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d:YAG1064nm激光、伊曲康唑及两者联合治疗甲真菌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来源 :首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ankducky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奇致TMML-3420型脉冲Nd:YAG1064nm激光治疗机、伊曲康唑及两者联合治疗甲真菌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方法:  1.选取符合入组条件的患者63例,病甲共159个。将63例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予以Nd:YAG1064nm激光治疗;B组予以伊曲康唑口服治疗;C组予以激光联合伊曲康唑口服治疗。每组均于第8周、第16周、第24周时随访,随访时予以真菌学评价及临床疗效评价。  2.选取符合入组条件的病甲84个,共42对。按照SCIO评分分为A、B两组,A组:6≤SCIO<12,共收集21对,42甲;B组:SCIO≥12,共收集21对,42甲。A、B两组内再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个亚组。实验组予以激光联合伊曲康唑治疗,对照组予以单纯口服伊曲康唑治疗。每组均于第8周、第16周、第24周时随访,随访时予以真菌学评价及临床疗效评价。  结果:  1.A组第8周、16周、24周有效率分别为78.9%、52.6%、52.6%,B组第8周、16周、24周有效率分别为80.9%、66.2%、67.6%,C组第8周、16周、24周有效率分别为100.0%、91.2%、100.0%。A、B、C三组临床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A组:对照组第8周、16周、24周有效率分别为81.0%、81.0%、90.5%;实验组第8周、16周、24周有效率分别为100.0%、95.2%、90.5%。对照组、实验组两者临床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对照组第8周、16周、24周有效率分别为61.9%、66.7%、52.4%,联合治疗组第8周、16周、24周有效率分别为95.2%、90.5%、100.0%。对照组、实验组两者临床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1.激光治疗甲真菌病疗效肯定,且无不良反应。在轻中度甲真菌病患者中,激光治疗和药物治疗有效率差异仅为15%,激光治疗可以作为一线治疗的考虑。  2.轻中度甲真菌病患者可单纯选择激光或药物疗法,联合疗法有效率提高不明显。重度甲真菌病患者药物治疗不满意,应考虑药物和激光联合疗法。
其他文献
第一部分:应用磁共振成像和流固耦合方法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局部生物力学参数改变  目的:建立基于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的流固耦合(fluid-structu
背景:近二十年来,在肛瘘治疗中,不损伤肛门括约肌的治疗方法在逐渐发展,目前认为,肛瘘栓塞剂(analfistulaplug:AFP)有着良好的治疗效果,且不易导致大便失禁。但近些年来文献报道其
杭州市教师心理保健中心康恩贝教师心理热线,自开设近两年来已为浙江省内外的教师提供了服务.当来自心理热线的原音一一回放,我们的心会怦然而跳: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是多么必要
目的: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进行屏气试验,观察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患者脑血管储备(CVR)功能,脑血管储备功能与脑血流动力学、认知功能及听觉事件相关电位(AERPs)之间的相
目的:  了解住ICU患者鲍曼不动杆菌肺炎的发生率、耐药情况、抗生素的使用情况,探讨鲍曼不动杆菌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为预防和控制鲍曼不动杆肺部感染提供依据。  方法: 
在生活中一个多数人认同的观点是,对疾病应当早查早治,越早查出,治疗的效果越好,尤其是对癌症,因为及早查出,可以利用手术、化疗、放疗和生物疗法等多种手段进行治疗。癌症如果到了晚期,手术就不管用了。然而,这一观念现在正受到挑战,至少在女性的乳癌诊治方面是如此。于是,提前检查乳房还是不检查乳房不仅导致专业人员左右为难,更让女性纠结万分。  查与不查结果差不多  2014年2月11日《英国医学杂志》(BM
目的:通过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检查,研究症状性大脑中动脉(MCA)狭窄或闭塞患者不同途径的软脑膜动脉(LMA)代偿对1年内脑梗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脑出血(ICH)、全因死亡
目的:探讨改良坎帕拉创伤评分(KTS)方法在对现场院前救治创伤患者时病情评诂的应用价值。  方法:对2576例院前救治的创伤患者采用现场改良KTS方法,评分分为0-4分、5-6分和7-8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移行上皮细胞癌占尿路上皮性肿瘤的绝大多数,75-85﹪为浅表性膀胱移行细胞癌,易复发是其重要的生物学行为之一,有报道复发率达到40-80﹪,其中10﹪病例分期分别进展.膀胱内药物灌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