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产力与人类文明的跃迁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uc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化生产力作为当代社会生产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文化生产力已成为21世纪的核心话题之一,未来世界的竞争将是文化生产力的竞争。无论人们对文化生产力存在多少疑义和异议,文化生产力的迅猛发展都已是活生生的现实,并展示出十分广阔的前景。发展文化生产力是现实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和时代的呼唤,是中国不可不为、不得不为的事情。大力发展中国的文化生产力,对于推进中国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发展,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对于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都将起到积极作用。系统深入地研究文化生产力问题,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它将有助于文化生产力理论的建构,有助于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可以为中国现实文化生产力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理论支持,从而大力推进中国文化生产力发展。  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为指导,以生产力的发展为研究的逻辑起点,以“需求和产品”为分析维度,以当代社会文化生产力的发展状况为分析的现实基础,系统研究文化生产力问题,试图从发展趋势上探讨文化生产力将对人类文明产生的革命性变革作用:人类文明将从“物本社会”跃迁到“人本社会”。  一、文化生产力的概念、实质及其表现形式  文化生产力是经济与文化互动发展的当代范畴。它既不是马克思所说的观念“生产”意义上的“精神生产力”,也不是指文化作为渗透性因素对生产力所产生的变革作用,而是指为满足人的精神文化需求而生产文化产品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现实力量、能力和水平。其实质是一种客观的物质力量。尽管文化生产力生产的是承载文化意义的特殊产品,但这一点并不能改变它的生产力本质。作为一种生产力,无论它有多么特殊,都是人类为满足自身需求借助于一定的生产资料加工改造某种对象从而获得一定产品的客观物质力量。  文化生产力是通过具体的文化生产活动得以实现的,而文化生产活动又必须通过文化产业来具体组织实施。因此,文化产业便成为文化生产力的表现形式。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深和知识经济的迅猛发展,文化生产活动日趋复杂,出现了高度综合化的特征。当代文化产业是由图书出版产业、广播影视产业、音像制品产业、网络产业、旅游产业、娱乐产业、参观会展业、体育健身业等组成的文化产业群。按其功能又可分为两大类:“媒体产业”和“休闲文化产业”。与之相对应,文化生产力主要包括“媒体产业生产力”和“休闲产业生产力”。  二、文化生产力产生的原因分析  文化生产力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一种崭新的生产力形态。文化生产力概念界定的前提在于分析维度的转换。现存的生产力理论侧重于对生产力内在要素分析,实际上作为先导性要素的需求和作为生产结果的产品也是引起生产力变化的重要原因,也会使生产力改变自己的存在形态。以需求和产品为分析维度,可以把迄今为止的生产力分为两种生产力:一种是为满足人的物质需求而生产物质产品的生产力,即“物质生产力”;另一种是为满足人的精神文化需求而生产文化产品的生产力,即“文化生产力”。在这里,物质生产力与文化生产力的区分,只是从生产的产品和满足需求的角度来进行的,从广义上讲,一切生产力都是物质生产力,文化生产力也是物质生产力。  以需求和产品作为分析生产力的维度,有其客观的依据。人类的生产活动是由“需求——生产——产品”构成的充满生机和内部矛盾的“循环系统”。人类依据自身的活动需要,支配和运用自己的劳动去创造产品(物质的和精神的),并通过对自己所创造的产品的使用和消费去满足自身的存在和发展需要。需求引起生产,生产创造产品,产品满足需求,需求又引起新的生产……社会生产活动就是由这三个基本元素相互作用、循环往复永无止境的运动发展过程,由此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  三、文化生产力的基本特征、发展动力及其社会作用  文化生产力具有三个基本特征:一是文化生产力的一般特征。文化生产力首先是生产力,它具有一切生产力所具有的一般特征,是一种客观的现实的物质力量,文化生产力与一般生产力一样具有共同的构成要素、特征和发展规律。二是文化生产力的本质特征。依据文化生产力的一般性、普遍性和共同点,并不能把文化生产力与一般生产力区别开来,不能说明文化生产力之所以成为自身的理由。文化生产力与一般生产力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它所生产的产品和产品所满足人的需求上。文化产品的特殊性是它的符号性,即“可感觉而又超感觉”的特质。文化产品离不开一定的物质载体,这是它的“可感觉”性;但是文化产品满足的是人的精神需求,人们消费的不是物质载体本身,而是由物质载体所承载的意义和价值,这是它的“超感觉”性。三是文化生产力的当代特征。严格意义的文化生产是近代社会出现的生产形式,与社会化大生产、市场经济和科学技术紧密相联。世纪之交,文化生产力的发展呈现出综合化、全球化和数字化等许多新的特征,使它与以往的文化生产相区别。  文化生产力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具有一般系统所具有的基本特征,即整体性、有机关联性、层次性、动态性、有序性和目的性。文化生产力不仅自身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而且又是社会生产力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因此,文化生产力的发展既有来源于系统自身内部各要素相互作用的内在动力,同时又有自身系统与其他系统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动力。它是由消费者的需求力、文化生产者的内驱力、综合创新力、市场运行机制等多种动力综合作用的结果。  当代文化生产力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日益凸显,成为当今时代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文化产业正在成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发达国家文化产业的发展之迅猛令人震慑和惊叹,成为增长最快的产业。文化生产力的发展不仅创造了巨大的经济价值,而且对人的满足人的精神文化需求,提升了人的生活质量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世界文化生产力发展的大背景下,特别是在中国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大潮中,中国文化生产力崛起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面对全球文化生产力的迅猛发展,面对小康社会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的消费,中国的文化生产力还处于较低的水平。因此,大力发展文化生产力,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已成为当代中国社会发展所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的现实的问题之一。大力发展文化生产力,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一项战略任务。  四、人类文明的革命性变革:从“物本社会”跃迁到“人本社会”  人类文明的核心及目标指向应是人自身的发展,衡量人类文明进步的尺度应是人自身的发展程度。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类文明变革的终极原因。文化生产力的兴起与发展必将引起人类文明全方位的变革。人类将真正摆脱物质纠缠回归自由全面发展的本性,人类社会将真正从“物本社会”跃迁到“人本社会”。  人类在漫长的岁月中处于“物本社会”。以改造自然而获得物质生存资料的生产活动成为人类一切活动的中心,居于绝对的主导地位。“物”统治和笼罩着一切,它是人类一切活动围绕的“太阳”,是人类一切活动获得光明和温暖的“普照的光”。人的生活注定要受到“物质的纠缠和困扰”,在艰辛劳作中依靠体力“谋生”。人成为追求物质利益的手段,享受、自由、兴趣、个性、创造性等本质特征或被剥夺、摧残或被挤压、扭曲变形,成为片面发展的畸形存在。  文化生产力将使人类文明跃升到以人为核心的“人本社会”。充满人文关怀的文化生产将跃居社会生产的主导性地位。文化生产将成为人类一切活动围绕的“太阳”,成为人类一切活动“普照的光”。人类社会将告别物质匮乏,摆脱“物质的纠缠”,超越“物的困扰”,开始由“谋生”走向“乐生”。人的个性自由、创造能力、兴趣爱好将得到充分的展示和发挥。人的解放和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可望找到一条现实的途径。人类的生活方式将走向追求精神充实、情感体验、充满个性化的休闲时代。文化生产力是人类本质力量的张扬,是人类真正从根本上摆脱物质纠缠的起点,是社会和人自身发展程度和水平高低的表征,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和未来走向的标志。  五、文化生产力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新的生长点  文化生产力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时代发展的结合的新契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逻辑必然。首先,这一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本身所合理的包含或逻辑包含着的(至少是可以容纳的)的内容;其次,这一理论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身以及以往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尚未得到充分展开、深入阐发和应用的问题,因而是一个尚未“发育”的“点”;再次,这一理论又是今天现实生活中,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具备高度的普遍性,具备理论建构的必要性和条件。深入研究文化生产力问题,必将拓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视野,弘扬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把马克思主义哲学推进新的发展阶段。  首先,文化生产力是对马克思生产力理论的继承和发展。生产力是马克思哲学和经济学的核心概念;生产力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今天我们研究生产力问题的理论基础。文化生产力理论是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生产力理论的基础上,依据当代生产力发展的新特点,提出文化生产力是生产力发展的新形态和新阶段,是当代生产力的重要形态之一。  其次,文化生产力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精神生产”思想新发展。“精神生产”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神生产实际上是一个认识论范畴,其实质是人类的认识活动,精神生产即“关于意识的生产”。文化生产力理论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精神生产”思想的基础上,依据当代社会经济-文化一体化的客观事实,认为文化生产是一种客观的感性的实践活动,具有一般生产活动的规律和特征。  再次,文化生产力论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理论的新发展。“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内容,也是马克思一生为之奋斗的崇高的社会理想。在“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实现的途径上,马克思论证了社会实践(物质资料生产)是人发展的客观基础,同时又是保证“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得以实现的重要条件。文化生产力理论认为,物质生产力的发展只能为“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奠定物质基础,但并不能使之自然而然地实现;而文化生产力的发展,将成为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
其他文献
当今,竞争无处不在,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在这种状态下,许多人在做某些事情的时候都希望能够快速完成。其实,有些事情还是慢一点儿好,这既符合生活规律,更有益于健康。我们知
1选育经过母本万04的选育:1997年春引入来自CIMMYT的群体13套袋自交S1,同年冬在海南选株套袋自交50个果穗S2。1998年春在万全选穗50个穗行,各套袋10穗自交,选出3个穗行S3,同
目的:探讨理实一体化教学法在外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4级护理专科两个班各4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一班为实验组,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二班为对照组,采用传统
本文以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哲学观和方法为指导,以马克思科学实践观和自由观为理论基础,聚焦于人类实践形态的当代发展状况,着重对当代数字化信息技术革命催生出的一种新的实践形
主动脉硬化、冠心病、高血压、高心病多见于老年人,少数见于中年患者,均属常见心血管疾患。仅从X线平片诊断受到一定限制,特别主动脉硬化(病因不在本文讨论范围)可并发冠心
本研究基于MATLAB数据处理软件,通过前期采集车牌图像,进行数字化处理,再使用图像灰度化、倾斜校正、二值化处理、擦除等技术对车牌图像进行预处理,最后利用MATLAB2017软件对
Emm Labs的SACD机采用CDSD转盘和DCC2解码器分体的设计方案,并采用DSD录音技术,再配以Mark Levinson后级功放、Sonus Faber音箱,无论是交响乐、民乐、爵士乐或是人声都有Hi-F
20世纪的陶瓷艺术开始逐渐受到收藏家以及老百姓的青睐,这种现象不仅是某种社会经济发展的偶然,也包含了部分审美意向的转变的必然趋势。清末民初这一阶段的陶瓷绘画开始兴起
现代科学技术正以无所不及的力量全方位地影响着人类的物质生活状况和社会文化价值观念。然而科学在给人类带来无尽福祉的同时,一些难以预料的灾难性后果也随之而来。因此,象征
1材料与方法1.1试验设计针对秦优10号设计不同药剂和防治方式二因子随机组合试验,不同药剂共设6个水平,即22%绿丰(通州正大农药厂)、40%菌核净(浙江禾益农化有限公司)、45%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