吲哚类LSD1抑制剂的结构优化及探针分子合成研究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dujian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1(Lysine-specific demethylase 1,LSD1,又称KDM1A)是最早被报道的组蛋白去甲基化酶,该酶通过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FAD)依赖性的酶催化氧化作用,实现H3K4me1/2和H3K9me1/2的单双去甲基化,从而参与细胞增殖、分化和细胞全能性的转录调控。研究表明,LSD1在多种癌症中异常过表达,如神经母细胞瘤、前列腺癌、小细胞肺癌、乳腺癌、食管鳞状细胞癌和肝细胞癌等,可促进肿瘤细胞增殖、侵袭和转移,阻碍癌细胞分化进程,还与癌症的不良预后相关。因此,开发高效特异性LSD1抑制剂对抗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基于课题组前期工作,以M-1系列吲哚衍生物为基础,设计合成一系列新型LSD1抑制剂,通过生物活性评价、构效关系研究,发现了具有进一步研究价值的新化合物,并制备了动物实验样品。以Ⅱ-1p-1候选化合物为基础,设计并合成探针工具分子,为候选化合物的作用靶点确认和作用机制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一、LSD1抑制剂的设计以化合物M-1为基础,设计合成了以下三个系列具有LSD1抑制作用的衍生物。系列I:吡咯环替代吲哚环,考察吲哚骨架对其生物活性的贡献;系列II:以M-1为基础,设计合成新的磺酰胺类化合物,优化磺酰胺基,改善其LSD1抑制活性。系列III:针对系列II结构优化的候选化合物Ⅱ-1p-1,通过计算模拟分析和构效关系研究,针对磺酰苯基的氨基取代开展进一步的结构优化和生物活性的评价研究。二、LSD1抑制剂的合成及活性评价本论文在M-1的基础上,合成了三个系列共38个LSD1抑制剂,全部为新化合物,关键中间体及目标化合物均通过NMR、MS等数据进行了结构确证,目标化合物通过HPLC分析含量,其含量基本大于95%。通过课题组构建的LSD1抑制剂筛选平台,评价了目标化合物的LSD1抑制活性,分析了其构效关系。1.通过吲哚骨架的替换,设计合成3个新化合物,活性评价结果表明,其活性几乎全部消失,证明吲哚骨架在LSD1抑制活性中扮演重要角色。2.系列II中,设计合成包括苯磺酰基、甲磺酰基、环丙甲磺酰基等磺酰胺的21个新化合物。其LSD1抑制活性评价结果表明,大部分新合成的化合物均表现出了良好的LSD1抑制活性,苯磺酰胺类化合物的活性显著优于脂肪磺酰胺的活性,其IC50在0.099-1.380μM,相对先导化合物活性显著改善。其中,化合物Ⅱ-1p-1的IC50值为99 n M,是先导化合物的9.4倍(IC50=0.929μM)。3.基于化合物Ⅱ-1p-1的活性结果及系列II的构效关系研究结果,针对苯环的对位取代氨基开展了进一步的优化,设计合成新化合物14个。LSD1抑制活性评价结果表明,多数新合成的化合物均表现出对LSD1良好的抑制活性,IC50均在n M级别(除Ⅲa、Ⅲf、Ⅲg),从49 n M到714 n M。其中,化合物Ⅲc(IC50=49 n M)和Ⅲd(IC50=69 n M),分别是先导化合物的19、13倍。同时,为了评价目标化合物在体内对LSD1的抑制活性和抗肿瘤作用,合成化合物Ⅲd 1 g,其HPLC含量大于99%。三、生物素标记探针的设计合成与活性评价吲哚类LSD1抑制剂是课题发现的第一个非单胺氧化酶类的不可逆LSD1抑制剂,为了进一步研究此类抑制剂与LSD1的作用机制,确认其作用靶点和作用模式,在LSD1抑制剂的基础上,通过8步反应设计合成了生物素标记的阳性探针、阴性探针5个,并通过NMR、MS等确定了其分子结构,且HPLC含量大于95%。阳性探针IV-1和IV-2的合成以化合物Ⅱ-1p-1为配体,生物素为报告基团,丁二胺和哌嗪为连接链合成,它们均表现出纳摩尔级别的LSD1抑制作用(IV-1:IC50=38.610 n M;IV-2:IC50=109.333 n M)。以3-氨基哌啶和3-氨基吡咯为连接链合成阴性探针IV-3和IV-4的IC50值降至微摩尔级,IC50为6.647和2.261μM。同时设计了将关键活性位点之一的11位羟基,通过乙酰化封闭得到的阴性探针Ⅳ-5,但是其对LSD1的IC50也达到了n M级的抑制活性(IC50=290 n M),活性显著优于其乙酰化的配体分子化合物13,其在10μM的抑制率仅为39.86%。探针IV-1-IV-4的结构和活性数据分析表明,磺酰基对位直线衍生对该类化合物的LSD1抑制活性有利,甚至可以成数十倍提高其生物活性。这为进一步的作用靶点确认和作用机制研究奠定了基础。综上所述,本课题通过对模型化合物M-1的吲哚环和苯磺酰基进行结构优化,共设计合成了38个新型LSD1抑制剂,大部分抑制剂具有纳摩尔级的抑制活性,其中,化合物Ⅱ-1p-1、Ⅲc、Ⅲd、Ⅲh对LSD1的IC50值小于100 n M,并制备1 g的动物实验样品。并在抑制剂Ⅱ-1p-1的基础上设计合成了5个生物素标记的探针,为该类LSD1抑制剂靶点确认和作用机制研究提供工具分子。
其他文献
王金玉先生是我国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著名档案学者,他致力于中国档案史研究,勤奋治学、教书育人,视学术研究为生命,在中国档案史领域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为了促进中国档案史研究的发展,同时丰富近现代档案学人的研究,本文以王金玉中国档案史思想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研究法、访谈法等方法,全面考察了王金玉中国档案史思想形成的社会背景、主观因素、主要理论来源,系统梳理出王金玉中国档案史思想的形成过程,包括由历史学向
学位
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是一种高死亡率和致残率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TBI分为两个阶段,即原发性脑损伤和继发性脑损伤。相较于原发性脑损伤,继发性脑损伤广泛多样,在TBI的病理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过量自由基诱发的继发性脑损伤是TBI病情恶化的重要原因之一。以氧化应激和神经炎症为靶点的水凝胶对TBI的修复有重要作用。在本研究中,天然抗氧化剂没食子酸改性的透明
学位
为适应时代的发展,我国图书馆学界一直在探索建设智慧图书馆的道路,开展智慧服务,但是在实际建设过程中还存在诸多不足。因此,图书馆如何实现现有服务到智慧服务的过渡,提升图书馆服务的水平是今后研究的重要课题。5G的落地和应用,正在使人类社会加速进入万物互联时代,促进各行业的转型升级。作为一项支撑性技术,图书馆与5G的结合是必然的,所以图书馆更应该考虑的是如何更好地借助5G的优势推动图书馆智慧服务的发展,
学位
贫困是困扰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地理学者对于贫困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贫困、多维贫困的测度、空间贫困的识别和致贫因子的影响分析。对于贫困的测度,当前研究缺少从发展的视角考察收入的可持续性,而农户的内生增长动力和持续发展能力是稳定脱贫的关键。同时,现有的致贫机理的分析大都没有摆脱“碎片化”的认知,缺少从多尺度考察环境背景效应对于农户收入可持续性的研究。本研究提出农户收入的可持续性,并从收
学位
研究目的:酒石酸泰万菌素(Tylvalosin Tartrate)是第三代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常用于治疗牲畜和家禽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等疾病。但酒石酸泰万菌素在胃酸环境中性质不稳定、苦味严重、半衰期较短、生物利用度低,使其在应用上受到限制。为了提高药物稳定性,掩盖药物苦味,延长药物作用时间,本研究制备了含量为20%的酒石酸泰万菌素缓释微丸,并对该制剂的质量进行评价。研究方法:采用挤出滚圆法制备酒石酸泰
学位
静脉输液配置中心(PIVAS)在静脉输液发展背景下应运而生,是医院药学服务品质的保障,也是提升医院综合能力的基础。目前,我国PIVAS还没有形成一套系统的运营流程,常见的运营模式为8~10h制的PIVAS集中调配药物与住院病区自行调配相结合的运营模式,该模式虽然能满足医院日间药学服务需求,但在夜间的药学服务水平和工作人员疲劳度等方面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因此,关于PIVAS 24h运营模式的可行性、有
学位
理想的伤口敷料应保持伤口的湿润环境,允许气体渗透,但可有效阻挡外界灰尘和微生物。近年来,人们开发了很多类型的伤口敷料,包括海绵、薄膜、静电纺丝纳米纤维和水凝胶等。其中,水凝胶由于具有高含水率,形状可塑性及溶胀性能良好等一系列模拟天然细胞外基质的特性,已被广泛用于生物医学领域,作为药物输送系统、细胞三维培养的支架和伤口敷料等组织修复材料。氧化应激和细菌感染是影响伤口愈合进程的两大因素。在伤口愈合的炎
学位
学位
目的应用脂质组学工具,探究青年大学生手部暴露于洗涤剂后皮肤表面脂质(SSLs)谱的改变。此外,在暴露实验结束后,研究对象基于自身对照,开展共计7天的干预实验,其中右手为实验组,施加以亚油酸-神经酰胺为主要成分的生理性脂质混合物,左手为对照组,施加剔除生理性脂质的甘油保湿霜,通过检测干预不同阶段SSLs谱的变化,为急性暴露于洗涤剂溶液后的早期干预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是一项自身对照研究,研究对
学位
生活质量与健康越来越成为现代人们所追求的目标。新世纪以来,随着社会建设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我国政府和人民对居民生活质量和健康问题更加重视。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同时十九大提出了“健康中国”的发展战略。本文以长江中游城市群为研究对象,研究2000-2015年居民生活质量与健康水平的时空分布特征,从社会、经济、环境等方面分别阐述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