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当今社会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武装必须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促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只有让广大的学生更多地接触学习并掌握马克思主义,了解这个科学理论体系,用科学的理论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才能让他们自主地形成马克思主义信仰,进一步地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用科学的信仰和理论指导规范他们的行为。手机和互联网媒体已经成为当今信息传播的主要媒介,尤其在学生群体中,新型信息技术媒体已经成为大学生最喜爱、最关注的媒体途径,也是他们接受新信息的主要来源。因此,对新媒体背景下马克思主义在高校的传播问题系统地研究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鉴于此,本论文选择新媒体背景下高校马克思主义传播这一课题进行研究。“新媒体”是指不同于传统媒体的信息传播形式。21世纪,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推动了数字、网络等载体的迅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和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新媒体的特征主要包括:丰富的交融性、突出的个体性和传播的即时性。其功能有舆论功能、娱乐功能、文化载体功能、教育功能和信息沟通功能。新媒体背景下高校马克思主义传播面临很多新的机遇,使马克思主义传播更加迅速,传播时间和空间的广度进一步拓展,马克思主义传播有了区别于传统媒介的新途径。新媒体对马克思主义在高校的传播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新媒体下信息内容不可控容易动摇大学生的信念,信息环境的复杂性容易导致大学生丧失道德标准,虚拟环境引发大学生各种心理问题。新媒体背景下,高校马克思主义传播存在传播形式单一,方法陈旧,传播主体与受众匹配错位,管理体制僵硬滞后,主流意识受冲击,产生大学生信仰危机等问题。因此,必须构建高校马克思主义传播新载体,建设高校马克思主义教育网站,稳固思想阵地,增添微信等新传播载体,拓宽流行传播渠道,紧抓即时通讯,提升传播实效,培养专业化高校马克思主义传播队伍。加强教育者媒体素质的培养,组建好全方位育人的教育队伍,培育一批网络技术专门人才。丰富传播形式和传播渠道,传播过程由理论知识向实践活动转化,传播方式要符合大学生喜好,传播渠道要实现多途径和新路径。