叙述,并以此作为分析中国法庭话语的理据,但并未涉及马丁等人在发展该理论过程中提出的篇章隐喻。同时,作者较为详细地叙述了廖美珍教授提出的目的原则,包括对目的的理解、涉及目的原则的话语意义和目的关系、以及目的原则的分析模式等等,欲借助此理论对法庭参与者的会话目的和话语意义进行分析。在分析中国法庭话语的过程中,作者首先对《庭审现场》和《现在开庭》栏目中十起较有代表性的刑事和民事案件进行了转述,得到约五万字的语料。之后采用描述与分析说明相结合的方法,对其中与主题密切相关的两万多字的语料进行了分类阐释,解析了概念隐喻和人际隐喻在中国法庭话语中的体现;进而以目的原则为基础,叙述了法庭中的权势和人际关系,并进一步分析了会话参与者如何将语法隐喻作为一种言语策略,达到自己的会话目的,顺利完成交际。通过对中国法庭话语的分析,作者发现英语中的语法隐喻亦广泛存在于汉语、特别是机构话语这类比较有代表性的文体当中,并且可以作为说话人的一种语用策略协助其表达人际意义,达到会话目的。然而中国法庭的审问模式较之西方法庭的模式有一定差别,且法庭中不同参与者的话语也表明,中国法庭上权势关系不平衡的现象普遍寻在,话语多按既定模式进行了准备,缺少激烈辩论和即席发挥的特点。尽管作者从不同角度进行了较为详尽的叙述,本文的研究成果仍有很大的提升和改善空间。学者们在未来的研究中,可以更加着眼于英语和汉语句式结构和表达方式的差异,进一步讨论英语语法隐喻理论是否可以完全应用于汉语分析,以及马丁等人在完善该理论框架过程中提出的篇章隐喻在汉语中是如何体现的。同时由于作者转写的语料多为刑事和民事案件,语料数量又相对较小,在分析中国法庭话语时缺乏代表性和完整性,在未来研究中尚需进一步完善。
其他文献
近年来,模因理论已经越来越广泛地被应用于多个学科的研究领域,当然语言学也不例外。利用模因理论可以揭示语言发展的规律,从而让我们更好的理解语言起源,语言习得以及语言使
我国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显现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在影响中小企业发展的诸多因素中,融资问题已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虽已引起
教师素质是影响课程改革进程的关键因素,教师培训是各国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因此,在我国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研究教师培训是十分重要的。通过中小学继续教育来建立一支高素质教师
传统诉讼法理论将原告资格限制为须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对于环境等社会公益,公民被认为不具有直接利害关系,其原告资格不被承认。这样,当环境等社会公益遭受侵害或有侵害
光的全反射现象在自然界中很常见又有着很多应用,但光路的不易视性给学生接受这种自然现象和掌握全反射规律带来了困难。做好全反射的演示实验或辅助实验,使光路可见成为化解
<正>黄曲霉菌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一类真菌。目前发现的霉菌种类有上万种,它能侵害各种作物,在适当的温度下,可大量繁殖,能产生大量毒素,其中毒素比较强的有黄曲霉毒素、
新工科是在新时代、新环境、新形势的需求下,就如何培养新工科学生达成的初步共识,是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初步探索。理念是行动的先导。虽然新工科已经在很多高校施行,但还处
为控制盐酸西那卡塞的质量,本研究合成了4个有关物质,分别为(2E)-N-[(1R)-1-(1-萘基)乙基]-3-[3-(三氟甲基)-苯基]丙-2-烯-1-胺盐酸盐(有关物质A),N-[(R)-1-(1-萘基)乙基]-3-[-3-(三氟甲基)苯
为筛选中华弧丽金龟甲Popillia quadriguttata的行为调控剂,利用触角电位仪测定中华弧丽金龟甲雌、雄成虫对12种挥发物的电生理反应,利用Y型嗅觉仪测试其对8种具有电生理活性
自从“汉语双宾语”概念由杨树达先生(1920:148)提出以来,不断有学者对该专题进行研究,虽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仍有一些不足之处。首先,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表给予义和表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