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群政策实施对南北区域经济收敛性的影响研究

来源 :云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uzhong12miy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2年以来中国经济地理格局呈现出新情况新问题,主要表现为南北差距不断拉大,北方地区在经济规模、人均量、经济增速等层面均逊色于南方。“南北差距”已成为影响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和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引起了各界的广泛关注。2018年国家出台的《关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意见》强调“建立以中心城市引领城市群发展、城市群带动区域发展新模式,推动区域板块之间融合互动发展”,这意味着城市群作为我国区域一体化发展的主要载体和重要形式,已成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关键支撑。然而,观察中国城市群政策的发展历程,我们注意到一个现象:为促进我国区域协调高质量发展,自2010年以来国务院相继批复了11个国家级城市群发展规划,其中包括南方的5个城市群以及北方的6个城市群,并且发现南北经济差距也正是从国家级城市群发展规划批复以后逐步拉大的。那么,值得思考的是:我国南北经济差距的来源是什么?南北区域经济收敛的差异程度如何?国家级城市群规划的实施是否影响了南北区域经济收敛,进而对南北经济差距产生影响?这种影响程度存在何种差异?其中的影响机制又如何?目前理论界还不能很好解释这些问题,这也正是本文的出发点。为此,本文在揭示南北经济差距以及南北经济收敛的特征事实基础之上,将城市群规划作为一个重要政策冲击,从南北城市群政策实施效应差异视角入手,探讨南北经济差距扩大背后的原因和渠道机制,以期为我国通过实施国家级城市群规划来促进南北经济协调发展的思路提供理论借鉴与经验支撑。通过本文的分析和研究所得结论总结如下:第一,南北内部城市经济发展不平衡是南北经济差距的主要来源。首先,利用2001-2019年我国284个城市数据,通过Dagum基尼系数分析发现,南北地区内城市经济差距对南北经济总体差距的贡献率最高,超变密度次之,地区间差距最低,说明地区内差距是导致我国南北经济差距的重要原因。其次,通过传统Markov链以及空间Markov链对南北内部城市经济差距的动态演进分析发现,南方和北方状态转移概率矩阵内各个对角线上的元素值均大于非对角线上的元素值,即南北内部城市间经济增长都存在显著的“马太效应”。此外,我们还发现南方城市经济增长状态向上转移概率高于向下转移概率,而北方城市经济增长向下转移概率高于向上转移概率,这意味着南方城市经济增长的跃迁效应强于北方城市。第二,南方城市经济收敛程度强于北方城市,且城市群视角下南方城市经济收敛程度较整体城市视角下得到强化而北方城市出现减弱。首先,以2001-2019年我国284个城市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收敛模型和空间收敛模型实证检验南北城市经济增长的收敛性发现,南方城市经济收敛程度均显著强于北方城市,并且自2010年以后南方城市经济收敛速度的增幅远超北方城市,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仍成立。其次,再以“十四五”规划中提及的19个城市群中的214个城市作为研究对象,依然采用一般收敛模型和空间收敛模型对南北城市群经济收敛实证检验后发现,南方城市群经济收敛程度强于北方城市群,通过稳健性检验结论依然成立。将城市群样本的收敛结果与整体城市样本结果比较后发现,南方城市群的经济收敛程度有所提升,但北方城市群的经济收敛程度有所降低。第三,城市群政策显著促进了南方城市经济收敛,但对北方城市经济收敛未起到促进作用,而且城市群政策对不同特质城市经济收敛的影响具有异质性。首先,基于2001-2019年19个城市群中的214个城市样本,将国家级城市群发展规划作为准自然实验,通过多节点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国家级城市群规划对南北经济收敛的影响效应。将11个城市群发展规划都作为准自然实验,将规划内的157个城市视为处理组,将其他57个城市视为对照组,通过多节点双重差分法实证得出我国国家级城市群规划总体上显著促进了内部城市经济收敛;将南方地区的5个城市群规划作为准自然实验,将规划内的89个城市视为处理组,将其他125个城市视为对照组,通过多节点双重差分法实证发现南方城市群规划对其内部的城市经济收敛起到促进作用;将北方地区的6个城市群发展规划视为准自然实验,将规划内的68个城市视为处理组,将其他146个城市视为对照组,通过多节点双重差分法实证发现北方城市群规划对其内部的城市经济收敛尚未起到显著促进作用。以上结论稳健性检验后仍成立。其次,异质性研究发现,南方城市群规划对中心城市经济收敛的影响并不显著,对外围城市经济收敛起到显著的促进作用,城市群的多中心特质减弱了城市群规划的经济收敛效应;南方城市群规划对高级别城市和低级别城市的经济收敛都起到了显著促进作用,且对高级别城市的促进作用相较于低级别城市更为明显;南方城市群规划促进了非资源型城市的经济收敛,但是对资源型城市的经济收敛作用并未显现出来;南方城市群规划对优化提升型城市群的促进作用强于发展培育型城市群。北方城市群异质性分析发现,北方城市群规划对中心城市和外围城市的经济收敛都未能产生正向作用,并且城市群的多中心特质能够强化外围城市的经济收敛;北方城市群规划对高级别和低级别城市、资源型和非资源型城市、优化提升型和发展培育型城市群的经济收敛也都未能产生正向作用。第四,在南方城市群政策促进城市经济收敛过程中,经济联系机制和产业分工机制发挥了积极作用,市场统一机制产生了抑制作用,而三种机制在北方城市群政策中均未发挥正向作用。鉴于数据的可得性以及南北城市群的代表性,以长三角城市群政策和京津冀城市群政策分别作为南方和北方城市群政策的代表性案例,并采用交叉效应模型实证检验所提出的经济联系、产业分工以及市场统一这三种可能影响机制。结果表明长三角城市群规划能够增强城市间的经济联系、优化城市间的产业分工进而促进城市经济收敛,但是并不能通过实现内部城市的市场统一来推动经济收敛,并且还起到了一定抑制作用。京津冀城市群结果显示京津冀城市群规划的经济联系、产业分工以及市场统一机制均未对城市经济收敛起到推动作用,甚至还产生了显著负向作用。最后,综合以上研究结论,从正确认识新时期南北经济差距问题、注重发挥国家级规划纲领性作用、持续扩大城市群经济辐射能力、着力提升城市群产业协同发展水平、加快建设城市群统一大市场等方面提出了优化城市群建设推动南北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启示。
其他文献
在经济全球化和互联网经济背景下,特别是随着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的深入实施和影响,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品牌已成为各国企业共同追求的目标。在市场上,同品类产品国内国外品牌并存,并激烈地争夺消费者和市场份额。现有研究表明,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品牌的国家身份是品牌的一个重要属性特征,会影响消费者对品牌的识别和分类,进而影响消费者对品牌相关信息的处理和最终的品牌评价。因此,品牌的国家身份成为了品牌管理领域的一
学位
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等前沿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对各行各业都产生了巨大影响并且催生出了很多新的业务模式。金融行业与这些新兴技术的深度融合,产生了诸如第三方支付、P2P网贷、众筹等新兴金融科技产品和服务。现今金融科技以其高效率、普惠性而且能够较好的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等优点蓬勃发展,融入进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金融科技的蓬勃发展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向传统金融模式提出了挑战
学位
我国在构建节约型政府的前提下,既要求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又要求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由于公共资金有限总量,地方公共支出结构优化就成为国家治理中的关键任务。但是,长期以来地方政府却因“重生产、轻民生”,行政成本居高的公共支出结构偏向而饱受诟病;这与国家发展战略规划中,保障重点民生性支出,严控政府一般性支出,把“宝贵资金用在民生急需上”的地方公共支出结构优化方向不符。国家审计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和重要保障,是
学位
近年来,随着世界局势紧张、俄乌冲突、COVID-19大流行以及气候变化、自然灾害等影响,世界经济越来越具有VUCA的特征。特别是像黑天鹅事件的出现,对全球供应链造成了严重的冲击,严重威胁着供应链的生存。这类危机事件所带来的影响已经远远超出了供应链弹性的范围,因为在供应链彻底中断的情况下,解决问题的关键可能不再是仅仅将供应链恢复到原有的状态,而是需要适应新的环境条件,以保证在供应链不确定性或者动荡性
学位
农村普惠金融与经济发展、收入增加、脱贫减贫等方面的强正相关关系已经得到理论与实践的交互证实。中国作为举世瞩目的新兴经济体,其农村普惠金融在助力脱贫攻坚战中取得了可圈可点的重要成绩,彰显了备受全球关注的发展智慧与应对谋略。随着脱贫攻坚向全面乡村振兴的战略性转移,农村普惠金融的工作重心也发生相应调整。风险控制一直是困扰农村普惠金融发展与壮大的头号难题。面对服务内容调整、外部不确定性升级、金融科技快速迭
学位
可持续发展是区域“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系统健康发展的战略目标。乡村通常是以农业生产为主要经济活动方式、社会结构相对较简单、流动人口较少、经济不发达的地域,与城市相比,其经济与社会较为脆弱。尤其在山区,其“先天”的生态环境非常脆弱,这种固有的生态脆弱性与乡村这一以农业生产为主要经济活动方式、生产力水平较为低下的特殊地域特点相叠加,形成了山区乡村生态-经济-社会3个维度的脆弱性,乡村的这种三维脆弱
学位
股票市场的风险防范不仅是维持金融系统稳定的关键因素,也是国民经济稳定与发展的重要条件。近年来,随着全球资本市场一体化的不断增强以及不确定性事件的频发,我国股票市场“异象环生”,如股市暴跌中因恐慌情绪蔓延所导致的群体抛售、千股跌停等现象;再加上我国股市具有规模大、投资者非理性等特征,以理性人假说等为基础的传统金融理论无法合理解释诸多“异象”。与之不同,行为金融学理论关联的“无形”溢出机制,揭示了金融
学位
创新是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国家现代化进程的“第一动力”,也是微观市场主体提升核心竞争力之关键。企业协同创新是在不确定性因素冲击下的价值投资与价值共创活动,协同创新质量与效率并不完全归因于企业所统合创新资源和信息的多样化程度,还取决于企业是否具有高效可持续的价值共创机制。混合所有制企业作为我国现阶段主要的市场创新主体,聚合了不同所有制属性的异质性股东及其多元化创新资源,具有一定天然协同创新优势。然而
学位
由于全球经济的依赖和融合程度逐渐加深,新冠疫情使世界产业链、供应链循环受阻,加大了全球经济的脆弱性。然而,新冠疫情对于世界经济社会发展带来较大冲击的同时,也为大数据、人工智能、以及云计算等新兴技术带来了需求刺激。这些技术不仅能够在疫情防控、社会治理以及复工复产等领域产生重要影响,而且还能在后疫情时代的全球经济复苏甚至是进一步发展中发挥关键作用。基于此,上述新兴技术作为新一轮智能技术发展的驱动力,其
学位
妊娠过程中,子宫蜕膜化是妊娠成功的基本保障。蜕膜化子宫内膜基质细胞迁移受雌、孕激素及多种细胞因子调控,但多种在妊娠期升高的性激素调节蛋白,例如,卵泡抑素(Follistatin,FST)及激活素A(Activin A,Act A),是否参与蜕膜化子宫内膜基质细胞迁移调控仍不清楚。激活素A是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超家族成员,作为性激素调节蛋白,因其促进垂体前叶腺细胞分泌卵泡刺激素(FSH)而命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