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度与氮肥对川中丘陵区春玉米籽粒灌浆及脱水特征的影响

来源 :四川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nxingjiehah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氮肥用量与种植密度对玉米灌浆及秆-穗-粒脱水的影响,对于川中丘陵区玉米密植高产宜机收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在四川省中江县文堂村开展,分别于2017年设3个玉米品种(正红6号、仲玉3号、郑单958,分别记为ZH6、ZY3、ZD958)、5个种植密度(5.25、6.00、6.75、7.50和8.25万株/hm~2,分别记为D5.25、D6.00、D6.75、D7.50、D8.25)和2个氮水平(200和250 kg N/hm~2,分别记为N200和N250);于2018年设2个玉米品种(ZY3、ZD958)、4个种植密度(4.50、6.00、7.50和9.00万株/hm~2,分别记为D4.50、D6.00、D7.50、D9.00)和4个氮水平(0、120、180和240 kg N/hm~2,分别记为N0、N120、N180和N240)等处理。通过两年田间试验,探究了种植密度和氮用量对不同春玉米籽粒灌浆动态、秆-穗-粒脱水特征的影响,以期为川中丘陵区春玉米合理栽培措施及实现玉米高产高效宜机收提供指标体系。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籽粒收获期百粒重表现为ZD958>ZY3>ZH6,穗粒数表现为ZY3>ZH6>ZD958,产量表现为ZY3>ZH6>ZD958;种植密度增加,玉米收获期百粒重、穗粒数逐渐降低,产量呈现先增加后降低趋势,ZD958、ZH6在7.50万株/hm~2、ZY3在6.00~6.75万株/hm~2密度下产量最高;增施氮肥能够提高玉米收获期籽粒百粒干物质量,随施氮量增加,玉米穗粒数、产量呈现先增加后降低趋势,ZD958、ZY3均在施氮量为180 kg N/hm~2条件下产量最高。(2)ZD958达到最大灌浆速率时间较ZY3、ZH6延后,平均灌浆速率、最大灌浆速率、灌浆速率最大时的干物质量均高于ZY3、ZH6。增加密度,籽粒到达最大灌浆速率时间、籽粒进入快速灌浆期时间、快速灌浆期结束时间提前,灌浆活跃期缩短,最大灌浆速率、灌浆速率最大时的干物质量降低。增加施氮量,各品种籽粒到达最大灌浆速率时间、灌浆活跃期、进入快速灌浆期时间、快速灌浆期结束时间均随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ZD958在施氮量为180 kg N/hm~2、ZY3在施氮量为120kg N/hm~2条件下籽粒灌浆速率、灌浆速率最大时的干物质量最高。(3)品种间收获期籽粒含水量表现为ZY3<ZD958<ZH6,不适宜机收(>28%),三个品种均在立秆后一周到达适宜机收水平。随种植密度及氮肥施用量增加,收获期籽粒含水量呈增加趋势,密度每增加0.75万株/hm~2,ZD958、ZY3、ZH6收获期籽粒含水量分别增加3.51%、4.20%、4.29%,施氮量每增加60 kg N/hm~2,ZD958、ZY3收获期籽粒含水量分别增加3.32%、2.15%;穗轴、果柄、苞叶、茎秆、叶鞘、绿叶含水量随吐丝后天数增加逐渐降低,与籽粒含水量变化趋势一致。(4)生理成熟前脱水速率表现为ZD958>ZY3>ZH6,生理成熟后脱水速率表现为ZY3>ZH6>ZD958。种植密度增加,生理成熟前、后籽粒脱水速率降低。当密度每增加0.75万株/hm~2,ZD958、ZY3生理成熟前籽粒脱水速率分别降低3.05%、0.40%;生理成熟后籽粒脱水速率分别降低1.35%、1.37%。施氮量增加,生理成熟前、后籽粒脱水速率降低,施氮量每增加60 kg N/hm~2,ZD958、ZY3分别平均降低3.18%、3.51%;籽粒生理成熟后脱水速率分别平均降低17.90%、12.45%。品种间穗轴、苞叶、茎秆、叶鞘、绿叶脱水速率均表现为ZY3>ZD958。种植密度增加,各部位脱水速率呈现逐渐降低趋势,当密度每增加0.75万株/hm~2,ZD958穗轴、茎秆、叶鞘、绿叶脱水速率分别降低16.87%、9.45%、3.26%、10.54%、2.01%;ZY3分别降低16.38%、10.85%、7.85%、10.60%、0.46%。增加施氮量,各部位脱水速率逐渐降低,施氮量每增加60 kg N/hm~2,ZD958穗轴、茎秆、叶鞘、绿叶脱水速率分别降低6.50%、6.94%、4.99%、33.83%、5.48%;ZY3分别降低4.72%、16.22%、2.93%、0.60%、8.60%。(5)不同品种籽粒含水量到达适宜机械化收获条件时所需积温存在差异,表现为ZD958>ZY3>ZH6。ZD958籽粒含水量降到28%、25%时所需吐丝后有效积温分别为1300.2℃~1408.1℃、1400.8℃~1544.6℃,即吐丝后48~51天(d)、51~57 d。在5.25~8.25万株/hm~2范围内,密度每增加0.75万株/hm~2,所需有效积温平均增加27.0℃、36.0℃;ZY3所需有效积温为1305.0℃~1326.0℃、1405.4℃~1484.0℃,即吐丝后49~50d、51~55 d,在5.25~8.25万株/hm~2范围内,密度每增加0.75万株/hm~2,所需有效积温平均增加5.4℃、19.7℃,ZH6所需有效积温为1272.6℃~1347.7℃、1378.9℃~1557.4℃,即吐丝后47 d~51 d、49 d~59 d,在5.25~8.25万株/hm~2范围内,密度每增加0.75万株/hm~2,所需有效积温平均增加18.8℃、44.6℃。随着施氮量的增加,籽粒含水量到达适宜机收要求所需有效积温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在施氮量为0~180 kg/hm~2范围内,施氮量每增加60 kg N/hm~2,ZD958籽粒含水量降到28%、25%时所需有效积温平均增加20.8℃、16.9℃;ZY3平均增加65.1℃、71.7℃。(6)籽粒含水量随着籽粒干物质量增加而逐渐降低,二者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籽粒最大灌浆速率与生理成熟期、收获期籽粒含水量呈显著负相关,与生理成熟前脱水速率、总脱水速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籽粒灌浆活跃期与收获期籽粒含水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籽粒总脱水速率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综上,籽粒干物质积累与籽粒脱水同步进行,二者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且均受种植密度及氮肥影响。增加种植密度,将导致玉米籽粒灌浆活跃期缩短,到达最大灌浆速率时间提前,灌浆速率降低,干物质积累量下降、秆-穗-粒脱水速率降低。在一定范围内,增加氮肥施用量可以延长籽粒灌浆活跃期,到达最大灌浆速率时间延后,籽粒灌浆速率提高,秆-穗-粒脱水速率降低。ZY3与ZD958、ZH6相比,籽粒灌浆活跃期长,收获期籽粒含水量低,生理成熟后籽粒脱水速率快,到达生理成熟及适宜机收条件所需积温低,更适合作为川中丘陵区密植宜机收品种推广,且推荐最佳种植密度为6.00~6.75万株/hm~2,施氮量为180 kg N/hm~2。
其他文献
黄茶是中国六大茶类之一,属于“轻发酵茶”,因其特有的“闷黄”工艺和“甜醇”口感,愈受消费者关注。本文针对不同产地黄茶品质的感官审评与成分检测分析开展系统的研究工作,比较分析各产地黄茶的品质特征及其差异性;为黄茶产品加工、分级与品质规范,以及黄茶产销发展提供科学数据。本文通过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分层回归、灰色关联分析、主成分分析、判别因子分析、K均值聚类和分层聚类等方法研究不同产地黄茶品质差异性,
学位
我国是农业大国,在秸秆产量逐年增加、化肥过量施用导致环境污染和土壤质量下降的背景下,促进秸秆的资源化利用,对提高秸秆资源利用率、减少化肥用量、改善土壤质量、降低环境污染风险、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进一步摸清秸秆制成灰分后的养分损失状况,厘清秸秆、灰分分别与化肥配施还田对土壤养分、作物养分吸收及产量的影响,探讨秸秆与其灰分配合化肥还田对土壤和作物的影响差异,完善秸秆资源化利用路径,本研究基于
学位
十九大以来,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要求构建以空间规划为基础、以用途管制为主要手段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从而限制对土地无序和不合理的开发,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强化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此背景下,研究国土空间适宜性,对国土空间格局进行优化配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选取前锋区作为研究区域,基于空间规划视角,对前锋区2010-2018年土地利用数量、结构、景观形状指数等方面进
学位
在我国农村土地利用结构转型、农村空心化及居民点闲置废弃等背景下,农村居民点整治作为当前集约节约利用和优化土地空间结构的途径,也被认为是解决农业农村发展问题的有效政策。之前学者们主要利用单一数据开展农村居民点整治后的土地节约量、农业和生态效益等相关研究工作,利用多元数据从人地关系等不同角度,对农村居民点整治特征与效果的分析研究较少。本研究以成都市为例,以成都市五个功能区(“东进”“西控”“北改”“南
学位
在我国集约化农业高度发展的背景下,大量种养废弃物的合理利用问题日益得到农业生态环境领域的关注,畜禽粪便及秸秆有机物料合理还田不仅可以减少化肥投入,改善农田生态环境问题,而且还能促进种养废弃物资源综合利用。本文基于成都平原灰色冲积水稻土多年稻麦轮作定位试验点,研究了种养废弃物3种类型施肥组合(秸秆不同施用量、猪粪不同施用量、秸秆和猪粪不同配比)对土壤氮素变化特征、氮素转化相关微生物及作用强度的影响,
学位
在生产栽培中,茵红李的栽培管理常存在经验施肥及盲目施肥、管理粗放等现象,造成肥料的大量浪费,导致李果实产量不高,风味较淡,品质较差。本试验以桃砧定植,5年生‘茵红李’果树作为试材,研究了不同配比的磷钾肥对茵红李的果实品质、糖酸变化特点及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研究结果如下:(1)不同磷、钾肥处理的李果实纵径、横径、单果重的变化趋势相似,整体上表现为类似双S型曲线。果实横径大于纵径,果实呈近圆球形,成
学位
人参菜(Talinum paniculatum(Jacq.)Gaertn.),又名土人参,为马齿苋科土人参属草本植物,原产地为热带美洲,在我国的中部以及南部亦有栽植。人参菜有很高的营养与药理价值,但因其易开花的特性,为实际生产带来诸多不便。本试验着重就光照强度以及光周期对人参菜开花以及品质的影响进行研究,筛选出可以促进人参菜营养生长,延迟其开花,提升其品质的最佳光照栽培条件。并进一步对人参菜开花过
学位
磷是植物生长必需大量营养元素,农业生产中大量磷肥的施用加速了土壤磷积累和迁移。矿山生态型水蓼具有较强的磷富集能力,可用于提取土壤环境中过量的磷。植物内生菌可协同植物提取环境中的污染物,有效提高植物提取修复效率。课题组前期研究获得了6株对水蓼具有促生潜力的内生细菌,但关于接种内生细菌对水蓼生长及磷积累的影响尚不清楚。因此,本研究以矿山生态型水蓼为研究对象,探究不同磷处理下接种6株内生细菌对水蓼生长、
学位
茶产业是雅安市名山区富民强区的主导产业,茶园土壤的质量直接决定茶产业的稳健发展与否。茶叶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茶渣数量可观,利用率有限,不利于农业绿色发展的推进,资源化利用途径亟待挖掘。近年来生物质炭在土壤碳固存和土壤团粒结构改良方面受到多方关注,但得到的结论存在差异。生物质炭材料和供试土壤类型是导致研究结果差异的重要因素。本研究将茶渣在500℃下制成生物质炭,在试图解决茶渣资源化利用的问题上,将茶渣生
学位
研究高寒湿地退化过程中土壤磷形态和相关循环酶的变化特征及其对磷素有效性的影响,可为高寒湿地生态恢复过程中维持磷的有序循环提供理论支撑。本文以若尔盖高寒沼泽湿地(Relatively pristine marsh,RPM)和由沼泽退化而成的沼泽化草甸、草甸、退化草甸,即轻度退化沼泽((Lightly degraded marsh,LDM)、中度退化沼泽(Moderately degraded mar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