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低塔结合梁斜拉桥地震响应影响参数研究

来源 :重庆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ruidao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低塔斜拉桥通常是由于通航及地形等边界条件的限制而采用的适应性桥型方案。当斜拉桥采用墩、塔、梁刚结构造时,形成固结体系斜拉桥,有利于悬臂施工的优势,但在地震动作用下,该桥型上部结构水平力直接传递至下塔柱使其弯、剪受力,因此需注重抗震设计,加强构造措施。故本文以重庆水土嘉陵江大桥为工程依托,针对其在不同影响参数下进行地震响应分析研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
  (1)针对高低塔斜拉桥具有非对称性的持点,建立了空间有限元动力模型,在此基础上对依托工程高低塔结合梁斜拉桥的动力特性进行了深入分析,主要探讨了不同塔梁连接形式、不同高低塔比例、不同主梁高度、桩-土-结构相互作用以及辅助墩数量等影响参数对高低塔结合梁斜拉桥的动力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塔梁固结体系模型刚度远大于全漂浮及半漂浮体系模型;随着高低塔比例增大,高塔则越容易在低阶模态出现左右肢同向或反向侧弯;增大主梁梁高使结构整体刚度增大,主梁竖向弯曲高阶模态相应延后;考虑桩土效应使结构整体刚度减小;设置辅助墩有利于提高结构整体刚度,设置2个辅助墩则对其帮助不大。
  (2)根据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提供的超越概率50年10%的规准加速度反应谱作为其反应谱输入,在高低塔斜拉桥的纵向、横向和竖向及二维地震动输入情况下进行反应谱分析,比较地震动单向输入与组合输入下结构响应的异同点,结果表明单向地震动作用下主要引起本方向的位移及内力峰值响应,其他两个正交方向的响应不明显;在横向地震动作用下P6矮塔塔顶横向位移峰值要比P5高塔小得多;竖向地震动单独作用下,主梁跨中竖向位移明显;值得注意的是横向地震动作用下P5高塔、P6矮塔塔梁固结截面横向弯矩较大,竖向剪力沿塔高方向在横梁位置处有突变,剪切破坏主要发生在高低塔下塔柱;二维地震动输入考虑竖向地震作用后,主梁跨中的轴力和竖向弯矩明显增大。
  (3)根据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提供的适宜本场地的2条天然地震波作为二维地震动输入,在一致激励下对其进行了非线性弹性时程分析,并与反应谱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对比,结果表明塔梁固结体系中高塔塔底及塔梁固结截面内力峰值响应突出,规准反应谱分析与天然地震波输入的时程分析地震响应局部内力计算存在差距。
  (4)对高低塔斜拉桥进行从正反两个传播方向考虑行波效应的多点激励时程分析,并与一致激励响应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行波效应及其传播方向对结构地震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考虑行波效应在波速为500m/s、1000m/s时结构位移及内力峰值响应存在突变现象;另鉴于结构的非对称性,从矮塔侧向高塔侧传播的地震动导致结构响应大于从高塔侧向矮塔侧传播的地震动;考虑行波效应对高低塔斜拉桥结构的纵向位移及主梁竖向位移控制有利;对内力响应而言,P5高塔、P6矮塔内力响应比一致激励情况下明显增大。
  (5)通过运用非线性时程分析法,详细分析了不同塔梁连接形式、不同高低塔比例、不同主梁高度、桩-土-结构相互作用以及辅助墩数量等影响参数对高低塔斜拉桥抗震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相较于半漂浮及塔梁固结体系,全漂浮体系位移及内力峰值控制最理想,同时塔梁固结体系的塔梁固结截面内力响应突出,是抗震设计的薄弱部位;原设计模型(高低塔比例为4:3)相比其他两类模型位移及内力峰值控制均最好;主梁梁高的增大有利于协调高塔与矮塔的内力响应,但不利于控制主梁的内力响应;考虑桩-土-结构的相互作用使高塔塔底弯矩、剪力响应明显减小,矮塔塔底弯矩响应明显减小而剪力响应明显增大;有必要增设辅助墩加强结构整体刚度,而设置2个辅助墩不有利于控制矮塔侧边跨竖向位移及高低塔纵向位移。
其他文献
NAC转录因子是植物特有的,并参与植物对胁迫的反应。转录因子可以调控基因的表达。植物在新陈代谢中会产生活性氧,正常环境下,植物中活性氧的产生与消除是动态平衡的;逆境胁迫下,会导致活性氧迅速积累,所以植物中形成了抗氧化剂防御机制来避免活性氧的伤害。实验室前期克隆了辽宁碱蓬SlNAC2基因。发现非生物胁迫条件下,转SlNAC2拟南芥抗氧化酶活性提高,SlNAC2可能对抗氧化酶基因的表达具有调控作用。本
粪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alis)作为临床感染中最常见的致病菌,由于其固有性耐药和获得性耐药,已经对多种传统的抗生素产生了耐药性,因此新型抗生素的研发迫在眉睫。抗菌肽作为一种新型的抗菌药物出现在人类的视线中,抗菌肽是天然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类由生物体特定基因编码的具有生物活性的多肽,具有广谱的抗菌活性,其独特的杀菌机理使细菌不易产生耐药性,因此抗菌肽是目前最有应用前景的新型
(1)基于形态结构、早期发育、生活史和分子分析的方法,发现产自山东省麦岛的蜈蚣藻属(Grateloupia C. Agardh)一新种,结果如下:①藻体直立,单生或丛生,质地粘滑,软骨质,紫红色,高10—20cm,宽2—6mm,藻体扁压,二叉分枝或不规则分裂成多个叶片,基部长有小育枝。②藻体由中央髓部和两端皮层组成。果胞枝、辅助细胞生殖枝丛是Grateloupia型。囊果类球形,可见于藻体表面。四
半胱氨酸蛋白酶(Caspase)家族是一类能够特异性地识别天冬氨酸切割位点的半胱氨酸蛋白酶,已鉴定的哺乳动物Caspase有14种,Caspase不仅参与细胞凋亡的启动、传递和执行过程,还在细胞分化、细胞增殖和细胞迁移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Caspase家族在高等脊椎动物中的研究较为深入,而最原始的无颌类脊椎动物七鳃鳗中Caspase家族分子的组成、结构及原始功能特征至今未有报道。此外,为了进一步
学位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是多发于中老年人的第二大神经退行性疾病,病理特征是黑质致密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丢失,以及路易小体(Lewy bodies, LBs)的存在。临床上,该病的特征表现为动作缓慢、僵硬及静止性震颤等,病因尚未完全清楚,可能是年龄老化、环境因素、遗传因素等共同作用所致。小胶质细胞是脑内介导炎症的主要效应细胞,其可被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p
学位
补体系统是古老的防御系统,是机体固有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经典途径、旁路途径或是凝集素途径的补体分子活化,均可通过补体的末端效应序列组装成膜攻击复合体(MAC),MAC为中空的C9聚合体,含有MACPF结构域,其插入病原体的脂质双层膜,造成病原体死亡,这是机体防御机制中最有效的一环。至今为止,七鳃鳗中未有类似高等脊椎动物C9同源分子的报道。因此,本论文基于雷氏七鳃鳗基因组数据鉴定含有MACPF
雨生红球藻(Haematococcus Pluvialis)是一种生活在淡水环境中的单细胞绿藻,当周围的环境不利于其生长时,细胞可通过积累虾青素抵御不良环境。虾青素,又称虾红素,是一种天然的具有极强的抗氧化性的萜类物质,可广泛应于日常生活中,比如:食品,饲料,药品,保健品,化妆品以及商品染色等领域中。由于雨生红球藻是获取天然生产虾青素的优良材料,所以雨生红球藻备受广大探究虾青素制备的学者以及各生产
七鳃鳗作为最古老的无颌类脊椎动物,是研究脊椎动物起源进化的模式动物。近些年有关七鳃鳗免疫系统、进化发育学等领域越来越引起研究者的关注。本研究以日本七鳃鳗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灿烂弧菌和副溶血弧菌感染后的日本七鳃鳗白细胞进行转录组测序,挖掘其抗菌免疫应答过程中的重要基因和相关通路,为揭示日本七鳃鳗在弧菌胁迫下的免疫应答过程和抗菌机制提供理论基础。本研究主要结果如下:  1.利用高通量测
七鳃鳗属于无颌类脊椎动物,是现存最古老的脊椎动物代表,素有“活化石”之称。众多学者认为七鳃鳗是脊椎动物胚胎发育、器官分化、分子进化及适应性免疫起源研究的重要模型。在发育生物学研究中七鳃鳗为神经嵴、外胚层的基板以及有颌类脊椎动物重要特性的起源和进化提供了重要证据,是研究脊椎动物进化和发育的动物模型。七鳃鳗基因组中存在一些与人类神经障碍有关的基因,包括阿尔茨海默症、帕金森症和脊髓损伤,这意味着七鳃鳗可
学位
弦支穹顶作为一种新型复合空间结构形式,因结构效能高、施工方便而在大跨空间结构中应用广泛,但张拉环索时不可避免存在预应力摩擦损失,降低了结构的承载性能,甚至威胁结构的安全性。论文针对弦支穹顶结构索撑节点处的摩擦系数随机变化特征,基于概率统计学,从摩擦系数的取值方法,随机摩擦在结构整体中的精确模拟及其对结构性能的具体影响规律方面开展了系统研究。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如下:  (1)基于弹塑性力学和有限元理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