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2年以来中国经济地理格局呈现出新情况新问题,主要表现为南北差距不断拉大,北方地区在经济规模、人均量、经济增速等层面均逊色于南方。“南北差距”已成为影响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和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引起了各界的广泛关注。2018年国家出台的《关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意见》强调“建立以中心城市引领城市群发展、城市群带动区域发展新模式,推动区域板块之间融合互动发展”,这意味着城市群作为我国区域一体化发展的主要载体和重要形式,已成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关键支撑。然而,观察中国城市群政策的发展历程,我们注意到一个现象:为促进我国区域协调高质量发展,自2010年以来国务院相继批复了11个国家级城市群发展规划,其中包括南方的5个城市群以及北方的6个城市群,并且发现南北经济差距也正是从国家级城市群发展规划批复以后逐步拉大的。那么,值得思考的是:我国南北经济差距的来源是什么?南北区域经济收敛的差异程度如何?国家级城市群规划的实施是否影响了南北区域经济收敛,进而对南北经济差距产生影响?这种影响程度存在何种差异?其中的影响机制又如何?目前理论界还不能很好解释这些问题,这也正是本文的出发点。为此,本文在揭示南北经济差距以及南北经济收敛的特征事实基础之上,将城市群规划作为一个重要政策冲击,从南北城市群政策实施效应差异视角入手,探讨南北经济差距扩大背后的原因和渠道机制,以期为我国通过实施国家级城市群规划来促进南北经济协调发展的思路提供理论借鉴与经验支撑。通过本文的分析和研究所得结论总结如下:第一,南北内部城市经济发展不平衡是南北经济差距的主要来源。首先,利用2001-2019年我国284个城市数据,通过Dagum基尼系数分析发现,南北地区内城市经济差距对南北经济总体差距的贡献率最高,超变密度次之,地区间差距最低,说明地区内差距是导致我国南北经济差距的重要原因。其次,通过传统Markov链以及空间Markov链对南北内部城市经济差距的动态演进分析发现,南方和北方状态转移概率矩阵内各个对角线上的元素值均大于非对角线上的元素值,即南北内部城市间经济增长都存在显著的“马太效应”。此外,我们还发现南方城市经济增长状态向上转移概率高于向下转移概率,而北方城市经济增长向下转移概率高于向上转移概率,这意味着南方城市经济增长的跃迁效应强于北方城市。第二,南方城市经济收敛程度强于北方城市,且城市群视角下南方城市经济收敛程度较整体城市视角下得到强化而北方城市出现减弱。首先,以2001-2019年我国284个城市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收敛模型和空间收敛模型实证检验南北城市经济增长的收敛性发现,南方城市经济收敛程度均显著强于北方城市,并且自2010年以后南方城市经济收敛速度的增幅远超北方城市,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仍成立。其次,再以“十四五”规划中提及的19个城市群中的214个城市作为研究对象,依然采用一般收敛模型和空间收敛模型对南北城市群经济收敛实证检验后发现,南方城市群经济收敛程度强于北方城市群,通过稳健性检验结论依然成立。将城市群样本的收敛结果与整体城市样本结果比较后发现,南方城市群的经济收敛程度有所提升,但北方城市群的经济收敛程度有所降低。第三,城市群政策显著促进了南方城市经济收敛,但对北方城市经济收敛未起到促进作用,而且城市群政策对不同特质城市经济收敛的影响具有异质性。首先,基于2001-2019年19个城市群中的214个城市样本,将国家级城市群发展规划作为准自然实验,通过多节点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国家级城市群规划对南北经济收敛的影响效应。将11个城市群发展规划都作为准自然实验,将规划内的157个城市视为处理组,将其他57个城市视为对照组,通过多节点双重差分法实证得出我国国家级城市群规划总体上显著促进了内部城市经济收敛;将南方地区的5个城市群规划作为准自然实验,将规划内的89个城市视为处理组,将其他125个城市视为对照组,通过多节点双重差分法实证发现南方城市群规划对其内部的城市经济收敛起到促进作用;将北方地区的6个城市群发展规划视为准自然实验,将规划内的68个城市视为处理组,将其他146个城市视为对照组,通过多节点双重差分法实证发现北方城市群规划对其内部的城市经济收敛尚未起到显著促进作用。以上结论稳健性检验后仍成立。其次,异质性研究发现,南方城市群规划对中心城市经济收敛的影响并不显著,对外围城市经济收敛起到显著的促进作用,城市群的多中心特质减弱了城市群规划的经济收敛效应;南方城市群规划对高级别城市和低级别城市的经济收敛都起到了显著促进作用,且对高级别城市的促进作用相较于低级别城市更为明显;南方城市群规划促进了非资源型城市的经济收敛,但是对资源型城市的经济收敛作用并未显现出来;南方城市群规划对优化提升型城市群的促进作用强于发展培育型城市群。北方城市群异质性分析发现,北方城市群规划对中心城市和外围城市的经济收敛都未能产生正向作用,并且城市群的多中心特质能够强化外围城市的经济收敛;北方城市群规划对高级别和低级别城市、资源型和非资源型城市、优化提升型和发展培育型城市群的经济收敛也都未能产生正向作用。第四,在南方城市群政策促进城市经济收敛过程中,经济联系机制和产业分工机制发挥了积极作用,市场统一机制产生了抑制作用,而三种机制在北方城市群政策中均未发挥正向作用。鉴于数据的可得性以及南北城市群的代表性,以长三角城市群政策和京津冀城市群政策分别作为南方和北方城市群政策的代表性案例,并采用交叉效应模型实证检验所提出的经济联系、产业分工以及市场统一这三种可能影响机制。结果表明长三角城市群规划能够增强城市间的经济联系、优化城市间的产业分工进而促进城市经济收敛,但是并不能通过实现内部城市的市场统一来推动经济收敛,并且还起到了一定抑制作用。京津冀城市群结果显示京津冀城市群规划的经济联系、产业分工以及市场统一机制均未对城市经济收敛起到推动作用,甚至还产生了显著负向作用。最后,综合以上研究结论,从正确认识新时期南北经济差距问题、注重发挥国家级规划纲领性作用、持续扩大城市群经济辐射能力、着力提升城市群产业协同发展水平、加快建设城市群统一大市场等方面提出了优化城市群建设推动南北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