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壤农田小流域水文过程驱动下的氮素流失动态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tishi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面源污染是红壤区所面临的重要生态环境问题之一,其中由于过量氮肥施用所造成的污染问题不可忽视。径流是氮素迁移的主要驱动力,氮素随径流流失受水文状况、土地利用方式以及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明确农田流域的水文过程对氮负荷的影响,对于理解农田氮素的迁移转化和阻控农业面源污染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以水文过程对氮素迁移的驱动为立足点,基于土壤物理学以及水文学基本原理,在野外监测以及室内测定的基础上,借助经典统计学方法以及水文分割模型,对2017.3-2019.2这一监测期内,小流域及其子流域氮素迁移的水文驱动过程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探讨。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红壤地区农田小流域、水田子流域和旱地子流域等不同研究尺度下的产流特征,氮素流失特征以及氮素流失的水文驱动机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在监测期内,研究区有效降雨共107场,依据降水量、降雨强度以及降雨历时可将降水划分为4类。产流能力最强的为Ⅱ类“长历时、中低雨强、低频率”降水,该类次降水事件在监测期内虽然只有7场,但其降雨量占到监测期总降水量的19%。Ⅰ类“短历时、高雨强、低频率”降水产流能力略低于Ⅱ类降水,其降水量仅占总降水量的5.8%。Ⅳ类“长历时、低雨强、低频率”降水产流能力显著低于前两类雨型,其降水量占全监测期降水量比例达15.3%。Ⅲ类“短历时、低雨强、高频率”降水对产流的驱动力最弱,但在监测期内发生的次数也最多,总降水量占到监测期降水总量的35%。
  (2)流域、水田子流域以及旱地子流域径流之间具有显著的差异。就单位面积径流量而言,水田子流域(4420 mm)>流域(3484mm)>旱地子流域(869 mm)。各尺度下的径流量均有着显著的季节性动态,雨季是流域以及子流域径流输出的热时,流域、水田以及旱地子流域雨季的年均径流量占全年总径流量的比例分别为47%,53%和62%。而就土地利用方式而言,水田子流域又是该研究区内径流输出的热点区域,同期径流值远高于旱地子流域,阶段性径流量甚至达到后者的10倍以上。
  (3)流域、水田子流域以及旱地子流域径流之间的氮素流失特征存在明显差异。就TN浓度而言,表现为旱地子流域(3.4mg L-1)>流域(2.5mg L-1)>水田子流域(2.2 mg L-1)。就TN流失量而言,单位面积流失量表现为流域(97.1kg hm-2yr-1)>水田子流域(95.7 kg hm-2yr-1)>旱地子流域(22.1 kg hm-2yr-1)。氮素流失的季节动态也较为明显,表现为水稻生长季(4月-10月)显著高于非生长季(11月-次年3月),在生长季中,雨季(4月-6月)显著高于旱季(7月-10月),前者达到后者的3-7倍。
  (4)运用端元混合模型量化了红壤农田小流域以及各子流域的径流端元成分及其对氮流失的贡献。流域径流由灌溉水(40%)、降水(38%)以及地下水(22%)这三个端元组成;同时,流域径流也可以被划分为水田生态系统径流(48%)、旱地生态系统径流(34%)以及地下水(18%)这三个端元。径流溯源的结果显示,红壤区水田和旱地子流域的水文过程存在着较大差异:灌溉水是水田子流域径流最主要的贡献端元,占比为65%,降水与地下水则分别贡献了19%以及16%;而降水则是旱地子流域的主要水文驱动端元,贡献比例为46%,地下水贡献量其次(40%),灌溉水仅贡献了14%。根据量化的径流组成比例,发现地下水是流域、水田子流域以及旱地子流域氮素流失的主要路径,贡献比例分别为66%,47%和82%。相关验证结果显示:就流域尺度而言,氮素负荷预测结果与实测结果之间的线性决定系数达到0.8左右(p<0.001);就水田与旱地子流域而言,预测值与实测值的线性决定系数达到0.9以上(p<0.001)。
  本论文对红壤地区小流域、水田子流域和旱地子流域的水文过程及其氮流失的水文驱动机制作了较为系统的研究。相关研究结果一方面可以为红壤区面源污染的阻控提供理论依据及支撑,另一方面也可以丰富多/单一植被类型下的流域氮素流失的研究形式,为其他研究区在监测方案制定上提供一定的参考。
其他文献
设施栽培业已成为我国现代农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由于我国喜温蔬菜大多在非加温设施中生长,栽培中经常遭遇短期或长期的低温弱光或低夜温危害,进而影响蔬菜的生长。因此,探明低温弱光对蔬菜生长的影响机制、提高设施蔬菜的耐低温能力、选育耐低温弱光品种是摆在我国蔬菜科研工作者面前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本文以不同基因型的黄瓜(CucumissativusL.)为试材,研究了低温弱光、夜间低温对温室栽培黄瓜品种
学位
近十年来,武汉旅游业取得了较大程度的发展,武汉旅游市场的认可度越来越高,潜在旅游市场越来越大。武汉市作为湖北省会城市,其旅游业的发展对于推动全省经济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研究东湖旅游区旅游产品开发条件具有重大意义。  本文以东湖旅游区为案例地,对其旅游产品开发条件进行了深入研究。首先运用文献阅读法,基于供给的角度,从包括旅游资源条件、区域条件和区位条件三大方对东湖旅游区旅游产品开发条件的现状进行梳理
学位
土壤结构是土壤肥力的基础,因此,改善土壤结构是实现土壤科学管理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砂姜黑土富含粘粒,粘土矿物以膨胀性2∶1型蒙脱石为主,具有强烈的膨胀收缩性能,干时坚硬,湿时粘闭,属于变性土。由于砂姜黑土的不良土壤性状,导致土壤结构性差,难耕难耙,适耕期短。砂姜黑土主要分布在中国的黄淮海平原,总面积达400多万公顷,同时它也是中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之一。土壤团聚体稳定性是评价土壤结构的重要指标
氧化亚氮是重要的温室气体,单位分子增温潜势是二氧化碳的298倍,其对温室效应的贡献值大约为6%。我们迫切需要有效的方法预测生态系统土壤N2O释放对大气氮沉降增加的响应,还需从机制上了解其对全球变化尤其是氮沉降增加的响应。本研究借助稳定氮同位素标记技术,主要探讨以下三个科学问题:(1)氮沉降(NH4+-N和NO3--N)增加对土壤N2O释放及其来源的影响以及不同形态沉降氮间的差异;(2)冻融期N2O
大气CO2浓度的升高正改变着全球气候与生态环境,也影响着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水稻(Oryza sativa L.)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农作物之一,大气CO2浓度升高可影响其产量与加工、蒸煮和矿质等品质。目前,对粳稻的相关研究有较多的报道,而对具有不同遗传背景的籼稻与粳稻品种中矿质元素的响应及其差异的研究鲜有报道。本研究利用自由空气中CO2浓度升高(Free-air Carbon-dioxide Enr
学位
我国第四纪红土下伏的网纹红土质地黏重,水分不易下渗,是影响水文活动的主要层次,很容易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准确、定量监测土壤含水量的动态变化对于理解红壤地区水循环过程、合理调控水资源、预防水土流失及指导农业生产有积极意义。探地雷达是一种成熟且应用广泛的浅表层地球物理测量方法,该技术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期开始逐步应用于土壤学研究,可以用来识别土壤层次分布并解译砾石含量。其中,探地雷达地波法是快速准确测
铝毒是酸性土壤生物生长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近年来,一些土壤高耐铝微生物被发现,它们能在高达几十甚至几百毫摩尔的铝浓度下生长。我们实验室前期从江西油茶酸性土壤中筛选得到一株高耐铝红酵母,经鉴定为Rhodotorulataiwanensis RS1(RS1)。前期研究表明,RS1高耐铝性与细胞壁和代谢物密切相关。本文对RS1进行红外和拉曼光谱研究,探索RS1以细胞壁为主的组件中对铝有吸附作用的功能基团
菇渣是一种常见的有机废弃物,质地疏松,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和养分,作为微生物“过腹”的有机物料,具备了生物有机肥的优点。潮土主要分布于黄淮海平原,是我国北方主要的农业土壤,但腐殖质积累过程较弱,土壤有机碳含量偏低,保水保肥能力较差。因此,研究施用菇渣对潮土农田生态系统产量、土壤化学性质、土壤物理结构和土壤微生物学特性等的影响,对于维持和提升潮土地力、促进农田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中
学位
盐渍土壤广泛分布于全球各地,覆盖面积达9.5亿公顷,我国盐渍土壤总面积约为3600万公顷,内蒙古河套灌区受盐渍化影响的土地高达39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69%。近年来由于耕地面积减少、人口数量不断增加,人地矛盾日益突出。盐渍土壤作为重要的后备土地资源,其治理、开发和利用是解决粮食问题的一个有效途径。为揭示盐渍化对肥料氮素转化过程的影响,本研究选取内蒙古河套灌区典型盐渍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培养试
学位
皖南属于烟稻轮作区,近年来因不合理的管理措施而面临着多种土壤障碍问题,造成烤烟品质出现下降苗头。土壤团聚体可以通过改善土壤结构来促进烟草产量和品质的提高,但迄今尚缺乏不同烟稻轮作年限下土壤团聚体组成对烟草产量和品质影响的报道。为此需要开展烟秆还田配合酸化改良剂的高效培育土壤团聚体的施肥方式研究,以削减或消除土壤障碍,提升烟田土壤质量。  本研究选择了皖南烟稻轮作下的潴育型水稻土,分别在宣城和池州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